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創新信貸工廠模式 借互聯網破解小微難題

2016-04-27 09:27:34|來源:經濟日報|編輯:許煬

銀行業創新信貸工廠模式 借互聯網破解小微難題

  因為風險高,一些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不願貸”“不敢貸”。作為“小微之都”的深圳,部分金融機構借力互聯網技術,創新信貸産品,在服務好小微企業的同時,有效控制了不良貸款風險

  伴隨著經濟的下行壓力,銀行風險偏好下降、小微企業經營風險上升,一些金融機構“不願貸”“不敢貸”,小微金融業務增長明顯放緩甚至出現收縮。在傳統融資方式仍佔主導的當前,小微企業仍然需要來自銀行業的大力支持。國務院《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更是明確將小微企業放在了當前我國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的首位。4月26日,在北京舉行的銀行業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深圳銀行業有關人士介紹了服務小微企業的經驗。

  互聯網+小微

  深圳是“小微之都”,有近110萬家小微企業和近100萬戶個體工商戶。在這裡,銀行業金融機構正在探索服務小微企業的新樣本。

  在小微金融上較有代表性的民生銀行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2016年一季度,該行深圳分行新增小微信貸達48億元,是民生銀行各分行中最多的,也位居深圳銀行業首位。在銀行業小微信貸放緩的2015年,民生銀行深圳分行的小微貸款增量也達到77億元。

  集中人力物力資源是該行小微貸款增長較快的原因之一。民生銀行深圳分行行長吳新軍介紹,該行傾斜財務、信貸等各類資源,從事普惠金融業務的人員達到1136人,佔到分行全部人數的60%。

  更重要的佈局在線上,民生銀行深圳分行大力發展“互聯網+小微”,升級線下服務,網樂貸、發薪貸、抵押e貸等創新産品實現了客戶在線自助申貸、立等可見,提高了資金配置效率。同時,創新線上産品,推出信用、抵押、産業鏈等13種擔保方式,設立1萬元到3000萬元不等的融資金額,支持不同成長週期的企業。

  剛滿“周歲”的民營銀行也開始摸索服務小微的新模式。作為一家互聯網銀行,微眾銀行在線上産品方面加大創新力度。去年以來,陸續推出微粒貸,財富管理APP、微車貸等一系列産品。以“微粒貸”産品為例,這是國內首款從申請、審批到放款100%純線上完成的貸款産品,以個人用戶與微小企業為主要對象。“用戶只需通過手機QQ、微信就能在3分鐘內借款成功,且無需任何抵押物。”微眾銀行副行長黃黎明介紹,“微粒貸”推出不到1年,已主動授信超過3000萬人次,客戶超過600萬,累計發放貸款超300億元;微粒貸的用戶中,有近一半為製造業、藍領服務業人群。

  強化風險管控

  “只有管好了風險,才能實現對普惠金融的可持續性支持。”吳新軍表示,在普惠金融上,銀行比拼的不應該是發展的快慢,而是風險管控的能力強弱。

  尤其是在銀行業不良“雙升”的背景下,對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的管控對整個金融體系來説都尤為重要。

  在行業小微不良率達3%左右的同時,民生銀行深圳分行小微不良率僅為0.2%。探究民生銀行的風控體系,在小微服務方面,其第一步是選擇行業,重點支持內需型、消費及商貿流通類,鼓勵科技型及現代服務業,避免行業性風險。同時,“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目前民生銀行小微貸款戶均控制在200萬元左右,注意分散風險,避免信貸風險過度集中。“尤其是注重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實施標準化信貸工廠模式,降低風險。”吳新軍介紹,該行已經對接了工商、稅務等八大系統,對風險做到了早預警、早化解。

  微眾銀行的大數據風控也較有特色。“我們60%的客戶年齡在30歲以下,其中大部分沒有信用記錄。”黃黎明介紹,因此,“微粒貸”以個人的社交習慣、行為方式、交易情況等形成多個模型,對借款人進行綜合評價,同時再結合公安身份核驗和央行徵信記錄,評定客戶的最高可授信金額。目前,“微粒貸”的筆均借款金額低於1萬元,逾期率和不良率均遠低於監管要求和同業水準。

  發揮合力助小微

  “銀行不能單打獨鬥。”深圳銀監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陳飛鴻表示,在普惠金融方面,應該發揮政府、監管機構和銀行等多方的合力,加大對小微企業,尤其是科技型企業的支持力度。

  小微企業的發展也需要來自政府的資金支持,如風險補償、貼息貼保等。在監管層方面,陳飛鴻介紹,為解決“不願貸”問題,激發深圳銀行業服務小微企業的內生動力,深圳銀監局先後出臺了《深圳銀行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辦法》《深圳銀監局小微金融服務工作指引》等,通過網點準入名額獎勵、監管指標差異化考核等措施,加大正向激勵,加強窗口指導,推動銀行持續加大小微企業信貸投入。

  同時,深圳銀監局也在嘗試與政府、科創委等合作,希望給銀行提供一個專家庫,便於銀行借助“外腦”做一些專業性較強項目的評審和把關,解決“不敢貸”的問題。

  “小微企業融資難,癥結在於缺信息、缺信用。”陳飛鴻認為,應架起銀企對接的橋梁,拉近銀行與小微企業的距離。目前,深圳銀監局已經搭起了銀企、銀稅合作平臺。未來,還須更好地發揮政策引領作用,加快小微金融服務機構體系建設,支持銀行特別是新型機構利用新技術開發創新小微金融産品服務,加強與多部門協作,合力扶持小微企業發展。(記者 陳果靜)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