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實力”變現“硬通貨” “高新金融”提升高新企業成活率

2019-09-24 08:54:09|來源:經濟參考報|編輯:鄭思雯

  只有幾張專利紙的公司,可以貸到款嗎?答案是肯定的。只要在手機上操作幾分鐘,就可以拿到幾百萬的融資貸款。金融機構將知識産權、科技水準等“軟實力”打造成了高新技術企業融資的“硬通貨”,構建了貼合實體需求的“高新金融”,成為廣東高新技術企業活躍度和成活率雙雙躍升的“源頭活水”。

  “大部分銀行貸款看重的都是‘磚頭’,要用房子做抵押。而建行給我們批貸5.9億元,質押物是香雪制藥100多項專利。”廣州市香雪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永輝説。

  廣州市香雪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中西于一體的現代化高新技術醫藥企業。在擁有大量專利的基礎上,近年來,香雪制藥又開展以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高親和性T細胞受體(TCR)核心技術,共獲得國內外授權專利20項。

  “軟實力”成功變現為“硬通貨”,讓企業很是感慨。“該筆資金極大緩解了香雪制藥新藥研發階段資金需求,讓企業能集中力量攻關醫療高端領域技術。” 王永輝説。現如今,香雪制藥成為全球開發新一代特異性T細胞過繼免疫治療臨床應用技術的領先企業之一。並對一家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完成了技術輸出,取得了1.1億美元的授權費用。

  金融對高企的助力方式在不斷創新。不僅僅是不看抵押看實力、從抵押物上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在融資效率上也讓高企感受了一把“中國速度”。

  “去年做萬科物流倉項目,因為對方賬期長,我們的資金週轉出現了問題。”廣州聯合鋼結構的李文波回憶道,在緊要關頭,銀行的科技信用貸解了公司資金難題。申請提交納稅情況一週之後,300萬元貸款就到賬了。

  金融的本質是基於信任的商業合作。怎麼在控制風險、實現經濟效益的基礎上支持實體經濟達到雙贏局面,也是金融機構一直探索的方向。

  一直以來,給不給貸,給誰貸,貸多少,很大程度上依靠銀行一線的信貸工作人員判斷評估,人工把關。銀行對風控責任有嚴格要求,這就導致很多員工在對不確定不了解的新興産業行業貸款業務中,寧願不做也不願做錯。

  建行東莞分行副行長鮑傑漢説:“想法再好也要落地。所以,操作流程上存在障礙,是看起來很小、但是影響非常大的一個問題。”

  廣東新大禹環境科技公司是一家環保領域的中小科技企業,16年前手裏的專利就很多,獲得過很多國家獎項,技術在業內也有一定地位。“但是那時候要向銀行貸款,銀行卻不認這些。我們手裏最有價值的東西卻入不了銀行的眼,銀行要的抵押物我們又沒有,結果陷入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死循環。”該公司董事長麥建波説。

  建行能夠打破困局,實現金融資本與科技的良性循環,得益於創新了“技術流”評價體系。這一體系聚焦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實力,看重企業的專利數量、專利結構、創新領域及未來技術發展趨勢等方面,生成十幾項可量化指標,並根據所有指標的綜合評分結果給企業劃級,按級別配套差異化授信方案。

  “通過‘技術流’評價體系,相當於給科技企業出一份‘體檢報告’。”建行廣東省分行行長劉軍説,“客戶經理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專業評估能力不足和承擔風險的問題,只要在手機對應的APP上輸入企業名稱,就知道企業科創實力,從而適配相應的金融産品。”

  消除了以前銀行的“恐貸”心理,就為銀行大規模開展高新技術企業融資業務奠定了基礎。據悉,截至2019年7月,建行廣東省分行製造業貸款餘額達909.63億元,其中高新技術企業貸款餘額佔比近40%,信貸結構聚焦“高精尖”。(記者 孟盈如)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