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遊客89.43萬人次 瀋陽文旅經濟加速復蘇

2020-05-06 09:02:24  |  來源:瀋陽晚報  |  編輯:李靜   |  責編:馮鈺穎

接待遊客89.43萬人次 瀋陽文旅經濟加速復蘇

沈水灣公園賞花 王江 攝

接待遊客89.43萬人次 瀋陽文旅經濟加速復蘇

瀋陽故宮打卡 常晟罡 攝

接待遊客89.43萬人次 瀋陽文旅經濟加速復蘇

北陵公園劃船 叢勝枝 攝

  “五一”假期已經結束,瀋陽市內及周邊景區成為市民出遊首選。記者從瀋陽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了解到,這個假期瀋陽文旅經濟呈現明顯復蘇態勢,全市121家A級旅遊景區中開放33家,納入監測的景區累計接待遊客89.43萬人次,門票收入1306.11萬元,雖然比去年“五一”假期有所下降,但與“五一”假期前五日相比,景區接待遊客總量環比增長340%,旅遊總收入預計增幅將達到300%以上。開放的景區中,北陵公園、棋盤山、瀋陽森林動物園等戶外生態景區備受遊客歡迎。

  戶外生態景區人氣旺

  碧空如洗、芳草茵茵、泛舟湖上、親子互動……瀋陽的各大戶外公園隨處都能勾勒成一幅溫馨歡樂的畫卷。“五一”假期,戶外生態景區人氣旺盛,成為市民出遊的首選。記者獲悉,“五一”假期,瀋陽棋盤山風景區累計接待遊客11.77萬人次,實現收入82萬元,兩項數據分別比去年“五一”假期增長37%、91%;關東影視城接待遊客0.67萬人次,收入31萬元,同比增長43%、40%;北陵公園接待遊客46.2萬人次,收入59萬元;森林動物園接待遊客4.16萬人次,收入311萬元;鳥島風景區接待遊客2.68萬人次,收入68萬元。國家森林公園5月1日、2日接待量達到最大承載量30%,及時果斷採取禁止入園措施。

  瀋陽故宮博物館、瀋陽世博園、張氏帥府博物館、方特歡樂世界等核心景區持續釋放吸引力,景區嚴格落實開放室外遊覽區域,室內區域不開放的要求,實行“預約、限流”“安全、有序”開放原則。瀋陽市文化娛樂場所平穩運行,復工復市文化娛樂場所912家;旅行社和酒店業仍低迷。

  近百項文旅活動受歡迎

  為了加強宣傳推廣,培育休閒消費新熱點,舒緩重點景區壓力,瀋陽市文旅部門持續推出以“人民幸福城 我的瀋陽美”為主題的近100項線上、線下文旅活動。

  以“福運盛京 春暖花開”為主題,開展春季遊活動,推出“鬱見花開 綻放世園”鬱金香文化節、“雲上”看瀋陽故宮等活動,設計“最美騎行線路”“最美健步走線路”“最美自駕遊線路”30條線路,吸引市民遊客前往花海、濕地、綠道、公園等戶外休閒旅遊地;在文博場所持續推廣“雲遊博物館”等系列活動。

  公共文化場所方面,瀋陽市圖書館、瀋陽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利用自身資源優勢,開展線上朗讀等系列活動;瀋陽市群眾藝術館利用微信公眾號,開展線上“聊攝影,拍瀋陽”活動;瀋陽美術館線上舉辦“筆端詩意”慶“五一”書法作品展,深受書法愛好者歡迎。“最受歡迎的瀋陽十大旅遊景點”投票活動,受到市民廣泛關注。許多人表示,該活動一方面很好地宣傳介紹了瀋陽城市形象和風光,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愛護景區、景點設施,做文明市民的倡導,進一步做實了文明旅遊行前指導工作。

  疫情防控+文明創建並軌推行

  針對疫情防控,瀋陽市所有開放景區均設置了監測站、隔離室,遊客入內須測體溫,工作人員提醒遊客佩戴口罩,引導掃描“盛事通健康碼”等,做好遊客疏導工作。

  同時,為了全方位推動文旅系統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瀋陽市文旅廣電局相關領導帶隊深入點位進行檢查,針對全市十個區、60個創城實測點位,發現景區衛生存在死角、垃圾沒有及時清理、標識標牌設計不夠規範,開放式景區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等問題共300多項,第一時間督促相關單位整改,目前整改率達到85%以上。聯合市交通局等單位在全市倡導“文明旅遊、禮貌乘車”主題活動;積極組織開展“倡導文明旅遊 共建文明瀋陽”主題宣傳活動,在瀋陽故宮、張氏帥府等景區增設志願者服務崗,向遊客發放文明旅遊宣傳冊、講解文明旅遊常識;“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舉行“傳承五四 青春戰疫”快閃活動,成為景區一道文明風景。

  催生景區智慧系統升級

  疫情防控和文旅高品質發展對瀋陽景區遊覽智慧化、景區管理智慧化提出更高要求,催生景區智慧系統升級。瀋陽市文旅廣電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封閉類景區要進一步完善在線預約、實名購票、智慧停車調度、智慧閘機、智慧化導覽系統等工作。公園、湖畔、綠道等開放類景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智慧監控、人流實時監測、停車場管理、智慧導覽、綜合信息發佈等管理系統。”

  此外,加強改進景區網絡通訊系統,把握“5G”技術推廣使用等機遇,加快促進網絡通訊系統升級,解決瀋陽森林動物園、世博園等景區因遊客量激增導致景區網絡不暢,影響遊客驗證入園等問題。同時,提升市民文明素質,進一步健全教育機制、激勵機制、約束機制和督查通報機制,將文明出行、文明旅遊等納入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全過程,持續促進廣大市民提升文明素養。

  (記者 張寧)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