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第一主體如何煉成

2020-01-20 13:41:51|來源:國際商報|責編:馮實

  海關總署1月14日發佈了2019年中國貨物貿易數據。數據顯示,以人民幣計算,2019年全年中國進出口、進口、出口均創歷史新高。在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情況下,中國外貿進出口實現了量的穩定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有望繼續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

  在進出口呈現的眾多亮點中,民營企業首次成外貿第一大主體被重點提及。據統計,2019年民營企業進出口13.48萬億元,增長11.4%,佔中國外貿總值的42.7%,比2018年提升3.1個百分點。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2.57萬億元,佔中國外貿總值的39.9%。民營企業首次超過外商投資企業,成為中國第一大外貿主體。

  2019年中國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達到40.6萬家,這一數據比2018年增加了8.7%。民營企業出口占比更是超過50%。

  民營企業成為進出口第一主力有多方面原因。

  首先,這是中國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的結果。

  海關總署副署長鄒志武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當前民營企業數量的顯著增長反映了國內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是中國外貿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的重要表現。2019年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11.4%,拉動外貿增長4.5個百分點。

  近年來,中國市場開放力度不斷加大使民營企業得以進入更多領域,有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要在新的領域大展拳腳,無論是技術設備還是服務都需要更新,這也促進了民營企業開展國際貿易。

  減稅降費等政策利好也讓民營企業獲得了實惠,讓其將更多資金投入到主營業務上,研發創新也好,開拓國際市場也罷,民營企業都有了更為充足的底氣,這讓其在國際貿易中競爭力更強。

  “放管服”改革、金融機構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等政策的落地讓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現狀逐漸改善,這也為民營企業開展國際貿易創造了條件。

  其次,這是民營企業自身優勢在國際貿易中的體現。

  民營企業自身經營管理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其對市場變化往往反應迅速,對商業機遇的嗅覺更為靈敏,對成本的控制更為精細。這些都讓其在國際貿易市場上更具優勢。

  2019年,國際經濟和國際貿易所面對的不確定因素增加,進出口面臨的壓力不小,中長期訂單大幅減少,小單短單更多。在這種情況下,民營企業的靈活性優勢得以凸顯。承接更多小單短單,甚至為客戶提供定制化服務,讓不少民營企業在國際貿易不景氣的大環境下成功站穩了腳跟。

  再次,這是國家政策鼓勵引導作用的體現。

  鄒志武介紹,從海關數據看,借助“一帶一路”倡議和區域綜合成本比較優勢,民營企業進出口在中西部地區的增長速度更快。2019年中部、西部地區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速分別達到28.3%和22.4%,增幅比東部地區高了19.5個百分點和13.6個百分點。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六年多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鼓勵下,有更多民營企業參與其中,借助中歐班列的開通、自貿試驗區政策的實施等,民營企業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的熱情更高。

  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區域協調發展理念的引導,不少創業者選在中西部地區創業,而中國不斷完善的交通物流體系和中西部地區創業環境的改善也讓這些創業者受益匪淺。特別是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不斷走深走實,原本在開放上處於劣勢的中西部地區成了開放的前沿,這為中西部地區的民營企業開展國際貿易創造了更多便利條件。

  最後,這是貿易高品質發展帶動的成果。

  中國貿易向高品質發展,需要不斷優化國際市場佈局、優化國內區域佈局、優化外貿經營主體、優化商品結構、優化貿易方式,其中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是優化貿易方式的一個方面。近年來發展迅速的跨境電商就是例證,這種貿易新業態給更多民營企業從事外貿創造了機會。

  1月17日,商務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六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擴大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的通知》。相信隨著貿易新業態新模式進一步發展,必將有更多民營企業參與其中,成為個中翹楚,民營企業在中國外貿中的地位將會更加重要。(國際商報記者 李高超)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