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渾南區實現“評理説事點”全覆蓋

2020-03-28 18:11:18  |  來源:東北新聞網  |  編輯:李靜   |  責編:胡曉萌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提升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渾南區委、區政府按照省、市“重實幹、強執行、抓落實”專項行動有關部署,紮實推進“村民評理説事點”工作,努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築牢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截至目前,在區級層面建成了1個區級“村民評理説事中心”,在街道層面建成了10個“村民評理説事站”,在社區(村)層面建成了70個“居民評理説事點”、148個“村民評理説事點”,在全區實現了“村民評理説事點”全覆蓋,成為構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難事不出區”社會治理新格局的一個重要支撐。

  在覆蓋全區的議事點內,居民們敞開了話匣子,嘮透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事、美麗鄉村建設的實事、基層組織建設的要事;商議著影響和諧穩定的難事、惠民利民便民的好事、扶貧助殘幫困的急事;評説清有礙鄰裡關係的瑣事、不斷牽掛的心事……截至目前,全區“村民評理説事點”共開展訴求問題排查178次,收集群眾訴求319條,成功調解糾紛228起。“村民評理説事點”正成為百姓喜愛、信賴、倚重的説事議事調事的“聚會廳”。

  一手防疫 一手治理,探索社會治理的“渾南路徑”

  “評理説事”看似一項簡單的説事制度,實則內涵深廣,它以黨的建設為紐帶,整合基層條線系統,包含了基層黨建、社區管理、居民自治、村民致富、矛盾調節、扶危濟困、社(村)務監督、基層廉潔等方方面面。

  今年以來,區委、區政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村民評理説事點”體系建設,在疫情防控實踐中提升“村民評理説事點”的建設標準與管理水準。區主要領導切實履行組長職責,參與方案制訂,親自督辦疑難問題,先後召開區委常委會專題會議5次、區政府常務會3次研究工作,區委書記、區長帶隊下基層檢查指導6次,並將“村民評理説事點”工作列入績效考核內容,使全區上下提高了認識、凝聚了力量,為全面鋪開建設統一了思想、奠定了基礎。

  對標“村民説事”的寧波經驗、基層治理的“楓橋經驗”,渾南區抓緊頂層設計,指引工作方向,在社會治理中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得到落實,在體制建設上注重自治、法治、德治的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在探索中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逐漸探索出符合本區域特色的“渾南路徑”。

  強化組織領導,夯實機制保障。要在全區範圍推進“村民評理説事點”建設,離不開區委、區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按照省、市總體部署,渾南區第一時間成立了“村民評理説事點”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副組長由有關區委常委擔任,區委、區政府兩辦印發了《渾南區“村民評理説事點”工作實施方案》,統籌推進專項工作。

  打造兩大支撐平臺,提供全面支撐。今年以來,渾南區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結合“村民評理説事點”等建設,建立1個區級實踐中心、10個街道實踐站和218個社區實踐所,全面加強供需對接,努力打造融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群眾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基層綜合平臺。與此同時,加快社會治理指揮中心建設,運用大數據等智慧化手段,整合數字化城管、綜合執法、應急指揮、民意訴求、信訪維穩等多項工作內容,構建中心平臺統一受理調度、街道社區屬地管理、職能部門各負其責、全程監督考評的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新體系。

  加強學習領會,落實省市要求。深入學習領會省司法廳《關於在全省開展“村民評理説事點”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以省、市提出的“開門説事、評理調事、便民答事”為主要內容,結合實際設計了評理説事環節,明確了選址原則和方向,把握“七個一”建設標準,制訂並完善本區方案,較好地指導了建設工作。

  多維度助推三級平臺建設,以人為本 因地制宜

  評理説事,需要設在群眾活躍的“主場”,借助群眾信得著的鄉賢、社賢力量,在法制與德制的軌道上發展,激發起群眾的自治熱情,踐行“還政於民”的理念。

  桃仙街道企業多、發展快、歷史遺留問題較多,該街道以黨的建設為紐帶,整合基層條線系統,聯合司法、執法、公安、工商、法庭、公證、律所、評估、心理減壓等能夠幫助群眾解決利益訴求的部門單位,實現各項資源下沉對接到街村,補齊為群眾在地頭面對面服務的“最後一米”。

  祝家街道涉農社區多、致富潛力大,該街道將“家”元素融入“評理説事”中,確定了包含食雜店、農家樂、農機合作社、村衛生室等19個“評理説事點”,將評理説事與“基層網格化”充分結合,在田間地頭拉家常、説事、議事,拉近了黨群、幹群關係,畫好了“黨群同心圓”。

  五三街道是成熟社區,日常訴求多,該街道下屬的19個社區均採用“1+2+10”人員構成模式,由1名社區書記、2名專職調解員和10名志願者擔任調解員,為居民評理説事、化解矛盾;街道設置了由1名首席評理員、1名法律顧問和19名優秀專職評理員組成的評理説事團隊,實現了“小矛盾不出社區、大矛盾不出街道”,力爭將矛盾化解在基層。

  統籌搭建評理説事體系,協同運轉有板有眼。結合區情實際,渾南區提出了“村民評理説事點”建設“八有”模式。即有一個評理説事場所;有兩個評理説事熱線;有三個評理説事平臺(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區級“評理説事中心”、各街道成立“評理説事站”、各村社區建立“評理説事點”);有四個評理説事法庭(桃仙、祝家、棋盤山、東陵);有五個評理説事團隊(法律顧問團隊、社會志願者團隊、“兩代表一委員”團隊、“五老”團隊、職能部門團隊);有六個評理説事環節(幹部問事環節、居民説事環節、集中議事環節、及時辦事環節、定期評事環節、督促查事環節);有七個評理説事制度(服務承諾制度、排查預警制度、聯席會議制度、研判分析制度、限時辦結制度、定期回訪制度、監督反饋制度);有八個評理説事方面內容(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事、美麗鄉村建設的實事、影響和諧穩定的難事、惠民利民便民的好事、扶貧助殘幫困的急事、基層組織建設的要事、有礙鄰裡關係的瑣事、其他群眾牽掛的心事)。

  統籌配置硬體物資,物理變化有模有樣。三級評理説事平臺在裝備建設上嚴格按照省、市提出的“七個一”標準配備硬體物資,為全部站點統一製作安裝了標識牌、工作制度板等,設計印製了統一模式的檔案簿、服務卡,做到標識、制度、流程統一化、標準化、規範化。側重對涉農社區站點的投入,為部分站點增配了辦公桌椅、等候座椅等必要設施,部分點位還配備了茶臺、圖書角等休閒文化設施,在保障辦公的同時營造了良好的溝通氛圍。

  統籌配備人員隊伍,化學反應有聲有色。除區級“村民評理説事中心”外,區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為各街道“村民評理説事站”配備了1名專職人民調解員,為村(社區)“村民評理説事點”配備218名專職評理説事員,採用“1+2+N”模式組織人民調解員、法律顧問、駐村民警、紅色調解員、退休老幹部、與農民生産生活相關行業的專業人士等共505人參與到評理説事團隊當中。多種身份組成的評理説事隊伍,滿足了群眾的不同需求。

  打造品牌 推進自治,提升群眾滿意度、幸福感

  “村民評理説事點”核心在“議”“評”,關鍵在實效,重在貼地氣,贏在得人心。

  渾南區“村民評理説事”工作開展剛剛一個月,卻已在群眾生活中迸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群眾的參與度在“説、議、答、評”四個環節中深化,基層權力在公開、公平、公正中運行,村(社區)治理在評理説事中規範、提升。

  工作黏性正在加強,百姓認可度逐漸提高。“有事進站,沒事轉轉”,各村的“村民評理説事點”成為百姓們日常溝通鄰裡情感、學習法律知識、聯繫村幹部反饋訴求的重要渠道,為村民自治提供了舞臺。

  法治自治相互依託,調解糾紛效果明顯。各評理説事點廣泛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推進村民自治與政府法治相結合,化解矛盾糾紛。

  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特色站點氣質鮮明。由於“村民評理説事點”作用逐漸顯現,區內各街道辦事處持續加大對點位的扶持力度,涌現出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村民評理説事點”。

  祝家街道佟家峪村依託“漫山遍野杏花開,群眾議事暖心來”的美麗景象,打造出“杏花有約”特色農家院評理説事的品牌;五三街道聘請有專業經驗的退休老民警、退休檢察官任專職評理員,成功解決鄰裡糾紛20余起;桃仙街道“評理説事站”增設情緒疏導區,有效地緩解矛盾糾紛激化的風險;王濱街道開創的“1+1+2”鄉村評理説事模式,定制老支書“老王説事”板塊……一個個充滿創意的舉措,對全區“村民評理説事點”提升品質、打造品牌形成了強力推動。

  抓細實踐操作,提升工作成效。全區各評理説事點踐行“還政於民”理念,圍繞“説、議、答、評”推進基層權力公開、公平、公正運行,不斷提升村民自治和基層治理能力。

  開放説事,著力暢通訴求渠道。因地制宜設計了説事主題、突出説事重點,發動百姓參與到説事中來,集思廣益探討鄉村建設的大事,解決群眾關心的難事。依託全區評理説事熱線,落實説事臺賬記錄製度,明確接辦責任人、處理時間表,把好了評理説事的第一關口。

  科學議事,著力推進集體協商決策。採取“常規事項立即議,一般事項定期議,重大事項聯席議”的方式,對不同訴求、不同問題分門別類開展議事,把“問題曬在陽光下”,把“心結攤在桌面上”,跟蹤議事結果,確保訴求問題“件件有回音”。

  及時答事,著力提升獲得感。充分發揮“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平臺”作用,建立了分流承辦機制,使民事村辦的程式和內容全程有記錄、過程可追溯、辦理有結果。同時在區、街道兩級建立了督察通報制度,推動基層事務有效落實。

  民主評事,著力推動工作落實。突出百姓在“自治”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提出“一事一評”工作原則,由百姓對村(社區)的工作開展民主評議,以此考量村(社區)的工作情況,監督評理説事制度真正落到實處,為百姓服務。(林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