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遼博觀展—— “又見紅山”精品文物展進入倒計時

2019-12-17 09:29:18  |  來源:遼寧日報  |  編輯:李靜   |  責編:胡曉萌

快到遼博觀展—— “又見紅山”精品文物展進入倒計時

展覽現場 孫海濤 攝

快到遼博觀展—— “又見紅山”精品文物展進入倒計時

展覽也吸引了初中生。 楊 競 攝

  為期3個月的“又見紅山”精品文物展將於2020年1月16日結束,展覽進入倒計時階段。尚未觀展的市民快到遼寧省博物館觀看展覽吧。

  “又見紅山”精品文物展自10月16日開展以來,觀眾絡繹不絕。據統計,到目前,參觀總人數超過12萬人。其中,外國觀眾超千人,來自英、法、美、日、俄以及奧地利、塞爾維亞等國家。預約觀展的個人和高校、機關等團體接連不斷。“又見紅山”精品文物展是“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的姊妹篇,雙展交相輝映,充分展示了遼寧有文物、遼寧有歷史、遼寧有文化。

  此展由國家文物局指導,遼寧省文物局、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聯合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局主辦,是世界範圍內首次集中展示紅山文化精品文物。

  萬餘觀眾參加 “紅動一時”活動

  配合“又見紅山”精品文物展,省博物館舉辦了“紅動一時”系列社教活動。該活動由課程教學、遊戲競技、互動體驗等組成,根據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開發有針對性的教育內容,包括模擬考古發掘、“紅山彩陶”器物拼插、“玉豬龍”“玉鳳”“勾雲形玉佩”粘貼體驗等,旨在引導體驗者,尤其是青少年體驗者去探索紅山文化歷史知識,直觀了解紅山文化概況,感受紅山文化歷史進程中豐富多彩的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讀懂家鄉文化,了解家鄉歷史。目前,兩項社教活動已舉辦113場,參與觀眾達1.5萬餘人,體驗者深度參與、樂在其中。

  同時,推出“又見紅山”文創産品,這些産品多以玉器為主,包括日常生活挂件、飾品及明信片等。

  遼寧有歷史有文化就是從紅山文化開始

  “又見紅山”精品文物展展出了石器、陶器、玉器等文物展品246件,其中一級品文物40余件,許多珍貴文物為首次展出。“又見紅山”精品文物展全面反映了遼寧地區多年來以牛河梁遺址為中心的紅山文化考古學研究的最新成果。

  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觀眾井然有序地站排觀展,言語間透露著對中華文明的自豪和對文物的珍視、對文化的敬畏。展覽中特別珍貴的文物有玉玦形豬龍、玉C形龍、玉勾雲形器、玉斜口筒形器、玉人、玉鳳等紅山文化玉器,以及新發現的紅山文化人物雕像。隨著對紅山文化的深入研究,特別是牛河梁遺址壇廟冢的發現,以及大量精美玉器的出土,紅山文化在中華五千年文明進程中的獨特地位得到彰顯。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國祥説,玉人的標誌就是禮儀之姿。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對“又見紅山”精品文物展給予高度評價。他説,紅山文化的玉器、動物形的玉器、玉龍、玉鳥、玉龜、玉人等,就其製作技術的高超和包含內容的豐富而言,在同時期應該是居於領先地位的。

  紅山文化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和遼寧西部,但中心地區是遼寧。遼寧有歷史、遼寧有文化,就是從紅山文化開始。

  專題學術研討會反響熱烈

  在“又見紅山”精品文物展開幕當天,主辦方舉辦了“紅山文化與中華文明起源”學術研討會,內容涉及社會複雜化研究、專業化生産的發展、環境與生計方式、文明與禮制特徵、聚落與社會特徵、文化交流與發展、文明起源方式的比較研究等多個方面,是自紅山文化發現以來,舉辦的規模最大的專題學術研討會。

  與會專家學者暢所欲言。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譽院長郭大順以《牛河梁紅山文化祭祀建築群址類型、結構、組合與佈局再認識》為題進行發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國祥從《論紅山文化與紅山文明》角度進行論述,上海博物館的胡嘉麟則從《試論紅山文化的彩陶器組合與祭祀禮儀》方面進行闡述,還有以《牛河梁遺址積石冢用玉葬儀及啟示》《紅山及奧與梅克玉人對比研究》《紅山與淩家灘玉龜小議》等為題的學術發言。此次研討會在學術界引起熱烈反響。

  傾力打造紅山文化數字版立體劇院

  為增強展覽的感染力,遼寧省博物館與數字科技公司合作,以高科技數字成像技術傾力打造紅山文化數字版立體劇院,使觀眾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了解紅山文化。如採用體驗科技數字化新型顯示技術,用立體畫劇屏形式,把專家講述、考古發現、文物復原和場景再現融為一體,通過“文明之光”“玉器之美”“人神之謎”“壇廟之祖”四個單元內容,使觀眾直觀、生動地感悟紅山文化在中華文明起源中的重要歷史地位,有力地烘托了“又見紅山”精品文物展主題,受到觀眾的歡迎。

  12月13日,記者在遼寧省博物館見到瀋陽市南昌新世界學校師生,他們是到遼寧省博物館開展PBL研學之旅,拓展學科素養,充實學習體驗。PBL即項目化學習,是一種跨學科、基於真情境、探究真問題的新型融合式課程開發和實施模式。通過參觀“又見紅山”精品文物展,師生們深入觀察、分享學習體驗和項目研究成果。學生劉小雅對記者説:“紅山先民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紅山文明。這次觀展使我受益匪淺,開闊了視野,感受到遼寧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我們要自覺擔當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

  遼寧省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説:“我們希望借助高科技,展示遼寧文物和遼寧文化,我們不僅有國寶,還有高科技。”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院長趙賓福認為,“又見紅山”精品文物展第一次全面、多角度、多層次地向公眾展示紅山文化的重要考古發現。紅山文化是把中華文明起源由4000年推到5000年的一個重要實證。( 記者 楊 競)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