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嶺縣聖加侖企業生産一派繁忙。 狄文君 攝
昌圖縣經濟開發區舉行新引進“飛地項目”集體簽約儀式,西豐縣27個招商分隊分赴各地開展百日招商活動,市長率市直、縣(市)區有關人員赴朝陽、營口學習“飛地經濟”先進經驗,全市140名幹部赴朝陽學習、舉辦專題培訓班、召開抓招商上項目暨發展“飛地經濟”電視電話會議……一段時間以來,鐵嶺發展“飛地經濟”新動作不斷。
截至目前,鐵嶺市“飛地經濟”新開工項目119個,計劃總投資90.8億元;簽約項目18個,計劃總投資22.1億元;在談項目41個,計劃總投資200億元。
全程納入“重強抓” “飛地項目”全覆蓋
認真貫徹落實全省“飛地經濟”現場會精神,鐵嶺市專門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全市推進“飛地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在全年綜合考評中專設獎項,並將發展“飛地經濟”工作列入“重實幹、強執行、抓落實”專項行動和“項目年”活動重要工作內容。實際操作中,通過建立聯合會審制度,對照項目推進時間表、路線圖,嚴格執行日報告、月調度、季通報、年考核等長效機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項目推進體系。
為確保實現所有鄉鎮“飛地項目”全覆蓋,每年、每個鄉鎮(街道)至少有1個“飛地經濟”項目落地,全面提升“飛地項目”品質,壯大“飛地經濟”規模。與此同時,專門制定印發了《鐵嶺市推進“飛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建立健全激勵政策,確定了“飛地企業”稅收分成辦法,原則上按照5:5分享,充分考慮“飛地項目”引入實際,增加了“行政村引進的‘飛地項目’”獎勵內容。
經統計,鐵嶺市自實施“飛地經濟”政策以來,鐵嶺縣非工業園區所在地鄉鎮因“飛地項目”實得稅收總額達3371.1萬元。特別是今年,鐵嶺縣大甸子鎮英樹溝村因“飛”出去的三峰木門項目而成了村級享受政策紅利的第一批受益者,分享稅收分成3.12萬元。這不但有效激發了縣(市)區、鄉鎮(街道)、村三級的工作熱情,而且也為新時期緩解鄉鎮財政壓力、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指明瞭路徑,提供了政策支撐。
厚植引鳳梧桐樹 打造“飛地經濟”樣板間
眼下雖是深冬時節,可在遼寧專用車生産基地淮安鐵嶺工業園卻仍舊一派繁忙。以鐵嶺、淮安對口合作為契機,鐵嶺經濟開發區與淮安經濟開發區共同出資組建了遼寧安嶺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在遼寧專用車生産基地建設淮安鐵嶺工業園(裝備製造産業孵化平臺)項目。
據介紹,作為遼寧與江蘇跨省合作的成果,該項目計劃總投資4億元,將建設標準化廠房11棟,建築面積9.3萬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5萬平方米廠房項目已于4月份開工建設,年內可達到項目落戶條件。創新載體建設,鐵嶺正努力把這一全市首個跨區域合作的項目打造成“飛地經濟”的樣板間。目前,道合巨利石墨電極生産項目、遼寧正昊達工貿有限公司年産10萬套防盜門通風窗項目、鐵嶺春天藥業有限公司鹿産品深加工項目等正順利展開建設。
為探索“飛地經濟”新模式,切實解決各鄉鎮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推動社會經濟高品質發展,鐵嶺市認真貫徹落實省《關於支持“飛地經濟”發展實施意見》,將鐵嶺經濟開發區、鐵嶺鐵南經濟開發區等5個總面積為7.5平方公里的省級開發區確定為省級“飛地經濟”園區;進一步明確了西豐、銀州、清河3個園區的園區名稱、主導産業、四至範圍、規劃面積,將其確定為其他類“飛地園區”。
在此基礎上,鐵嶺市本著“園區共用、項目共引、産業共建、成果共享”的原則,不斷完善園區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園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資源整合,有效提升園區承載力,使其成為全市招商引資的創新區、鄉鎮經濟的拉動區。
助力振興插翅膀 實現區域協調高品質發展
事實上,為打破各鄉鎮資源、區位不平衡限制,從2006年開始,鐵嶺縣就牢固樹立了“一盤棋”思想,把“飛地經濟”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抓手,不斷健全完善合作、協調機制,充分調動各鄉鎮招商引資積極性。實施“飛地經濟”政策以來,全縣已累計引進“飛地項目”172個,總投資89億元,實現稅收9.1億元,解決就業近7000人,並崛起了汽車零部件、通信材料兩大産業集群。
發展“飛地經濟”,重在優化營商環境。對此,鐵嶺不斷加大“放管服”營商環境改革力度,健全權責清單,壓縮行政審批時限,為“飛地經濟”項目開通綠色通道,進一步完善“項目管家”“服務秘書”等包保服務制度,按照“五個一”要求,全力為“飛地經濟”項目提供全程式、保姆式優質服務。
專業化建設“飛地園區”,集中力量向“飛地園區”擺項目。鐵嶺市不斷強化完善“飛地園區”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園區間信息共享和資源整合,有效提升園區承載力。通過建立健全配套的利益共享機制,調動各方力量“飛地招商”的積極性,既緩解了各鄉鎮因區位、交通、招商資源等要素不平衡而制約經濟發展的矛盾,又有效優化了産業空間佈局,實現了區域協調發展,加速了産業集聚。
眼下,在“吃苦者吃香、實幹得實惠”的大抓“飛地經濟”濃厚氛圍感召下,全市85個專業招商小組面向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珠三角等開展定向招商,黨政“一把手”至少1人在外招商已成為引領“飛地經濟”工作的新常態。( 記者 狄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