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回家,我安置;你有需求,我來跑腿;你在門內,我在門外……”他們可能素未謀面,但在這場戰“疫”中緊緊相依。
門內是集中(居家)醫學觀察人員,門外是疫情防控工作人員。在東港市新興街道,機關和社區(村)工作者們與醫學觀察人員結成了“親戚”。
“非洲回來,計程車xxx,司機xxx,親屬電話xxx。”3月11日淩晨1點52分,新興街道外防輸入防疫工作專班負責人趙永才手機鈴聲響起。他接到通知,轄區從非洲某國返回1人,預計10分鐘後抵達東港,他立即記錄下返港人員信息。返港人員乘坐車輛、屬地新港社區、集中醫學觀察點三方工作人員迅速完成信息互通核對,達成返港人員接轉。2點15分,返港人員順利入住集中醫學觀察點。
這是新興街道對轄區境外返港人員實行集中醫學觀察管控的一幕。按疫情防控規定,每一位從境外或省外返港人員均需實施集中(居家)醫學觀察。不管白天還是深夜,屬地外防輸入防疫工作專班始終有序運轉:核對登記返港人員信息、告知醫學觀察規定、協調觀察點入住、對居家醫學觀察人員所居住小區業主進行宣傳勸導。
所有準備工作,在返港人員安置前就全部落實好。
“茄子4個,蘿蔔兩個,蒜薹2斤……”這是居家醫學觀察人員列出的蔬菜清單,接到清單後,社區防疫工作者立即幫忙採購。
每一位返港人員都自覺接受集中(居家)醫學觀察,為了讓他們安心,每個集中醫學觀察點都派駐24小時值守機關幹部,會同醫務工作者、公安民警全程服務。家各司其職,為觀察對象代購代送生活物資,核酸檢測、體溫監測、備餐送餐,每天定期對樓道、扶手把手、電梯和單元垃圾桶進行全面消毒,同時按規程處理當天生活垃圾。
“阿姨,今兒個是大晴天,多開窗通通風。”在橋南某小區,新港社區居委會副主任周曉惠正在與居家醫學觀察人員隔窗對話。在家待半個月,居家觀察人員不僅需要生活方面的照顧,更需要情緒和心理上的關懷與呵護。電話、微信、視頻和隔窗喊話,就成了社區(村)防控人員與居家觀察人員的互動方式。
如今,已經陸續有解除醫學觀察人員恢復了正常生活狀態。
“對我們來説,最欣慰的事就是開出一張張《解除集中(居家)醫學觀察通知書》。”街道疫情防控工作人員説。
集中(居家)醫學觀察14天期滿後,履行完規定防控工作程式,第15個生活日,《解除集中(居家)醫學觀察通知書》將送達醫學觀察對象。一位樂觀幽默的居家醫學觀察人員拿到通知書時説:“經歷了戰‘疫’生活後,人生喜事也許可以再加一件——觀察解除。”(祝宏偉 記者 張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