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暖中國》《相信春暖花開》《中國加油》《陣雨——獻給武漢的小夥伴》《怎能忘記》……一首首公益戰“疫”歌曲,深情地講述了戰鬥在一線的勇士們抗擊疫情的故事及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戰鬥精神。 疫情無情,人有情。遼寧省廣大音樂工作者創作出一批有溫度、高品質的音樂作品,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用歌聲助力抗擊疫情
創作和演唱這些歌曲的,既有名家,也有普通百姓;既有成年人,也有孩童,他們用公益歌曲和全國人民一起戰“疫”。這些公益歌曲雖然選擇的角度不同,但飽含的情感卻是一樣的真摯。
比如,《大愛暖中國》是一首溫暖又充滿力量的歌曲,由呂威作曲、張玉珠填詞,瀋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師張曼演唱,瀋陽師範大學出品。呂威表示,為這首作品譜曲,不是常説的因靈感而發,而是強烈的情感衝擊和文藝工作者的擔當。張曼表示,無論身在何方,都心懷信念,攜手同行,用歌聲表達真摯的祝福。
歌曲《相信春暖花開》由北部戰區陸軍退役軍人主創、演唱 ,詞作者是著名軍旅詞作家胡宏偉,參與製作、演唱的有朱曉紅、任麗蔚、馮丹、張立軍、李超、周曉飛等。胡宏偉説,他們希望在抗擊疫情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用充滿力量的歌聲鼓舞士氣,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瀋陽音樂學院師生積極發揮專業優勢,在創作完成20余首抗擊疫情主題歌曲後,又推出新作《中國加油》及歌曲MV。《中國加油》由瀋陽音樂學院聲樂歌劇係副教授劉航作詞、作曲、演唱,旋律優美、感情真摯,唱出了對戰鬥在抗擊疫情一線的醫護工作者的深情讚美和敬佩。劉航説,創作這首歌時,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勇士衝鋒在前的情景歷歷在目。
父子同寫一首歌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歌曲《陣雨——獻給武漢的小夥伴》是9歲的馮聖為獻給武漢的小夥伴的。 馮聖為是瀋陽市和平一校長白島一分校三年六班的學生。他看過武漢疫情的相關報道後,對戰鬥在武漢的醫務人員産生了崇高的敬意,也對武漢的小夥伴非常掛念,由此,創作了這首歌詞。馮聖為的父親馮子祥是瀋陽音樂學院鋼琴教師。馮子祥在看到孩子以“陣雨”為題創作的歌詞後深受感動,於是,他一氣呵成為這首歌譜曲。馮聖為和6歲的妹妹馮琬喬一起演唱了這首歌。
紅色文化研究學者趙懷力説:“這首歌曲從詞曲到演唱都有較高的藝術水準。孩子的爺爺、父親我都認識,他們都是魯藝後人。此前,瀋陽音樂學院教授于學友創作了戰“疫”歌曲,現在又見沈音後生之作,真是鼓勁。魯藝人當年以創作《黃河大合唱》等作品投入抗日戰爭,今天又有傳人創作新作,助力抗擊疫情,展現了魯藝人始終與民族共命運,與祖國同呼吸的光榮傳統……”
據介紹,馮子祥還創作了《同舟共濟 攜手同行》等公益歌曲。
10歲女孩演唱的《怎能忘記》
在眾多戰“役”歌曲的演唱者中,10歲女孩演唱的《怎能忘記》令人難忘。這個小女孩叫王苒溪,是瀋陽市渾南一小的學生。她曾參加央視春晚,與李谷一同唱《難忘今宵》;曾參加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國慶大閱兵遼寧彩車表演;演唱中國文藝志願者原創作品歌曲《成長》並擔當音樂電視主演等。《怎能忘記》由瀋陽音樂學院青年教師孟斯諾作詞,瀋陽音樂學院畢業生喬河作曲。作品致敬每一位抗擊疫情的平凡英雄。王苒溪的童聲演唱使作品抒情之處飛揚激越,振奮人心,深切地表達了戰“疫”的主題。
另外,遼寧省“文心戰疫”遼寧群文人原創音樂作品展播活動正在舉行,由遼寧省文化館(遼寧省青年宮)主辦,各市群眾藝術館(文化館)承辦。
《我願做一盞燭燈》由丹東市著名音樂人王心耕創作,由國家二級演員、省音樂家協會會員、丹東市振興區文化館館長楊瑩演唱。《星空對話》由錦州市群眾藝術館(錦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組織創作。
一首首動人心弦的公益歌曲,傳遞力量、鼓舞士氣,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助力。(記者 楊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