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遼寧頻道報道(呂文衛):活靈活現的剪紙、暗藏玄機的草娃娃、憨態可掬的布老虎……在錦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基地,人們可以看到眾多手藝人靜坐一方天地,專注于自己手中的活。
10月24日,“以培育壯大新動能為重點,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網絡媒體採訪團走進錦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基地,近距離接觸“非遺”,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據傳承基地辦公室主任王艷介紹,錦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基地是目前遼寧省內唯一一個由政府規劃、投資、建立的綜合性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基地,共有40余個“非遺”項目在一樓參與常態展示展演及展銷。
要想成為錦州市“非遺”傳承基地的“常駐嘉賓”,沒點絕活可不行。
藺心宇是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傳承人,一張紙在她的一雙巧手、一把剪刀的翻轉、裁剪下,很快變成各式動物、人物,惟妙惟肖。
在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傳承人藺心宇的巧手剪裁下,作品漸漸成型 攝影 呂文衛
藺心宇介紹説,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內容會有很多半人半獸的形象,比如頭上長著樹枝的女人,帶有人對自然的敬畏和崇拜。這是因為滿族信奉薩滿教,認為萬物有靈,對自然要有敬畏之心。“實際上剪紙傳承下來的不只是一種紋樣。技法的傳承是簡單的,重要的是剪紙的靈魂,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核精神。”藺心宇説。
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傳承人藺心宇完成的作品 攝影 呂文衛
為了推廣“非遺”文化,基地開展了許多展示展演的活動,比如“非遺”文化進校園、進社區等。
渤海大學國際交流學院是錦州市“非遺”傳承基地正式授牌的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傳承基地之一,藺心宇經常去給國際交流學院的學生上剪紙課。藺心宇説,通過教授剪紙技法,外國留學生能夠更加具體、形象地了解中國文化,更喜歡中國。“比如我剪‘年年有餘’,為什麼中國人要剪蓮花和魚代表‘年年有餘’?這就是中國的諧音取義文化。外國學生知道後就很驚奇,很感興趣。”藺心宇説。
外國學生被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吸引並讚嘆不已 供圖 藺心宇
此外,剪紙也是學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中國學生的一門必修課。據藺心宇介紹,剪紙課培養出來的學生們在海外任志願者期間,積極投身於中華文化的傳播,在海外開設剪紙課,輔導當地學生,還協助他們成立剪紙協會,如布隆迪大學孔子學院剪紙學會等。
同時,基地還組織專家和傳承人編寫了“非遺”文化相關的書籍,如指導剪紙的教材,免費發給大中小學的學生,讓他們把中國的剪紙文化帶到世界各地,傳承基地已經成為錦州面向省內及全國各地的一扇文化窗口。
傳承基地展示櫃裏陳列的關於“非遺”文化的教材 攝影 呂文衛
據王艷介紹,基地二樓設有8個非遺傳習教室,免費為傳承人提供傳習、展示及交流的場所。基地與錦州市群眾藝術館常態公益性免費培訓結合,常年開設錦州皮影戲、傳統布老虎、遼西繩結、錦州泥塑、醫巫閭山滿族剪紙等公益性免費培訓。
自基地建成至今,共計培訓268課時,累計培訓近十萬人次。其中,基地針對少年兒童特開設了特色寒暑假班,向廣大少年兒童系統培訓普及醫巫閭山滿族剪紙等項目。
王艷介紹説,基地將免費開放和公益培訓相結合,百姓能夠走進基地零距離接觸和了解傳統文化。“我們每週至少有一節課面向市民進行培訓,並且我們晚上還有延時課,因為白天課程主要面向老年人,晚上的延時課面向的是下班之後的青年人。”
傳承人正在表演吹糖人 攝影 呂文衛
據了解,錦州市已建立健全國家、省、市、縣四級名錄體系和傳承人保護體系,成功申報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1項,國家級名錄7項,省級名錄28項,市級名錄94項,擁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5名,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3名,市級代表性傳承人11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