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遼寧頻道報道(李子平):前方急需負壓救護車,遼寧企業從鋼板開始,提供一條龍保障;方艙醫院急需部署到前方各地,遼寧産業工人不眠不休連軸轉確保供應;高技術器具告急,遼寧科技人以小時計算完成公關和生産……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醫療物資保障是重中之重。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在遼寧,一場根植于雄厚製造業基礎的防疫物資大生産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展開。
看基礎:製造業潛力快速激活
戰役越激烈,越能考驗參戰者的實力與後盾;疫情越焦灼,越能考量老工業基地的擔當與奉獻。
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突發疫情恰逢春節,防疫物資生産企業處於停産或半停産狀態,復工復産十分困難,還有眾多急需品種物資如N95醫用口罩等遼寧本地並無企業生産。
面對嚴峻形勢,全省立即啟動“戰時”機制,迅速激活全省大生産。
遼寧凱斯達防護用品公司從除夕夜開始生産線就沒停過,力保KN95醫用口罩、KP9011平面口罩每天生産4萬隻。
口罩、防護服主要原料是無紡布,大連瑞光非織造布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無紡布企業。為保障下游企業生産,企業員工提前結束假期,24小時倒班,每天生産濾材8噸至10噸,可加工800萬至1000萬隻口罩,每天生産防護服面料6噸,可生産3萬件防護服。
非常時期,除了挖掘既有産能之外,要想迅速擴産,就得用非常辦法。
瀋陽光彩醫療器械生産乙醇消毒液,但日産量僅有2400瓶(500ml),在龐大需求面前就是杯水車薪。瀋陽市工信局立即採取“委託生産”的辦法,幫助企業對接飛龍藥業,利用飛龍藥業生産車間擴産,産量從2400瓶增加至50000瓶,一下提升了20倍!
如果説從有到大不容易,從無到有就更加困難。
瀋陽市工信局局長韓博在接受採訪時介紹,口罩企業瀋陽浩寧實業原計劃半年後才開始正式生産,但在遼寧、瀋陽各部門的快速推進下,生産資質僅用了不到一週時間即審批完成。但是困難還是一個接一個。
首先是沒原料,瀋陽工信局馬上通過省工信廳與大連市工信局協調,從大連找到原料。
其次是缺技術,在調試時超聲波焊接設備出現問題,瀋陽市工信局全局上下利用微信“朋友圈”,在全市範圍內尋求技術支持。好在瀋陽工業基礎厚、專業人員多,先後有40多人通過電話提供技術支持,3位技術人員趕到現場,不到2小時就解決了技術問題。
但是,問題仍舊接踵而來——企業從東莞採購的零部件供應困難。遠水解不了近渴,還是就地解決。依託瀋陽裝備製造業優勢,瀋陽工信局找到4家本地企業快速設計和製作刀具、螺絲等備件,提供幫助的美克斯實業更是沒收取任何費用。韓博感慨:“這讓我感受到了 ‘共抗疫情、共渡難關’的氛圍。”
原本半年後才能投産的口罩企業,一週就辦完所有手續攻克全部生産難題,順利投産;紅外熱像儀在1月24日大年三十研發,1月27日初三就拿出了成品;醫用隔離面罩,從研發、試製和生産僅用了48小時……遼寧製造、遼寧速度,為疫情防控的最終勝利奠定堅實基礎。
看技術:高科技含量製造為防控提供堅實支撐
2月21日晚,由遼寧省購買、由東軟集團緊急製造的價值1150萬元的一台大型車載CT順利抵達武漢市武昌方艙醫院,交付駐守在這裡的遼寧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
這臺方艙醫院,從2月14日晚提出需求,到2月20日下線,僅花費五天時間。同時方艙科技含量高,具有5G傳輸功能,可實現雲平臺遠程會診,可以大幅提升救治率。武漢市武昌區副區長、武昌方艙醫院副院長甘世斌説:“遼寧人民給我們提供的不僅是人力物力支持,還有強大的戰勝疫情的精神力量。”
這臺方艙,是遼寧老工業基地智慧製造的一個代表。
除了方艙,眾多遼寧企業發揮所長,試劑盒、抗菌原液、紅外熱像儀、呼吸機、CT等疫區急需醫療用品和設備源源不斷支援前線。
1月29日,東軟醫療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向武漢市雷神山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捐贈多臺高端CT設備和軟體系統,總價值2700萬元,並創造了從接到需求信息到完成設備安裝僅18個小時的“閃電”效率。
技術優勢,源自多年的積累與研發投入。瀋陽上博智像科技有限公司的紅外熱成像儀,從除夕研發,初三就拿出成品,迅速在車站、機場等人員密集地區投入使用。拜澳泰克(瀋陽)生物醫學集團科研團隊春節期間召集德國、瑞典基因快檢團隊,三國四地,四天五夜,不停歇研發,成功研製並産出十萬人份“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
春節期間,瀋陽儀錶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收到了國內多家RT-PCR檢測儀設備製造廠商的訂單,要求快速提供病毒檢測儀器用的濾光片,公司關鍵崗位人員立即返崗,從大年初五開始緊急復工,最終成功開發出2019-nCoV熒光定量PCR核酸檢測儀器用高性能熒光干涉濾光片,並迅速將科研成果投入到抗疫前線。
看擔當:新時代遼寧精神的完美體現
疫情突如其來,沒有準備的時間,沒有猶豫的空間,所有參戰者必須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為了保證瀋陽光彩消毒藥劑開發中心及時擴大産能,1月30日9時,瀋陽市工信局等部門組織瀋陽光彩消毒藥劑開發中心與瀋陽飛龍藥業現場辦公,兩家企業當場簽訂協議,當天下午就開始生産。當天中午,國網瀋陽供電公司立即成立“共産黨員突擊隊”,僅用3.5小時就完成了平時需要20多個工作日的安裝任務。當晚7時30分,瀋陽光彩消毒藥劑開發中心增容改造工程一次送電成功。
遼寧各行各業迅速跟進,各個崗位人員勇挑重擔、默默奉獻,戰“疫”不分時間、不分場地、不分人群,在遼寧大地上共同唱響了一曲抗擊疫情的英雄讚歌。
位於鐵嶺的遼寧際華三五二三特種裝備製造有限公司,2月8日開始研發“疫情防控綜合保障方艙”技術方案,2月13日首臺大型“疫情防控綜合保障方艙”下線,並連夜送到鐵嶺新城高速口防控疫情一線使用。
為了保證生産,公司領導親自帶隊,30余名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主動報名加入黨員突擊隊, 24小時不停歇,保證了搶生産、保品質、縮工期大戰的最終勝利。
你在前方站崗,我在後方加班。特殊時期,特殊要求,激發了遼寧製造業者們的戰鬥精神和榮譽感。瀋陽化工為確保84消毒液的原液——次氯酸鈉産品生産,430余名幹部職工放棄休息,堅守崗位,開足馬力生産。次氯酸鈉日産量由不足120噸增加至240噸,月産量可達7000噸以上,達到生産裝置極限水準。同時,公司要求行銷部門在任何情況下不準漲價,保證社會防疫所需。
疫情發生後,營口三徵新科技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朱乃昌立即決定暫停主業,轉而生産防範疫情急需的消毒液和酒精, 向社會捐贈75%酒精和84消毒液近4萬瓶。
專家觀點:基礎優勢充分利用 轉型升級有質有效
遼寧社會科學院産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姜瑞春表示,在這次抗“疫”過程中,包括裝備製造、金屬産品製造等在內,遼寧蓬勃發展的製造業發揮了重要作用,凸顯了遼寧優勢。
“在抗擊疫情過程中,遼寧裝備製造的優勢被充分利用,無論是傳統的製造還是智慧製造,都整合了各方面的資源,形成了上下游的配套,起到了先鋒主導的作用。”姜瑞春説,例如瀋陽新松公司突擊研發成功了平面型、N95兩類口罩生産線,既有企業在智慧製造方面的優勢基礎,也在産業合作以及政府扶持方面得到了強力支撐。應該説,遼寧製造業為抗“疫”所做出的貢獻,不僅源於産業基礎,更體現了遼寧近年來在産業轉型升級、發展環境持續提升等領域取得的成效。
從遼沈戰役到抗美援朝,從建設新中國到振興老工業基地,再到如今的傾力支持疫情防控,“忠誠擔當”的遼寧精神已經滲透在了遼寧人的血液裏。全體遼寧人,正在用無私奉獻和堅毅頑強,將新時代遼寧精神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