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金融聯姻新金融存挑戰

2018-09-12 10:11:53|來源:北京商報|編輯:許煬

  普華永道近日發佈《中國金融科技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傳統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公司有著強烈的合作意願,但在實際過程中,雙方仍將面對多重挑戰。《報告》顯示,各類機構對金融科技的投入和應用在不斷深化。超半數的受訪傳統金融機構正通過不同形式自主進行金融科技的研發和應用,或選擇與金融科技公司建立多樣化的合作模式。隨著監管環境的變化,近年來金融科技公司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的策略也有所轉變,回歸技術逐漸成為趨勢。

  根據《報告》,當前商業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主要側重於通過金融科技公司促進自身的科技能力建設,實質上仍然是較為間接的合作方式。例如在2017年,四大國有大型銀行分別牽手互聯網巨頭,在合作層面不斷深化。商業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在應用成果,如反欺詐、加密、風險控制等領域的合作最多。根據調查顯示,獲得金融科技技術和能力的轉移、獲得外部大數據以開發相關應用也是二者合作較頻繁的方面,分別佔55%和38%,與金融科技公司共同開發人工智能、區塊鏈、生物識別等技術和應用也是銀行業感興趣的領域。

  《報告》認為,商業銀行與金融科技的合作領域和方式比較符合商業銀行的科技能力現狀,以及嚴控風險的金融監管環境,但有可能放慢金融科技的應用進程。

  《報告》建議,中小銀行在能夠掌控金融科技合作手段的前提下,可以考慮更直接的合作模式,實現快速突破。目前來看,在未來1-3年,銀行業普遍希望與金融科技公司在現有領域持續開展更多合作,但目前在獲客、開展信貸業務合作、合資提供金融服務或對金融科技公司投資等更為直接和激進的合作方式上,商業銀行仍然保持較為謹慎的態度。

  人工智能方面,由於金融支付領域,生物識別/身份識別、圖像識別等技術發展比較成熟,從業機構可採用直接採購方式,將技術植入場景。例如客服機器人就能通過人工智能讓金融産品和服務更加便捷化、個性化。雖然應用價值廣泛認可,但是大部分受訪者認為,其開展各項基礎條件都比較欠缺,尤其在數據和團隊方面面臨巨大挑戰。其中61%受訪者認為,數據品質和數據打通問題最為嚴重,必須通過對數據全面整合,為其應用夯實基礎;同樣多的受訪者認為,人工智能發展囿於人才的匱乏,因為科技巨頭在薪資待遇、技術儲備和場景應用上優於傳統金融機構。

  今年以來互聯網金融風險事件不斷,特別是網貸行業大規模倒閉所暴露出的問題更值得關注。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以及監管機構對金融科技的理解和認識加深,相關監管措施以及協調機制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從中國銀行保險監管委員會的成立到4月發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産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都是監管自身變革以適應金融業跨界經營環境作出的努力。在這個大背景下,調查顯示,67%的受訪者普遍認為需要對金融科技進行適當的監管,尤其是避免行業的野蠻發展和跨行業套利。所以,嚴監管必然是大勢所趨,也是眾望所歸。《報告》認為,嚴監管持續的環境有利於金融科技領域的規範經營、降低風險。

  《報告》表示,未來金融科技領域的佼佼者,必定是那些能夠高效滿足監管要求、化被動為主動的企業,因此無論是傳統金融機構還是金融科技公司,都要配合監管做好相關工作。

  除了避免行業野蠻發展,調查顯示,受訪者還對監管有更多期待,58%的受訪者希望政府在個人隱私和數據安全方面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北京商報記者 岳品瑜 宋亦桐)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