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開始我也是有口罩的人了,不是買的,是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發給德國留學生的,簡直太給力,祖國永遠是我們最強大的後盾,更是我們最溫暖的靠山!”3月31日,在德國留學的瀋陽女孩蕭林熙發表了一篇海外抗疫日記,被共青團中央官方微博轉發後,更是引來千萬網友圍觀,坐標在世界各地的中國留學生們紛紛留言稱,在關鍵時刻、危急關頭,祖國母親雪中送炭,用強大的“暖實力”溫暖遊子心。
突然 學業生活被按下“暫停鍵”
蕭林熙,瀋陽姑娘,2017年她放棄了國內穩定的工作,義無反顧地到德國選擇重回校園,開始留學生涯。目前,她就讀于德國北威州帕德博恩市的帕德博恩大學媒體科學專業。此時,本應是春季開學的時候,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學校處於停課狀態。
4月1日,記者通過微信聯繫到蕭林熙,她表示,目前德國的餐廳、酒吧、電影院、理髮店、健身房等餐飲娛樂場所都已關閉,大中小學也都停課了,只有超市、日用品店、醫院這些和生活息息相關的還在開門。街上、公交車上的人比平時少了很多。大家在超市結賬時也都會按1.5米間距的地標排隊。肉菜蛋奶這些食材基本沒有出現緊缺或漲價情況,不過之前有段時間廁紙一度緊缺。德國政府的防疫宣傳重點是要勤洗手、勤用免洗消毒液,所以,目前消毒用品是限購的,幸好她之前囤了一些,心裏也算有底。
她説:“這個時候學業和生活都被按下‘暫停鍵’,説完全不焦慮是假的,但也很少能聽到抱怨的聲音。國內的家人朋友每天都很關心我們,留在這裡的同學們也都在互相鼓勵互相幫助,請家人放心,我們可以照顧好自己。今天,這已經不是某一個國家的困難,而是全世界全人類應該共同面對克服的一個難題。”
緊張 每次出門都“瑟瑟發抖”
隨著疫情的持續蔓延,很多國家都出現了口罩脫銷、洗手液限購、預防藥品買不到……這些現實問題擺在面前。蕭林熙表示,在德國確實也已經買不到口罩了。以前正常情況下,普通的一次性醫用口罩不需要處方,可以直接在藥房、日化用品店、網上藥店買到,而且價格很便宜。她春節前給國內的家人還郵寄了一些。但從2月中下旬開始,德國口罩也斷貨了。“在這裡,戴口罩的人還是很少,我覺得一是他們沒有預防性質戴口罩這個習慣,歐洲人的觀念是只有真正生病的人才戴口罩,再有就是確實也買不到口罩。”
在德國買不到口罩的時候,確診病例也開始迅速增長,沒有口罩的日子,蕭林熙都宅在家裏儘量不出門,不得已出去採購生活必需品時她都是提心吊膽,每次出門都會戴圍巾圍住口鼻,算是一種心理安慰,但仍然感覺“瑟瑟發抖”。
自豪 戴著大使館發的口罩很溫暖
“這麼緊要的節骨眼上,沒想到我的第一個口罩是祖國媽媽給的,這種感動真不是矯情,身在異國他鄉的人都會懂!”蕭林熙稱,3月22日,她在大學的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微信群中了解到,在讀中國留學生可以向大使館申領口罩,於是她就填了兩份申領表。3月30日,她收到了學聯的通知,領取了10個口罩。
據了解,口罩發放的流程是國內把口罩運給中國駐德國各使領館,各使領館再把口罩分給領區內各大學的中國學聯,各學聯再按在讀中國留學生登記報名情況,就近原則分成10個領取點進行派發,每個領取點都安排了大學生志願者。蕭林熙説:“其實這個流程中間的運輸、交接環節很多,但這麼快我們就能拿到口罩,説明每個環節都特別有效率,一丁點兒的時間也沒耽誤。由於平時很少出門,所以10個口罩也能撐很長時間。戴著祖國的口罩走在路上,頓時覺得全世界都是羨慕的目光。”
火了 一篇日記突然刷爆網絡
3月31日,蕭林熙將自己領取口罩的過程和感受寫成了一篇日記發到微博上,僅一天時間閱讀量便達到1400多萬,點讚6萬多,留言近5000條。
山川異域,骨肉相連。有人説,抗疫這一仗,中國打上半場,國外打下半場,而海外華人打全場。這不僅道出了戰疫的艱辛與漫長,也折射出中華兒女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坐標澳大利亞,收到口罩。”“坐標日本,收到口罩,照顧好自己。”“坐標卡塔爾,一起加油……”記者在蕭林熙的微博留言中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紛紛表示,在境外疫情急轉直下的此時,來自祖國的牽掛讓大家倍感溫暖。
一篇日記突然刷爆網絡,著實讓蕭林熙很意外,但看了網友們的留言,她又覺得每一個點讚都是情理之中。她説:“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誰也不可能獨善其身。越是危急時刻,我們越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也越需要一個強大的祖國為支撐。我只是説出了留學生們的心裏話,引起了共鳴。同時,來自祖國網友們的關心與囑咐,也讓在外的遊子們深深感受到那份熔鑄在一個民族基因血脈之中的力量。無論身在哪,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希望2020年趕快好起來!”
(記者 呂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