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欲借無感支付彎道超車 用戶信息亟待制度保護

2018-09-12 10:17:36|來源:證券時報|編輯:許煬

  銀行在即將來臨的物聯網時代有望對第三方支付巨頭實現彎道超車,無感支付便是其間利器。

  無感支付尚屬新興事物,應用至今僅有一年多,從當前應用場景看,主要是以車牌為識別介質,圍繞與汽車消費(如停車、加油、洗車等)相關的場景應用。未來,人臉識別支付等其他無感支付手段也有應用前景。但如何採集支付識別信息,以及如何確保信息的安全性,是無感支付實現大範圍應用前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無感支付場景相繼落地

  無感支付最初是由深圳市寶安機場、中國銀聯等單位在去年9月聯合推出的,通過停車場車牌識別技術與銀行卡捆綁而實現的快捷支付服務。車主首次使用前,通過手機簽約綁定銀行卡賬戶和車牌號,在進出簽約停車場時,即可實現銀行卡自動扣費。預計年內會有6000余家簽約停車場支持。

  在銀聯聯手銀行推出無感支付之後,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也相繼落地無感支付的應用場景。截至目前,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等均選擇停車場支付場景作為無感支付的突破口,並在此基礎上,擴大以車牌為支付識別介質的無感支付應用場景的擴展,如洗車、加油、高速路收費等。

  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副行長李忠東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無感支付應用前景廣闊,從銀行卡支付到移動掃碼支付,背後都是互聯網科技發展做支撐。

  不過,以車牌為支付識別介質進行無感支付,在便捷的同時,也不免讓人擔心安全問題,例如套牌車的支付問題。對此,深圳市公安局交警局副局長馮新毅對記者表示,所有支付方式都有安全問題,但相對而言,用車牌識別進行支付比較安全。一方面,目前套牌車數量逐年減少;另一方面,一旦用套牌車發生支付扣款,真車牌的車主通過收到扣款短信可以及時發現自己的車牌被別人套用,交警部門也可通過與停車場的數據聯網自動識別出套牌車的存在。

  “廝殺”已呈白熱化

  傳統金融機構中,一些銀行也已推出或準備推出自己的無感支付,再加之第三方支付機構的進軍,無感支付領域的“廝殺”程度已進入白熱化階段。

  尤其對銀行來説,無感支付的及早介入被視為移動支付領域實現彎道超車、佔據主導地位的唯一機會。

  深圳市銀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二維碼支付模式下,銀行卡只能作為扣款賬戶隱藏在後臺,無法真實接觸到用戶的交易信息,制約了銀行與用戶的高頻交流,在這個用戶為王的時代,缺少用戶的交互是非常可怕的。銀行已經錯過了二維碼支付時代,不能再錯過下一個智慧無感支付時代。

  上述負責人表示,對銀行來説,停車無感支付的推廣有五方面好處。一是以銀行卡為主導,增加了銀行與用戶的交流機會,以此分析掌握用戶需求,發卡行在無感支付場景中佔據了主導地位。二是該産品有助於銀行獲取停車場對公賬戶清算資金的沉澱。三是實現低成本批量獲客,公私聯動實現産品綜合行銷,提升客戶粘度。四是客戶綁定銀行卡後,可提高銀行卡使用率。五是通過停車場月卡費用代扣功能,迅速獲取高端車主、業主客戶等。

  信息安全問題需規範

  無感支付也需要制度的保駕護航。李忠東認為,在物聯網支付時代,只要一個物體能作為確認支付主體的唯一性,都可用來作為支付識別介質,但難點在於誰有權來採集支付識別介質的信息、如何採集以及如何保護信息安全。

  據李忠東介紹,建行深圳分行早在去年就完成了人臉識別支付的商業應用測試,但測試完成後遲遲未推廣,主要問題就在於人臉識別支付過程中,哪類主體有權採集、存儲和使用人臉信息等關鍵問題缺乏法律依據。

  “目前以車牌為支付識別介質推廣無感支付最為成熟,生物介質等無感支付手段在技術層面雖已不存在障礙,但需要在法規、制度層面作出相應的規範才能推廣使用。”李忠東説。

  一位銀行從事支付業務的資深人士表示,無感支付因涉及銀聯、發卡行、停車場、車牌識別的運營平臺等,各方都有不同利益訴求,如何平衡各方並非易事。(證券時報記者 孫璐璐)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