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洗禮下 農村電商掀帶貨熱潮

2020-08-03 09:39:12|來源:國際商報|責編:馮實

  隨著農業總産值快速增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快速興起,中國農業的數字化進程腳步越走越快。今年以來,在疫情的洗禮下,農業産業數字化更是實現了提速發展。7月29日,惠農網發佈的《2020年H1農業B2B電商用戶行為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不僅農民在網上購買農需産品的數量快速增長,在政策支持下,農産品銷售渠道佈局更加完善。

  種子種苗交易最頻繁

  《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線上成交最高額的五個品類為種子種苗、禽畜肉蛋、水果、水産、農資農機。其中,種子種苗品類中交易最多的為水果種苗,佔比83.8%。

  從地域來看,山東作為中國農業大省,線上表現活躍。截至2020年上半年,在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山東地區的農産品供應量遠超他省,佔比24%。在採購方面,四川、廣東、山東三省需求最為旺盛,分別佔比9%、8%、8%。山東、廣西兩省銷售能力最強,線上交易數量佔比最高,兩省累計超30%。

  惠農網聯合創始人李俊傑分析指出,種子種苗交易因季節性特徵明顯,加之上半年受平臺發起的“保耕行動”影響,交易量穩居前列。相比而言,水果、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交易波動較小。

  此外,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平臺農資類目産品的銷量同比增長747%。其中,飼料銷量創下新高,同比增長達1062%。李俊傑分析認為,疫情前期受各地管控影響,物流行業一度處於“停擺”狀態,對農産品流通造成極大影響。不過隨著2月中旬物流行業復工,線上農産品交易就開始回溫。“可以説,短期內疫情對市場衝擊較大,但長期來看反而倒逼了線下銷售向線上的轉型,加快了農業産業數字化進程。”

  直播帶貨凸顯公信力需求

  疫情期間,視頻直播帶貨成為了各行各業的“標配”,農産品銷售行業更是如此。《報告》顯示,有30%的從業者通過互聯網瀏覽農産品行情,有37%的從業者曾在網上學習農技知識,有34%的從業者通過視頻賣貨。而農村電商蘊含的巨大商機也不斷吸引著小賣家的進入。截至6月30日,已有79757位用戶在惠農網開設一件代發惠農小店,單個用戶半年銷售額達81.2萬元。

  李俊傑對此分析道,此前農産品網絡銷售渠道擴張速度較慢,很大原因是農産品品質缺乏標準和把控。今年2月以來,各地掀起的縣長帶貨熱潮為當地帶來了切實可觀的經濟效益。究其背後,更重要的是縣長帶貨讓農産品獲得政府公信力的加持,提高了網友對農産品品質的認可度。

  線上交易環節中,産品品質的衡量更多依賴於平臺方。平臺對店舖、交易者的評分和鑒定直接影響用戶購買的積極性。數據顯示,已有345.7萬用戶入駐農友圈,産生互動、圈子、抖貨、動態四類達人。同類型店舖中,活躍度高的達人店舖銷量比普通店舖高30%。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越來越多的平臺幫助農戶打破固有的銷售模式,惠農網就是其中之一。在農産品流通體系中,農批市場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也存在著地頭銷售耗時費力,利潤、回款時間不穩定,農産品易錯過最佳銷售時期等問題。為此,惠農網上線了代賣業務。《報告》顯示,目前惠農代賣已累計操作農産品超300種,在全國15個城市的農産品批發市場設立了駐點。2020年上半年,惠農代賣銷售額前三名為柑橘類、土豆、甜豆,佔比分別為19%、13%、10%。其中有單個貨主上半年發了136車蔬菜,銷售額達612萬元。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倪國華認為,中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小農經濟也形成了農業生産要素高度分散的特點,而電商則用較低成本實現了農業生産要素的整合。從長遠來看,電商還能部分解決農業科技創新動力不足的問題。

  李俊傑表示,未來五年,農業電商仍會是高成長行業。隨著國家扶持政策的力度加大、電商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農業電商人才培訓的加強,農業電商渠道將快速下沉。阿裏、拼多多、京東、惠農網、一號店等電商巨頭將持續拓寬上下游渠道,壯大電商産業鏈。(國際商報記者 劉旭穎)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