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瀋陽廣電傳媒文化博物館一期將於12月1日落成並啟動內部試運行,當天將舉行揭幕儀式。
據瀋陽廣播電視臺總編輯關金介紹,瀋陽廣電傳媒文化博物館以跨越70余載的瀋陽廣播電視事業發展歷程為內核,融合了5G、4K、8K、AR、VR、裸眼3D全息影像技術及媒資大數據檢索于一體,以前沿科技為載體,以廣電文化創意為外延,呈現出瀋陽廣電文化豐厚的歷史積澱。
作為高科技互動體驗式博物館,瀋陽廣電傳媒文化博物館既是瀋陽廣電文脈傳承的展示地,也是國家級廣電科技的實驗平臺和打造文化生産力的創意空間,填補了廣電行業科技類型博物館空白,被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確立為全市重點文博項目。
地上地下兩層 展示全息影像技術
瀋陽廣電傳媒文化博物館整體展館分為地上地下兩層,地上部分又分為室內外兩個區域,一期約2700平方米。目前室內展區收藏實物、圖片、影像資料、廣電技術設備等2000余件展品,承載了媒資大數據檢索、前沿科技實驗平臺、文化創意産品研發等多種功能。室外展區包括一台10訊道標清轉播車、一台微波電視轉播車和一台超現實未來廣電轉播車。
瀋陽廣電傳媒文化博物館作為瀋陽廣電事業發展優秀成果的集中展示平臺,不僅將國內最先進的5G、4K、8K、AR、VR、裸眼3D全息影像技術、媒資大數據檢索等硬核技術囊括其中,更是將這些技術進行了融合發展和形式創新,以融媒體直播間、5G+4K+AI聯合實驗室、媒資檢索、東北首家8K超高清杜比體驗室,以及郎朗空間、艾敬空間等為載體,向廣大參觀者進行集中展示。
與郎朗艾敬“面對面” 互動交流切磋
在郎朗空間,參觀者可以與鋼琴大師郎朗比比手指在鋼琴鍵盤上的跨度,體驗“國際標準”的手型模型,可以觀看4K畫質的郎朗演奏《盛京晨曲》的全程紀錄片,還可以與全息呈現的郎朗三維圖像合影。
在艾敬空間,觸碰展示墻面的不同點位,就可以聽到或者看到這位瀋陽籍民謠女歌手、如今身為32位全球頂尖女性藝術家之一的艾敬的歌聲、藝術作品、成長歷程。
在融媒體演播區,參觀者可以進入融媒直播間,坐上主播臺,體驗“融媒體主持人”。
在AR互動區,由瀋陽廣播電視臺與瀋陽新松機器人聯合研發、成都索貝科技公司賦能的國內首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智慧移動拍攝整體解決方案“藝卡”,為參觀者提供拍攝、互動體驗,讓我們全方位感受人工智能時代的新知與新智,充分體驗“瀋陽智造”的無上魅力。
在互動留言墻,參觀者可以在15塊標有二維碼的LED屏上掃碼留言。瀋陽廣電傳媒文化博物館裏,有許多類似的交匯式互動空間,好看、好玩。
開通“線上博物館” 可查詢觀看下載
該博物館還將開通“線上博物館”,以媒資大數據智慧檢索平臺為依託,將廣電資源分類保存,實現智慧快速檢索、擴展應用,供使用者查詢、觀看、下載。未來還將支持語音輸入、圖像對比識別及查詢等功能。目前,媒資大數據智慧檢索平臺已經收存了具有廣電特色的記錄時代變遷、瀋陽城市發展歷史和沈臺重大活動以及主要新聞節目、晚會等1000余部短視頻。
瀋陽廣播電視臺還將開展主題為“我與瀋陽廣播電視臺的故事”徵文大賽,徵文中的好故事將拍成視頻作為媒資在博物館留存和展示。博物館的媒資大數據和智慧檢索平臺以及AR/VR制播平臺項目已經被列入“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改革發展重點項目庫”。
首個特展
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
紅色經典手稿巡展瀋陽開展
12月1日,博物館的第一個特展——《初心與手跡——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紅色經典手稿巡展瀋陽首展》開展。此次展出的作品包括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及的《青春之歌》《創業史》等16部、64幅具有高度文學史價值、歷史意義與時代精神並重的紅色手稿。這也是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珍貴文物首次離京巡展。(記者 何強)
瀋陽廣電傳媒文化博物館位於青年大街304巷,在瀋陽廣播電視臺院內。博物館內部試運行的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按博物館慣例,週一為閉館日。
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將於12月1日淩晨正式上線,社會公眾可以通過微信搜索“瀋陽廣電傳媒文化博物館”,關注公眾號,實現預約參觀、預約講解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