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貸”身上也應該流淌道德的血液

2017-10-23 08:46:59|來源:證券時報|編輯:許煬

  近兩個月來,一些“現金貸”互金公司或金融科技公司先後在美股上市。財務報表的橫空出世,讓大家一窺“現金貸”的暴利秘密。一個個非持牌的“金融公司”半年利潤抵得上幾十家實體上市公司利潤,真讓金融業同行“羞愧”。

  畸高的借款利率,是“現金貸”備受質疑的最主要原因。目前市面上現金貸平臺的平均綜合利率早突破了36%的法定上線,有的高到近160%。而且借款人還需要面臨滯納金、逾期罰息、提前還款的罰息等各種費用。

  一些“現金貸”已經異化成了高利貸,個別平臺甚至把“現金貸”這種高利貸説得如此理直氣壯、清新脫俗。記得有人曾説過,房地産商身上也應該流著道德的血液。我們也想大聲對這些人大呼一聲:“現金貸”的身上,也應該流著道德的血液!

  可惜,在過去兩年多,樓市價格翻倍上漲後,譴責房地産商“血液”的少了,而壓上三代身家,奮力借貸買房的人多了,放貸人的“血液”開始成了關注對象。一些異化後的“現金貸”,沒有受到懲罰,還賺了大錢,於是又有一些人去幹這一行了。想來也算正常,畢竟道德很貴,大多數人堅持不了。

  但是,就算道德很貴,任何事情也是有法律底線的。即便在美國,類似“現金貸”的發薪日貸款(Payday Loan)也受到嚴格管制,類似産品被禁止出現在網絡廣告系統,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還提供終止程式等等。一系列措施之下,小額現金貸款在美國已經是“過街老鼠”,陷入生存窘境。

  更令人憂慮的是,異化後的“現金貸”在快速生長。有監測機構測算,現金貸市場規模在不到一年時間內,保守測算規模突破6000億,甚至很大概率達到了1萬億。各路資本熱錢蜂擁而至,儼然成為一個熱門“風口”。在灰色地帶賺取高額利潤的同時,個別平臺不過是披上了互聯網的外衣,卻高呼“創新”“普惠金融”口號,“大數據”不離口,“雲計算”不離手,迷惑受眾。

  不得不説,兩年多來,加大杠桿跑步進入樓市的普通居民越來越多,量入為出,高儲蓄,低負債率,這些中國家庭的傳統觀念正在漸漸成為過去時。2016年,新增居民債務超過了新增儲蓄,居民部門成為了凈融入資金部門。

  我們需要現金貸款,還很迫切。如果這個需求只有高利息的“現金貸”來滿足,長期來看終究是一個代價高昂的得不償失的選擇。異化後的“現金貸”們一旦長期存在下去,可能將改變整個中國社會的價值取向和承擔風險的能力。對此,監管必須露出“牙齒”,不能讓披著“普惠金融”面具的異化“現金貸”繼續野蠻生長,與此同時,還應出臺借貸者適當性管理制度,強化管理。而銀行業也要加快改革步伐,儘快滿足中低收入家庭對於短期現金流日益高漲的需求,讓“現金貸”們合規發展。(證券時報記者 魏書光)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