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暖,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十家子鎮南甸子村村民葉民華來到村委會,走進駐村“第一書記”王久波的辦公室説:“王書記,今天桃花都開了,開春這地咋種、豬咋養,我想和你念叨念叨。”嘮了一個多小時,葉民華眉開眼笑地告辭出門,“一下子落實了兩個致富項目,我這心裏敞亮多了。”
幾年前,葉民華因車禍受傷,父母都患有慢性病,一家三口全是病號,每個月吃藥就要花400多元。
“王書記,去年你引種的‘煙薯25’效益挺好,我也想種點。”葉民華開門見山。王久波樂呵呵地説:“今年咱村擴大種植規模,50戶脫貧戶家家有份兒。你家沒有勞動能力,就土地入股吧,年底等著分紅就行。”聽王久波這麼説,葉民華擰著的眉毛頓時舒展開來。
王久波是省農業農村廳選派幹部,2018年3月到南甸子村後,開闢示範田試種“煙薯25”。去年,村委會主任高朋和3名村民種了3.66公頃“煙薯25”。秋後一算賬,收益是玉米的好幾倍,村民嘖嘖稱歎。王久波見葉民華一家日子過得緊巴,自掏腰包買了豬崽兒送過去。豬養肥後,又幫葉民華在瀋陽市聯繫買主,3頭豬賣了2萬餘元。
去年秋天,地瓜豐産,王久波巧用社區電商銷售群,將南甸子地瓜成功打入瀋陽市的64個小區、14個便利店,13.5萬公斤地瓜很快就銷售一空。僅地瓜一項,全村貧困人口人均增收1500元,王久波“地瓜書記”的名聲不脛而走。
大壟雙行、膜下滴灌、一年兩熟……自打王久波來到南甸子,村裏的新鮮事一個接一個,他引進的新品種效益一個比一個高。葉民華感嘆:“過去種地的‘老皇曆’不管用了,必須得科學種田了。”今年,王久波一手抓戰“疫”,一手抓項目,13.33公頃“煙薯25”種植項目、11.66公頃馬鈴薯原料訂單種植項目、6.66公頃水果玉米訂單農業項目、食用菌“飛地項目”、煙薯産業扶貧基地項目和倉儲保鮮建設項目將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十余萬元。
為進一步提高地瓜的收益,王久波想了許多辦法:籌集大量有機肥,在綠色食品上發力;申請商標,在打造品牌上下功夫;建設儲藏窖,開啟反季銷售模式;搞地瓜深加工,生産地瓜幹和粉條;培育“網紅”,在電商銷售上更上一層樓……
王久波説:“趁春光正好,黨的扶貧政策給力,我要和南甸子村村民擼起袖子加油幹,把這裡早日建成富裕、和諧、歡樂的新農村。”(記者 侯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