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創新應有新思路

2017-06-20 09:12:41|來源:中國經濟時報|編輯:許煬

  從投資驅動轉變到消費驅動,未來將是消費金融發展的黃金時代。在這一背景下,在6月17日舉辦的“Fintech時代的消費金融創新發展峰會”上,監管層與銀行業、互聯網金融等金融機構,就消費金融創新發展與徵信體系建設等方面發表了各自觀點。

  消費金融越來越趨向於全年齡段

  華夏銀行行長張健華表示,Fintech時代,在消費金融領域,中小商業銀行面臨的挑戰不僅僅是技術,而是在與互聯網金融機構的競爭中,同時受到大銀行擠壓。與大銀行相比,中小商業銀行和在客戶規模、服務手段、服務方式、自身品牌、技術儲備等方方面面都遠遠落後,因此壓力更大。

  工商銀行牡丹卡中心總裁王都富表示,大銀行的優勢是資金總量大,自從有了大數據技術和互聯網的理念,大型銀行建立起了大數據決策的平臺,從而為中小客戶也提供了服務。事實上,新興互聯網銀行和消費金融公司與大銀行形成了錯位競爭,他們的客群更年輕、更普惠,正好形成互補。

  新網銀行行長趙衛星表示,當前,消費信貸越來越趨向於全年齡段或全財富層。越來越多的機構已經更加注重技術方面的革新和發展,同時越來越多的公司更加注重客戶隱私保護和客戶信息保護。尤其是徵信帶來的脫敏數據,更多的公司已經運用模型處理這類數據,而不是客戶原始數據。

  科技能力是未來決戰關鍵

  面對當前消費金融市場海量的消費場景,華瑞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孫中東提出,Fintech新技術應在銀行業受到監管。首先,應將技術能力植入新的産品,如果得到客戶授權,可以獲取客戶的場景數據。

  京東金融消費者金融事業部總經理區力表示,消費金融就是普惠金融,消費金融門檻低、能夠服務足夠多的客戶,這是科技的力量。如何建立自己的風控體系,通過最低成本服務客戶?未來比拼的將是金融機構的中後臺技術的服務能力。因此,金融基礎設施是消費金融的關鍵點。

  民生銀行網絡金融部副總經理伊勁松表示,銀行業在場景創新方面,應根據體量、規模有自己的思考。銀行的體量具有更大的金融黏結能力,在消費場景裏有許多垂直行業、垂直領域,未來應共同打造金融生態,在競爭中合作、聯合中開放的環境中共同發展。

  應建立徵信體系共享機制

  中國人民銀行徵信局局長萬存知表示,消費金融的核心問題,是個人作為消費者的資金借貸問題,而消費者借錢、還錢能否成功,取決於消費者的個人信用狀況,因此,建立一個共享的企業和個人作為債務人的借貸徵信體系勢在必行。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陸書春則認為,當前大多新領域的徵信體系仍缺少相應的金融信息共享機制,如果後期信用信息不共享,借新還舊、拆東補西的現象恐將催生出強大的非信用借貸群體。

  針對上述問題,萬存知提出,信用提供服務需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信息必須集中,集中度越高越全面,徵信系統的功能就越強大。二是被徵信人要養成良好的信用習慣。三是個人信息保護,在使用徵信系統的服務時必須合規,要有底線意識。

  陸書春表示,互聯網金融機構應建立相應的徵信體系,要正確面對金融與技術相融合所帶來的管理問題。協會將爭取建立上線金融信息共享平臺,共享以黑名單為主的逾期情況的信息,目前有4000多萬條記錄,有900多萬借款客戶信息。未來針對催收問題也將陸續出臺相應標準。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建議,應完善社會徵信體系。他認為,消費金融發展的關鍵在於風險管理,當前很多金融科技公司做出的大數據分析,對於提高風險管理非常有意義。他表示,還應防止一些機構宣傳超前消費的理念,利用消費者的攀比心理誘導部分消費者,特別是對缺乏金融知識的消費者過度借貸,可能對社會和個人造成不良影響。與此同時,消費金融機構有責任向消費者披露相關的利率風險。(記者潘英麗)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