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義芹在“扶貧車間”的這份工作讓她家脫了貧。 攝影 楊少明
1月13日,在大連市普蘭店區墨盤街道墨盤村利民服裝廠,69名村民正熟練地操作縫紉設備,她們要在春節前把3000條訂單西褲趕制完成,發往韓國。
50多臺縫紉機的走線聲和十多臺熨燙機的噴氣聲交織在一起,略顯嘈雜,但在村民楊義芹的耳中,那是幸福的樂曲。
一年半以前,49歲的楊義芹還從來沒見過縫紉機。現在,她坐在工位上,麻利地攤平布片,對邊、走線,不到1分鐘,一條西褲的後襠就合好了縫。在流水線上,楊義芹每天能完成300多個工序計件,月工資在4000元左右。
楊義芹一家四口人,丈夫腰椎不好,兩個孩子唸書,她家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戶。談起這份工作,楊義芹的臉上泛起笑意:“沒想到政府為咱提供了這個好機會,我們也過上了好日子。”
墨盤村是低收入村,也是集體經濟“空殼村”,有不少像楊義芹家這樣的貧困家庭。按照大連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部署,大楊集團成為墨盤村定點幫扶單位,以打造“扶貧車間”的方式進行産業扶貧。2018年4月,大楊集團投資220萬元幫墨盤村建起服裝廠,重點吸納貧困家庭婦女進廠,以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目標。
專向招工的消息讓貧困家庭看到了改變命運的希望。楊義芹説,她當時激動得一宿沒睡好,頭一個就報了名。
張艷玲是大楊集團派駐服裝廠的車間主任,建廠時,負責培訓這些平均年齡接近50歲的貧困村民,她説:“對於縫紉,她們都是零基礎,但大家特別珍惜這個機會,不到兩個月就基本是成手了。”
有大楊集團做後盾,服裝廠訂單不愁、銷路無憂。貧困村民家庭有了穩定收入,基本脫了貧。墨盤村村集體每年也因此有了5萬元加工收入,有望如期“摘帽”。
“這裡曾經民窮村窮,‘扶貧車間’為咱村開闢了富路子,幫我們拔掉了窮根子,村民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墨盤村駐村“第一書記”張彥明説。
眼下,墨盤村正計劃年底前在原來近500平方米車間的基礎上,再建一處1000平方米的“扶貧車間”。屆時,將有更多村民獲得就業增收的機會。
“我們靠政府的扶貧政策過上了好日子。兩個孩子愛吃海鮮,以前不捨得買。今年過年,我要讓他倆管夠吃。”楊義芹道出了墨盤村村民的心聲。(記者 楊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