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在行動⑥|第一書記盧玉剛的抗疫法寶:日記本、微信群

2020-02-28 19:14:24  |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編輯:李靜   |  責編:胡曉萌

  編者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駐守在遼寧各地的第一書記堅守在防疫一線,他們撇小家,顧大家,和鄉親們不離不棄,上演著一幕幕令人感動的親情故事。2月24日起,國際在線遼寧頻道推出《“疫”路同行——第一書記在行動》系列策劃,重點報道第一書記的感人故事、成功經驗、有效舉措,助力新冠肺炎聯防聯控取得最終勝利!

  國際在線遼寧頻道報道(李爽):鐵嶺市鐵嶺縣鎮西堡鎮養馬堡村第一書記盧玉剛在抗“疫”這段日子裏,最離不開的是他的銷售日記本和他的微信群。

  第一書記的“愛心菜”銷售日誌

  “這本銷售日誌,不單單記錄了每筆訂單的詳情,還記錄著每次幫菜農聯繫商超的進展情況。每天都有新進展,每天都有新希望。”2月23日上午,在鐵嶺市凡河新區水木華園小區門口,盧玉剛一邊等市民來取菜,一邊拿著他的銷售日誌向大夥介紹。

  自2月9日通過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幫菜農銷售“愛心菜”以來,盧玉剛的抗疫工作又增加了一項,那就是在做好村內聯防聯控工作的基礎上,儘快幫菜農解決棚內青菜銷路問題。他的銷售日誌上工整地寫著:“2月9日,從村裏回來去果真新鮮超市跟銷售人員見面,初步就菜農與他們對接達成意向;明天新區送菜。”“2月12日,菜農龍大哥將500斤油菜送到果真新鮮超市。”“2月13日中午,在鎮西堡鎮政府、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的幫助下,通過村內樹德合作社將村內近萬斤滯銷的小蘿蔔菜銷往瀋陽商超。”……用盧玉剛的話説,銷售日誌也是助農日誌。

  2月10日至2月23日期間,盧玉剛幫助菜農與幾家商超對接後,青菜的銷量不愁了,他和菜農開著麵包車走街串巷跑小區。他分五次將4000余斤新鮮、 平價的“愛心菜”,送至鐵嶺凡河新區、銀州區的800余位市民手中。為了把菜儘快送到愛心市民手中,有的時候早上8點出發,晚上9點到家才能吃上當天的第二頓飯。他説:“這幾天幫菜農聯繫銷路加送菜打的電話,有2000多分鐘了,比我平時兩個月打得都多。麻煩不怕,就為了妥妥地把菜給大夥送到家,把菜變成錢。”菜農蔣傑説:“盧書記幫我找銷路,賣菜的錢一分不少及時轉給我,資金回籠了,也就不愁下一步的經濟生産了。以前我們接觸得少,通過這次幫我們買菜,我覺得他是一個有責任心的書記。”

  盧玉剛介紹,他在朋友圈發訂單,就是想著不能讓菜農的菜爛到地裏,還要讓因疫情居家不出門的市民在家門口取到新鮮的“愛心菜”。為了大家的安全,運菜的車和裝菜的外包裝都經過消毒,菜農摘菜都戴口罩,由於疫情防控工作任務非常緊,白天抓緊送菜,晚上回村裏卡點值守,他每天的睡眠時間不到6個小時。“那些天,疫情緊張,農貿市場也不開,市民吃菜難,我再難也要堅持給大家送。”盧玉剛説。

  截至目前 ,養馬堡村內滯銷蔬菜已基本售完,最大限度為菜農減少了損失。盧玉剛認為,這只是一件極為尋常的小事,是他發自內心想為大家做的事,也是共産黨員應有的擔當。

  第一書記微信群發用工信息

  “大家好,我剛才在群裏發這個信息是真實可信的,是鐵嶺市人力資源事務服務中心公佈的信息,考慮到疫情期間大家不方便去用工市場求職,請各位黨員幫助轉發朋友圈,還要轉發給咱村需要求職的村民,請大家將這條消息發佈出去,咱們防疫和就業兩不耽誤。”2月21日中午,盧玉剛在養馬堡村黨員群裏發出了這條消息。

  消息發出後,村裏的黨員們紛紛轉發,之後盧玉剛又把這條消息發到養馬堡村“兩委”班子群、養馬堡村大棚種植群、養馬堡村村民群,希望這些用工信息幫到越來越多的人。

  據盧玉剛介紹,2月21日早上,他到鎮裏報材料,看到《鐵嶺日報》上有復工企業招聘信息,並在“鐵嶺發佈”微信公眾號查詢到最近幾天都有用工信息更新,隨即想到用微信轉發的方式,讓村裏更多的村民知道這些用工信息。“受疫情影響,村裏很多村民都誤工了。上哪都是幹活掙錢,這些企業效益都不錯,離家近,掙錢照顧家兩不誤。” 盧玉剛説,2月20日發佈的用工信息上,工作地點有鐵嶺縣、銀州區、調兵山市及鐵嶺市的其他縣區,工種有維修工、司爐工、鉚工、設計工程師、機臺工、倉庫管理員等多種,每條用工信息上都有企業的聯繫電話,這些企業都是經政府部門審核達到復産復工要求的,防疫工作也是做得非常到位。

  盧玉剛在微信群裏告訴大家,可以關注鐵嶺日報社的微信公眾號“鐵嶺發佈”,用工信息每天都有更新。為方便沒有智慧手機的村民,他把2月20日的用工信息列印出來,告訴村民可以到村部來看。“疫情期間,黨員要發揮作用,通過朋友圈和微信群將這些用工信息告訴有需要的村民,響應政府復産復工的要求,也滿足村民外出打工需求。危難之時,黨員就要響應國家號召,人人有責,發一份光出一份力。”盧玉剛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