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現金貸穿上回租“馬甲”

2018-05-25 09:57:26|來源:經濟日報|編輯:許煬

  手機本是個人通訊的工具,最近一些現金貸公司卻動起了歪腦筋,把它變成了繞道監管、拓展市場的新媒介,妄圖通過手機回租模式“借屍還魂”。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其具體操作手法如下:第一步,要求用戶把手機賣給平臺。不過交易價格基本不按手機價值評估,也不是“錢貨兩清”的交易模式,而是申請現金貸的全套流程。用戶需要提交身份證信息、工作信息、運營商數據、緊急聯繫人等借貸數據。之後這些數據就會進入平臺,通過風控審核後,會顯示一個手機“回收”的價格,一般是1000元到3000元不等。

  評估之後的第二步是放款。比如,如果平臺給手機估價1000元,就會將1000元打到用戶的銀行卡上。然後,再讓用戶簽訂“所有權”協議。此時手機的所有權從法律上看就轉移給了平臺,有些平臺還需要提供手機ID和密碼,以便索賬。

  接下來,用戶要從平臺將手機再租回來。比如手機估價1000元,從平臺租回來,一週的租金200元,到期後用戶再原價回購,等於要給平臺1200元,相當於1000元是借款,200元就是借款利息。

  從整個過程看,“手機租用”只是一個噱頭,自始至終,手機都沒有離開過用戶的手。而現金貸平臺通過添加手機這個媒介,繞過了“借貸”這個概念,把借貸業務變成了租賃業務。

  之所以要如此大費週折,是因為經歷過野蠻生長的現金貸在2017年底經歷了嚴格監管。去年底,監管層連發數道“特急金牌”,從持牌要求、成本上限和資金來源等方面對現金貸平臺給予了嚴格限制。在監管風暴下,一些難以維繫的現金貸平臺開始絞盡腦汁玩起“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把戲,繞道“回租”業務便是其中之一。

  由於“回租”模式不受直接借貸的36%年利率紅線、金融業務牌照等硬性限制,成為一些現金貸平臺變相開展業務的新通道。目前,在蘋果商店和安卓應用商店中搜索,涉及回租、回購、回收相關的應用有上百個。

  通過“回租”模式,很多平臺變相收取了天價“砍頭息”。在放款之前,平臺會扣掉一部分所謂的“評估費”或者“服務費”。比如手機估價1000元,需要支付260元評估費,到賬740元,7天之後卻需要還款1000元。以此計算,其借款年化利率高達1832%,比以前的現金貸還要高。

  值得關注的是,為了多掙錢、控風險,一些平臺又將貪婪之手伸向了學生群體。據估算,目前回租行業用戶有幾百萬人,其中大部分人是學生。“現金貸規定不能給學生借款,但這是回租,沒有這樣的規定和紅線。”不少從業者直言不諱,稱學生群體才是他們的核心用戶群。

  在暴利驅使下,行業正在快速形成産業鏈。大量現金貸平臺涌入回租領域,一些技術服務公司還開發了回租系統,批量銷售給準備“轉型”的現金貸公司,以共享無限“商機”。

  萬變不離其宗。説到底,這種回租模式就是現金貸的變種,換湯不換藥而已。儘管其通過強行引入租賃場景來規避現金貸新規,但在利率、期限、風控模式、資金用途等核心要件上與現金貸並無二致,本質上也無場景依託,屬於典型的監管套利行為。在穿透式監管的背景下,監管層也絕不會被這些小伎倆給遮住眼。對這些回租平臺來説,這種挑戰監管權威的做法,相信很快就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梁 睿)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