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致公黨瀋陽市委員會建議 推動瀋陽“網紅經濟”快進 探索“網紅+産業”新模式
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催生出一種依賴於自媒體發展的新型經濟現象和商業模式——“網紅經濟”。數據顯示,瀋陽主播數量在全國佔比3.25%,僅次於北京、上海、成都、深圳和杭州,位於全國第6位。排名前30的主播粉絲數超3000萬,月平均點讚數20.5萬,月平均評論數6393條,月平均轉發數4825條。職業主播月收入超萬元的比例達15%。
如何更規範、有效地發展“網紅經濟”,讓它為助力區域經濟振興貢獻更大作用,在市政協十五屆三次會議上,致公黨瀋陽市委員會提交了相關提案。
優勢:中心城市區域優勢明顯
發展“網紅經濟”氛圍濃
瀋陽發展“網紅經濟”具有諸多優勢。比如,硬體設施支撐力度強,瀋陽地處東北亞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是東北地區的交通樞紐,蘇寧易購在瀋陽有4個物流園區,京東、唯品會等電商巨頭也紛紛助力瀋陽電商産業轉型升級。2020年全市75%的居民家庭將有固定寬頻,移動互聯網用戶普及率將達85%。瀋陽市農村電商經營主體截至2018年8月已發展523家,農村電商線上交易額突破68億元。高水準的互聯網普及、強大的電商經營主體以及發達的交通網絡和物流能力,都為瀋陽發展“網紅經濟”奠定了紮實基礎。
同時,瀋陽發展“網紅經濟”的氛圍很濃郁。瀋陽市人民政府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夜經濟的實施意見》中指出,圍繞太原街衚同經濟、網紅文化、地上地下結合等特點,將太原街夜經濟核心街區打造成集時尚休閒、文化娛樂於一體的夜經濟綜合街區。“網紅經濟”正與“實體經濟”自主融合,如瀋陽五聯商業廣場舉行的“播商2019服飾産業帶政策説明會”、遼寧省土木建築學會打造的網紅建築、沈北新區旅遊局打造的網紅打卡地等。
問題:農業領域應用尚顯欠缺
生命週期和支持鏈條不理想
“網紅經濟”並不是慣常人們認為的主播銷售,它可以有很多實際用途,延展覆蓋農業、活動甚至城市名片等各個領域。
目前,瀋陽市種植、畜牧、水産等農業地理標誌産品共18個,“康平地瓜”借助電商等網絡平臺已成“網紅”,熱銷全國,由原來每公斤不到2元到現在超過20元。但較有影響力的地理標誌産品如“小梁山西瓜”“老龍口白酒”“遼中大米”“法庫牛肉”等卻沒有有效利用網紅效應,大規模實現銷量增長。
瀋陽在零售、餐飲、住宿、旅遊、文化等多行業領域都有網紅産品,短期內也創造出關注熱點,但一段時間之後網紅效應逐漸沉寂,無法長期保持。
此外,瀋陽的網紅孵化機構稀少,而且沒有影響力較大的支持機構。“網紅經濟”産業鏈不完整,會影響各單元對接,削弱“網紅經濟”對拉動地方經濟增長的效果。
建議:充分表達東北特色
打造城市“網紅”名片
致公黨瀋陽市委員會建議,瀋陽可以探索“網紅+産業”新模式,積極推進三大産業與“網紅經濟”結合,形成“網紅+農業”“網紅+工業”“網紅+服務業”新模式。
對農村,要積極宣傳直播、短視頻平臺的使用,引導農民通過直播分享鄉村生活、講好農村故事,結合當地農産品特色拓展銷售渠道。工業領域可加大工業産品宣傳力度,打造定制化發展,建立産業集群園區,吸引更多廠商入駐瀋陽。服務業和文化産業與網紅經濟的融合有更多空間,可深度挖掘瀋陽文化內涵,將網紅商業項目帶進服務業,提升相關行業收入。
打造城市“網紅”特色名片可能更有趣也更有意義。國內很多城市的“網紅經濟”發展較好,它們有自己的明確定位,北京網紅側重文化、娛樂,杭州網紅側重服裝,成都側重美女、美食,上海側重電競;瀋陽的特色也很明顯,可結合老工業城市遺産條件豐富的優勢,打造能夠代言瀋陽的“網紅”特色名片,吸引外地遊客在瀋陽逛“舊時光”,找“新時尚”,深刻植入“瀋陽形象”,延長具有瀋陽城市特色的網紅産品的生命週期。(記者 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