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公司將借人工智能實現普惠金融

2017-11-13 09:14:21|來源:證券時報|編輯:許煬

  人工智能技術(AI)正潛移默化地融入金融場景,影響著人們的支付、信貸和財富管理。

  近日結束的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微眾銀行分論壇上,微眾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馬智濤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在金融科技3.0時代裏,AI、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已成為金融創新業務不可或缺的原材料。而AI將代替大部分人工,成為更多金融科技公司實現普惠金融的選擇。

  微眾銀行內部統計數據顯示,微眾銀行的AI智慧客服可直接回答約98%的顧客諮詢。馬智濤表示,金融科技是對傳統銀行的一種補充,將為其帶來更多機遇。

  彌補傳統銀行業務錯位

  近年來,傳統銀行陸續與金融科技公司開啟戰略合作。2015年,重慶銀行與微眾銀行合作推行“微粒貸”。截至今年9月30日,微眾銀行貸款餘額已達50億元。從今年3月起,四大行也紛紛與BATJ(百度、阿裏、騰訊、京東)合作,借用互聯網公司的大數據風控、雲計算等技術來擴大資産規模,增加利潤。

  這種戰略合作仍未停止。據記者了解,定位於個人財務管理的金融科技公司隨手科技,已與多家銀行合作並輸出風控標準。同天,廣東南粵銀行也宣佈聯手另一家金融科技公司WeLab(我來貸)開展貸款業務並獲取風控技術。

  有業內人士分析,傳統金融機構擁有信用等級高的客戶和豐富的金融業務,但缺少場景,信貸模式也缺乏創新。金融科技公司則擁有豐富的場景、大量的客戶群和強大的風控系統。因此,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和傳統銀行,從互相競爭變成互相依存,相互合作。

  南粵銀行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傳統銀行的科技與業務確實存在脫節,只有通過與金融公司合作獲取風控模型和客戶識別技術,才是解決傳統銀行短板的有效方法。

  用科技實現普惠金融

  央行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徵信人群約3.8億。然而,國內信貸市場的潛能還未被真正激發。統計數據顯示,美國信貸人口滲透率為82%,我國信貸人口滲透率卻僅有27%。

  消費領域的普惠金融市場龐大,吸引了國際金融機構的關注。

  國際金融公司(IFC)為推動全球普惠金融建設,在全世界70多個國家分別投資了200多個微小金融機構。近日,IFC也聯手阿裡巴巴創業基金、瑞信和建行國際,為WeLab戰略融資15億元人民幣,希望用科技實現普惠金融。(見習記者 張雪囡)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