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靠什麼?傳播農村基層思想文化依託什麼?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平臺在哪?
沈北新區興隆臺街道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抓手,圍繞陣地、隊伍、項目三方面下功夫,走出了一條新時代文明實踐的“興隆路徑”!
實踐模式
“千家萬人”“四位一體”
興隆臺街道是著名的錫伯族之鄉,根據實際情況確立了“千家萬人”和“四位一體”的實踐模式。貼近實際的實踐模式,為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厘清了思路與路徑。
為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街道實踐所先後制定了《“小紅星”志願服務隊隊員招募和管理辦法》等,簽訂了志願者承諾書,制定了志願服務培訓計劃,還制定了《興隆臺街道志願服務積“福分”管理辦法》,採取以“時間銀行”記錄積分方式,社區志願者通過參加志願活動獲取積分,積攢一定數量後可以兌換相應的獎品和福利待遇等,打造“保障+激勵”型的志願服務體系。目前,興隆臺街道共有各類志願服務隊百餘支、2000余人,其中社會志願者150余人。
“千家萬人”:用錫伯文化的紐帶串聯千家,用時代思想的精髓洗禮萬人;
“四位一體”:街道實踐所策劃組織全面覆蓋,社區實踐站聯所通點抓好落實,居民實踐點接收民意反饋信息,各界志願者走近群眾提供服務
實踐特色
融合活動 創建實踐品牌
街道開展文明實踐活動不搞千篇一律,突出鮮明的自我特色。
孟家臺社區以家文化為主脈絡,開展了“鄉賢理家”“互助一家”“整潔居家”“樂滿農家”等系列特色活動,讓社區大家庭充滿了友愛;立新社區是朝鮮族聚集區,他們的文明實踐活動以製作民族美食為主,“品民族美食,賞朝鮮族歌舞”已成為社區亮麗的名片;石佛一社區擁有石佛寺城址等35處省市區級文物,社區把保護歷史文物作為開展文明實踐的主線,形成了“清潔七星山古塔”“守護古雙州城址”等文明實踐活動,被國家評為“歷史文化名村”。
志願者張愛忠設計了幫助困難群眾的“愛心超市”項目,為社區的5戶困難群眾每天提供一定數額的免費生活用品,有效地提升了困難群眾的生活水準。
95歲的志願者賈秀蓮,創辦了“家風家訓”實踐點,以四世同堂的經歷現身説法,深受居民歡迎;志願者信玉新是畫家,她創辦了“鄉愁畫室”,義務教鄉親們學繪畫。
目前,興隆臺街道18個社區都有自己獨特的文明實踐模式和特色實踐活動。
實踐成果
建宜居家園 推産業發展
1 文明實踐活動的開展讓街道的社區治理難題迎刃而解
各社區成立“鄉賢説道會兒”,大家的事情商量著辦;組建了“清潔村莊”服務隊,把人居環境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完善了網格組織,將社區民警、人民調解員、保潔員和社區監督員等志願者,分別編入一個網格,做到解決群眾一般性事務“不出格”。
2 文明實踐活動讓民族風情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旅遊景區稻夢空間內設置了“錫伯民俗文化”實踐點,吸引遊客參觀體驗。立新社區文明實踐站在組織朝鮮族群眾傳承美食工藝的過程中,與市場對接幫助居民創辦了民族美食加工坊,為群眾增收創造了條件。志願者洪蘊來研發出稻、蟹、蝦和諧共生的綠色有機水稻種植技術,實踐所及時推廣這一方法,洪蘊來就此創辦綠色水稻種植合作社,帶領百餘戶農民一同創富。
3 文明實踐給興隆臺帶來的變化顯而易見
環境優美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村莊整潔了,美麗鄉愁引來了無數觀光客;風俗革新了,喜事新辦喪事簡辦蔚然成風;群眾開心了,為民服務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指數。
(記者 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