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銀行17個!APP氾濫成手機“不能承受之重”

2019-08-20 09:14:13|來源:經濟參考報|編輯:馮實

  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APP讓一鍵出行、一鍵訂餐、一鍵娛樂成為可能,豐富和便利了人們的生活,成為各行業爭奪互聯網賽道的一個發力點。

  然而,隨著用戶對“一鍵get”越發依賴的同時,APP大有氾濫之勢:不僅讓用戶在APP的海洋裏找不著北,還因廣告、能耗、重復建設等問題,成為用戶“指尖上的負擔”。

  膨脹的APP成手機“不能承受之重”

  “在銀行開個戶,多了10個APP。”在外企工作的白領田原抱怨道。剛剛在銀行開完卡的她,又在工作人員指引下下載APP,並在APP上做了一系列綁定操作。“APP總閃退或沒反應,浪費了不少時間。”

  為驗證已下載APP的真偽,她在APP store搜索開戶行名稱,居然出現了涵蓋手機銀行、理財、校園、購物、導航等不同業務的17個APP。“同一家銀行搞十來個APP,每個APP的功能設計和服務重點,我們根本搞不清楚。之後也不會再打開。”

  與田原有類似感受的用戶不在少數。不少受訪者説,同一家電商,不僅有商城APP,金融APP,還有超市APP;同一座城市,公交用1個APP,地鐵要裝1個APP,去醫院掛號每家醫院都要下載1個APP,辦理政務每辦理1項需要1個APP,超市發折扣券要想使用還要下載APP……

  “手機裏不裝上百個APP,感覺生活‘難以為繼’。”90後公務員小于有點無奈。他説,儘管不定期卸載清理,還是常常在滿屏的APP海洋裏找不著北。

  日前,工信部對市場上各類APP進行統計和監測的結果顯示,我國移動應用程式總量高達449萬款。生活服務類、電子商務類等8類應用下載量超過千億次。

  大多數用戶的手機上,少則數十個、多則上百款的APP鋪滿幾頁手機屏,想找到想用的要來回翻幾頁。曾經APP帶來的“一部手機在手,吃穿用行都有”的便捷,逐漸迷失在滿屏的應用海洋裏,成為手機“不能承受之重”。

  “指尖上的便捷”還是“指尖上的負擔”?

  一些用戶反映,許多APP的設計很“雞肋”,功能不常用、不實用,但棄用後又偶爾有掃會員碼、查詢消費記錄等需要,常常望滿屏APP而卻步,使之成為“指尖上的負擔”。

  記者採訪發現,不少APP不同程度地出現閒置、重復建設等問題,背後是APP建設中常見的三個誤區:

  ——功能分散、各自為政。一位為商業銀行提供技術服務的工程師向記者介紹,一個銀行APP的發佈流程是,某業務部門結合自身業務,向公司提起“開發APP”的申請,審批之後即可進行開發製作。

  “讓用戶下載APP,主要是考核的驅使。因此常出現不同業務線‘各自為政’、各自打造APP的現象。加之開發經驗不足、對用戶需求了解不透,導致了‘僵屍APP’的産生。”該工程師説,冷門業務也要單設APP,其實下載量和日活躍用戶數都非常低。

  ——粗製濫造,用起來糟糕。手機APP太多太雜,是個部門就想建設,是APP品質無法保證的原因之一。

  “進入APP首頁需等待1分鐘,點擊‘預約診療’‘生活繳費’等按鈕,頁面無法跳轉;點擊‘生活資訊’顯示一片空白。用起來,體驗很糟糕。”小于説,在APP store上,很多政務APP評分都低於3分。

  APP還成為廣告氾濫的重災區。記者下載並進入某城市的地鐵APP,除了進出閘機時用到的掃二維碼功能外,九成內容是餐廳優惠券、信用卡廣告、面膜廣告等,成為用戶詬病的一大因素。

  ——APP氾濫成“能耗殺手”。記者調查發現,大量APP不僅佔用數據資源,佔用手機記憶體,還耗能驚人。

  “手機剛買不到一年,就被滿屏的APP拖累得跑不動了。”受訪工程師透露,為了讓通信通道時刻保持活躍,開發方通常會讓自家軟體互相喚醒,因此耗能很大。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焦海龍告訴記者,隨著功能的增強,手機APP會産生顯示屏、網絡連接、CPU、硬體模組等方面的耗能,上百個APP能耗的累加,對手機性能、響應速度、溫度、壽命等影響較大。

  提升用戶“數字獲得感”

  “不論是一家銀行17個APP,還是一座城市100個政務APP,主要是由於APP建設前缺少頂層設計和統一規劃。不少政務APP的負責人只清楚具體幾個功能,而不是從全面解決用戶痛點的維度去做規劃設計。”宇信科技原副總裁孟東煒説。

  “APP的開發成本和維護成本都很高,適合較為高頻的服務。偶爾辦理的業務其實無需通過APP進行。過多的APP不論對開發單位還是消費者,都是負擔。”數旗智酷創始人唐鵬建議,加強APP開發前的審批制度,考量APP建設的必要性,克服重復建設、APP閒置等問題。

  業內建議,在明確APP建設必要性的基礎上,應對不同業務的APP進行整合。“目前,部門間數據沒有打通、業務壁壘尚未打破,給APP的整合造成阻礙。”唐鵬説。

  北京市信息資源管理中心總工程師穆勇認為,整合不只是統一介面、把所有業務系統簡單集中在一起,而是在現實中做好業務協同,打破部門壁壘。同時還應建立數據共享制度,明確數據使用規則,避免不同部門各自為政的情形。

  科技的意義是讓生活更便捷,而不是讓指尖有負擔,手機更費電。“一個品牌有多個APP,一個城市100個政務APP,是由於沒有站在用戶體驗的角度考慮問題。”孟東煒建議,引入事後評價制度,從用戶體驗出發,才能提升用戶的“數字獲得感”,讓便捷不“變味”。(記者 張漫子)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