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聯此次勝算有多大?

2017-12-12 08:53:08|來源:證券時報|編輯:許煬

  前有第三方支付直接分流線上交易,後有橫空出世的網聯正式切量承接銀行卡網絡支付業務……銀聯似乎已越來越適應競爭者的搶食,並且一次又一次迅速調動資源反攻。

  才在兩個多月前與支付寶、微信爭奪公交出行掃碼支付這一線下小額高頻場景,銀聯馬上又在年末集結發卡行、收單行和商戶,推出“雲閃付”APP。

  事實上,從上線“雲閃付”到推出apple pay到放開二維碼支付,每隔半年銀聯就會祭出“大動作”——這似乎成了銀聯總裁時文朝給銀聯定調“開放平臺”後,這一老牌卡組織的例牌動作。而我們也很難輕易地判定銀聯的市場化轉型與每一次的打法效果到底如何,因為雖然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移動份額仍舊基於流量優勢放大,但銀行的覺醒與其他第三方支付的擴容,配合著銀聯的迅速謀變,市場格局遠未最終落定。

  “雲閃付“APP大概是近三年來銀聯最重視的戰略級新品了。值得一提的是,工行行長與招行副行長的出席,讓這個新品牌來勢洶洶——30多家銀行將移動支付入口、弱電子賬戶開立和跨行銀行卡管理的功能,統一嵌入到此款APP裏。

  此前銀聯也推出了自身的移動APP載體,但恕筆者直言:從第三方研報出具的市場份額來看,該APP尚未能與第一梯隊的移動支付應用抗衡。這一次,銀聯收攏了數家發卡行與收單行的行銷渠道與商用場景,獲客效果與交易規模可預見地將會比獨立APP迎來增量。

  而銀聯方面反復強調該APP是一個“開放平臺”。銀聯始終認為延續許久的四方模式,也衍生出了産業鏈上下游的默契。所以在公司內部,“雲閃付”APP的定義是——“服務産業鏈各方的工具”。

  這樣的大一統開放式打法,會更有效嗎?(證券時報記者 劉筱攸)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