原標題:從來料組裝到自主研發 變外聘專家為“出診”諮詢丹東黃海新能源客車實現“量身定制”
7月28日,在遼寧曙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設的丹東黃海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發車現場,30余臺黃海新能源客車正在接受出廠前最後的品質總檢,準備發往哈爾濱。自7月16日第一批新車出廠到7月底,哈爾濱公交公司的501台新能源公交訂單將全部完成交付。丹東黃海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滿國軍底氣十足地告訴記者:“這是公司近3年來接到的最大訂單,我們能從5家競標企業中勝出,得益於公司擁有東北唯一的國家級客車研發中心做後盾。現在的黃海新能源客車,完全可以做到按照不同需求‘量身定做’,從外形到性能,我們自己説了算。”
黃海客車公司始建於1951年,曾經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召開前的3年裏,為北京市場提供了3000多輛黃海客車,在丹東的客車工業發展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然而,黃海客車也經歷過一段受制於人的瓶頸期。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過程中,整車的電機、電池、電控三大系統都需要外購,企業成了一個沒有“靈魂”的組裝廠,嚴重阻礙了黃海客車乃至丹東客車工業的發展。
企業要想掌握新能源客車的核心技術,強化自主研發能力迫在眉睫。2007年年初,黃海客車新能源研究院正式成立,技術人員通過學習,實現了對新能源客車電控系統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和掌控,這讓黃海客車在行業內有了話語權,也煥發出騰飛的活力。公司目前將新能源汽車的“三電系統”——電池、電機、電控的佈置匹配作為設計重點,實現了客車生産領域“安全、節能、環保”的目標。
“尤其是針對寒冷低溫地區,黃海純電動客車將動力電池、控制電器集中佈置在車輛的後部電池艙內,做到了電池箱尺寸統一、環境統一、溫度統一,加上獨特的電池艙熱管理系統,保障了車輛在極端環境下的安全運行。”黃海汽車公司客車研究院院長劉洪文説。
在客車研究院的車身設計所,造型設計員修長文正在進行客車外形設計。他告訴記者,哈爾濱公交公司的501台新能源公交訂單就是根據客戶“外觀更時尚有創意”的要求進行的量身定制,在車頂增加裝飾罩,解決了空調外露的問題,更具美觀和實用性。
“公司的技術顧問就在身邊,生産過程中遇到電池、電訊之間匹配等實際問題可以隨時隨地解決。”焊裝車間主任孫斌感覺,有了自己的專家團隊保駕護航,他們在生産過程中更得心應手了。
現在,黃海客車公司解決技術難題無須外聘專家,更可以為全國的客車企業做産品研發、設計等方面的技術諮詢。2010年以來,黃海客車公司的專家已為十余家行業內企業解決了生産技術方面的難題。(記者 王盧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