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但總有一群人在逆向而行。她們,可能是女兒、妻子、母親,但走上抗擊疫情的戰場,她們就是剛強堅毅的巾幗戰士。
在抗疫一線,女醫務工作者不懼病毒,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在生産一線,女職工堅守崗位,加班加點,提供物資保障;在社區,巾幗志願者堅守崗位,承擔起排查、宣傳、疏導等工作,守護千家萬戶……
由此,國際在線遼寧頻道推出“遼寧抗‘疫’巾幗先鋒”系列報道,展示各行各業女性在疫情期間展現的作為與擔當。向她們道一聲“辛苦”,為她們加油鼓勁!
國際在線遼寧頻道報道(呂文衛):身著厚厚的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和N95口罩,連續4小時在密閉的實驗室裏認真地檢測每一份標本……
實驗室就是她們的“戰場”,即使筋疲力盡、大汗淋漓,她們仍然堅守崗位。遼寧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感染與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所的女職工們,用自己的行動擔負起這場抗“疫”中的重要職責!
實驗室就是她們的“戰場”
遼寧省感染與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所新冠肺炎疫情處置人員共有25人,其中女性15人,佔60%。
這個集體在數次突發疫情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處置中做出了突出貢獻。2003年抗擊“非典”、2005年抗擊禽流感……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該團隊依然表現出色。
新冠肺炎疫情處理工作中,4名實驗室工作的女性黨員同志,面對高暴露風險,沒有退縮,率先報名,她們身後,緊跟著所有實驗室的同志。她們不分晝夜,忘記了當時正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春節。所有檢測人員放棄與家人團聚,身著厚厚的防護服,戴上護目鏡和N95口罩,不敢喝水,不敢上廁所,連續4小時在密閉的實驗室裏認真地檢測每一份標本。連續一個月,全天24小時不間斷運轉,只要樣本送達,便第一時間開始檢測,爭分奪秒,為後續的病例處置工作爭取最快的時間。
為了能為疫情研判提供準確、快速、科學的依據,她們用休息時間上網查資料,不斷復習國家緊急出臺的工作方案,反復摸索、思考,明明已經耳熟能詳的動作,還要練習讓自己的操作再熟練一些。她們知道,平時“練兵”是打贏“大戰”的基礎!
流行病學工作人員:寫報告就當休息了
燈火通明中實驗室裏的身影是可愛、可敬的,在電腦前、電話旁忙碌的身影同樣讓人敬佩。她們不僅能在辦公室裏高效、準確地核實數據,給出防治建議,她們更是勇敢地走到病例身邊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在各類突發疫情出現後,流行病學工作人員不僅要快速學習,還要快速思考,病例究竟是通過什麼途徑染病的?她們要快速做好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從眾多信息中抽絲剝繭,尋找隱藏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大家分工合作,每日核實病例,梳理、分析各類數據,隨時聯絡各市疾控中心及時訂正。當別人休息的時候,她們還要在電腦前將所有的信息整理、分析,為採取下一步防控措施提供參考。一名流行病學工作人員説:“寫報告就當休息了”。
她們堅守崗位,隨時準備出發,用樸實的行動踐行著疾控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抗“疫”戰場上有她們逆行的身影
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接到支援湖北的指令後,第一時間她們就積極申請,到疫情嚴重的地方去支援。一個個逆行的身影,用柔弱的身軀在病毒和百姓之間築起了一道道堅實的屏障。
遼寧省感染與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所先後有5名女性職工奔赴湖北,她們快速熟悉工作,融入戰鬥集體,在咸寧和襄陽順利開展工作,每日檢測樣本逾百個,積極參與疫情研判、流行病學調查、特殊場所消毒消殺等工作,她們的加入為抗擊疫情做出了積極貢獻。
她們有家,她們有孩子和老人要照顧,但是疫情就是命令,從接到指令到報名不足1小時,幾乎是毫不猶豫,她們就選擇衝到疫情一線戰鬥。有的人家裏的小寶寶還不足1歲,媽媽的哺乳假還沒銷;有的人家裏的另一半也是日夜奮戰在疾控工作崗位上的同行……但是在戰“疫”面前,各種困難都沒能阻擋她們勇毅前行的腳步,身為疾控人,她們義無反顧的衝在了最前線,巾幗不讓鬚眉,她們是綻放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鏗鏘玫瑰”,召則來、來即戰、戰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