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民生>正文

重慶群團改革紀實 圍著群眾轉 扭住服務幹

2017-04-06 15:07:56 | 來源:人民網 | 編輯:陳香 | 責編:胡雨

  人民網訊:重慶市婦聯辦公樓510房間,是重慶彭水縣的養雞大戶陳愛華的辦公室。2016年4月,陳愛華因自主創業並帶動全縣2000余名留守婦女養雞脫貧,被選舉為重慶市婦聯兼職副主席。上任後她每個月都會到市婦聯來出席相關會議,並把基層婦女的聲音帶到會上。目前在重慶市工青婦機關領導班子中,像陳愛華這樣的挂職或兼職幹部共有17名。

  2015年11月,作為全國群團改革試點單位之一,重慶啟動群團改革試點,並於去年4月在全市推開。重慶市在群團改革中明確要求,群團領導班子專職成員不超過50%,不唯年齡、不唯學歷、不唯身份、不唯職級從社會各界選拔優秀人才來擔任群團幹部。一年多過去了,曾經“倒金字塔”的組織設置有何改觀?“重精英、輕草根”等問題是否解決?如何廣泛地凝聚、聯繫和服務群眾?對照“問題清單”,群團組織發生了哪些變化?

【社會民生列表】重慶群團改革紀實 圍著群眾轉 扭住服務幹

江北小樣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創業青年們“搭建起”社區溫情。 陳琦/攝

  “手臂”延伸“觸角”下沉 覆蓋更多群體

  位於重慶江北區石子山體育公園的“小樣青年創業社區”,匯聚著300多名創客、白領。小樣社區有小樣Office、小樣餐廳、小樣創咖等空間産品,是一個青年創業綜合體。

  今年37歲的曾凱是小樣社區的副總經理,他的名片上還有一個“高大上”的身份:共青團重慶市委副書記(兼職)。這位3年前從重慶移動公司辭職創業的年輕人,在群團改革後又找到了組織,還被江北區推薦到團市委兼職。

  曾凱告訴記者,有著16年黨齡的他在移動公司從事了多年的團委工作,辭職創業後來到“小樣青年創業社區”,帶著一幫年輕人幹,雖然創客中有不少是黨員、團員,但是“感覺離黨組織和政府很遠,沒有主心骨,就像沒有家的樣子。”

  “創客們密集的地方,不應該是群團組織服務的盲區。”江北區改革辦常務副主任屈亞軍説,在群團改革中,該區把“擴大群團組織對新領域新階層的有效覆蓋”作為破題點,通過建立黨群服務站,力爭對樓宇、商圈和專業市場、工業園區、重大項目工地、公租房小區、農轉非安置房小區、在區大型國有企業等七類非傳統重點領域有效覆蓋。

  “小樣黨群服務中心”就這樣應運而生。在這裡創業的青年,能得到更多的增值服務:服務中心大廳有自動取款機、免費飲用水、報刊雜誌;還提供代收快遞、法律諮詢、房屋租賃信息登記查詢等服務;創客沙龍等活動也經常開展……“都是我們所需要的,讓大家感覺黨群服務不再那麼遙遠。”一位外地來渝創業的青年説。

  走進江北嘴中央商務區俊豪ICFC建築工地“黨群服務中心”,記者見到,整潔明亮的場地內,多功能培訓室、電子閱覽室、職工書屋、健康加油站等功能區一應俱全。正值下班時間,這裡聚集了不少來看書和鍛鍊的務工人員,王大江就是其中一員。

  “以前是‘不見人’,現在是‘人挨人’。” 王大江説,群團改革前,工地上的工人下班後就各走各的,而現在在工地上,投籃機、羽毛球場,把愛好體育的工友匯聚在一起,電子閱覽室和職工書屋為工友們提供了“充電”的好場所,而每週定期放映的電影更是受到歡迎,自己也通過工會夜校的技能培訓,從雜工考上了木工,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

  為解決群團組織在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等新領域新階層沒有有效覆蓋、聯繫服務群眾“手臂”不長、“觸角”不夠等問題,重慶推動群團服務以各種形式繼續向基層延伸。在建有黨組織的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同步建立群團組織;建立區域化群團組織體系;依法依規推進組織延伸和覆蓋;在不具備單獨建群團基層組織條件的區域,搭建基層群團服務站等聯繫服務群眾的一線窗口和工作平臺;探索實行群建工作激勵機制,鼓勵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建立群團組織。

【社會民生列表】重慶群團改革紀實 圍著群眾轉 扭住服務幹

重慶本土民謠音樂人張堯,平日在創作之餘還有一個身份——共青團重慶市委宣傳部兼職副部長,負責聯絡新興領域的青年。 陳琦/攝

  25歲的東北小夥張堯,在重慶開了間酒吧做音樂。2016年5月,他被團市委吸納為兼職團幹部,並任命為重慶團市委機關宣傳部副部長,負責聯繫新興領域的青年。在團市委的幫助下,張堯成立了重慶青年音樂家協會,任職副會長。

  張堯介紹,玩音樂的是一個小眾群體,且以年輕人居多,這個群體不僅在生活方面經常面臨困境,社會對其的認知度也不是太正面。通過群體改革架起的橋梁,可以讓青年音樂人走上更廣闊的社會舞臺,也可以傳遞出他們獨特的正能量。

【社會民生列表】重慶群團改革紀實 圍著群眾轉 扭住服務幹

萬州區沙河街道安樂村組織留守婦女開展手工編織培訓,鼓勵他們在家門口就業。 陳琦/攝

【社會民生列表】重慶群團改革紀實 圍著群眾轉 扭住服務幹

  開州區婦聯鼓勵婦女“巧手勵志、巧手興業”,將“開州巧娘”打造成為助推女性創業的重點工作品牌,成功孵化出手工繡品、手工醬等特色項目。 陳琦/攝

  “做事”“管事”人多了 扶危濟困中樹立品牌

  入春以來,重慶渝北區興隆花海人氣漸旺,200畝鬥艷的鮮花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觀賞。在花海景區工作的農村婦女龔世芬負責日常的檢票工作,工作認真、待人熱情的她還擔任了興隆鎮徐堡村婦聯副主席。

  去年1月26日,興隆鎮徐堡村成立了重慶首個村級婦女聯合會,選舉産生徐堡村婦聯第一屆執行委員會,設主席1人,副主席2人,執委共計15人。執委涵蓋了婦女小組長、留守婦女互助組組長、駐村女大學生村官、巾幗志願者骨幹等,改變了以前只有一人兼職聯繫婦女工作的狀況。

  村民李之全家庭困難,3個孩子最小9歲,最大12歲,一直沒有上學,龔世芬得知這一情況後,積極為其聯繫學校和相關部門,去年9月,3個孩子同時跨入了校門。

  對此,龔世芬頗有感觸:“如今,在婦女老人兒童打主力的鄉村,需要更多力量進行互助,以前婦代會人員少,人力有限,其實很多都是小事,但沒時間、沒精力、沒渠道去幫。現在成立村婦聯,增加了人員,服務力量也更大了。”

  開州區永紅健身操隊長黃可清曾經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厲害角色”,在帶領姐妹們跳廣場舞時,常常因為喇叭聲音過大、爭地盤等與人發生糾紛。群團改革中,街道將其吸納進婦聯,選舉為街道婦聯兼職副主席。身份變了,黃可清的個人行為隨即發生了轉變,不僅自己沒有再因為類似事件與人發生口角,還積極協調規範其他廣場舞隊的行為。用她的話説:“我現在大小是個‘官’了,哪還好意思和人家吵架喲。”

  截至目前,重慶市已實現村婦聯改建全覆蓋,共有8723個村改建婦聯,選舉村執委10.4萬人。集思廣益、不斷探索,這一群“潑辣”的重慶婦女們,將黨和政府的政策,將婦聯組織的關心關懷,帶到婦女群眾身邊,真正成為一呼百應的中堅力量。

  銅梁區水口鎮村民肖英勇在外務工時因勞資糾紛,被老闆打成重傷,生命危急。該區工會知悉後,立即組織律師、醫療團隊,趕赴當地緊急救助,在為其聯繫救治同時,還爭取到 46.8萬元的賠償金。肖英勇的弟弟動情地説:“如果沒有工會,我哥的命早就沒了。”

  銅梁區總工會副主席李世紅介紹,針對該區外出務工人員多的特點,成立農民工工會是群團改革的一項重點工作,肖英勇的個案也全靠工會組織覆蓋到這個群體,才能及時掌握情況並幫助維權。通過源頭入會、勞務市場入會、用工單位入會等多種形式,目前該區已有13萬餘農民工加入工會,當地農民工入會率達到74.7%。

  同樣在銅梁,26歲的“媽媽”有個16歲“女兒”的故事,在當地也是廣為稱道。南城街道黃門村16歲的楊小美父親早逝,母親和姐姐智力殘疾,家庭重擔壓在她小小的肩膀上。群團改革以來,重慶市婦聯啟動“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項目”,該村26歲的婦聯主席李佳成了小美的“愛心媽媽”,在“媽媽”的關愛下,小美不僅在生活上得到了幫助,性格養成、思想進步也有了“引路人”,久違的笑容又出現在她的臉上。

  重慶市婦聯打造的“困境兒童關愛”服務品牌,共為全市1萬餘名困境兒童聘請了“愛心父母”,並帶動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開展各類幫扶,實現了家庭監護、學校教育、社會關愛的無縫對接。

【社會民生列表】重慶群團改革紀實 圍著群眾轉 扭住服務幹

由渝中區團委主辦的上清寺名流公館4點半課堂,為轄區內的小學生免費進行課外輔導。 陳琦/攝

【社會民生列表】重慶群團改革紀實 圍著群眾轉 扭住服務幹

萬州區百安壩街道天臺社區聯合轄區內三峽醫專的學生,進社區開展義診活動。 陳琦/攝

  群眾“下單”政府“接單” 創新機制贏得百姓點讚

  “原先臟得很,垃圾亂扔,凳子也沒得一個,現在好多了!”江北區石馬河街道南橋寺社區老舊小區南橋苑完成整治後,小區面貌煥然一新,讓在這裡住了十幾年的老居民雷盛菊高興不已。

  南橋苑小區是老舊小區,治理難度大,居民對居住環境頗有怨言,鄰裡間常常因為垃圾亂丟、雜物佔道矛盾不斷。社區黨群服務站探索建立了“服務對象點單——群團工作聯席會派單——各方參與辦單——服務對象評單”的“訂單式”服務機制,“自下而上”收集群眾意見,實施項目化推進、定制化服務。

  小區“舊貌換新顏”,群眾喜上眉梢。雷盛菊説,小區環境改善了,大夥的環保意識也隨之增強了。“現在一有什麼需要解決的問題,鄰居們就去下個單,沒幾天就能解決。”

  重慶市在群團改革中,堅持以群眾為主體,防止群團組織自彈自唱、自娛自樂。以群眾的需求為導向,群眾需要什麼服務,就努力提供什麼服務。為此,該市還建立了群團基層組織和基層群眾需求調查制度,以及群團工作效果評價制度,以群眾知曉度、參與度、滿意度為重點,來評估群團組織工作開展情況。如團市委就將青年創新創業、市民學校等工作委託第三方機構開展民調,結果作為年終考核的重要依據。

  3月8日下午,不少小朋友放學後沒有回家,而是來到離家不遠的渝中區中山四路名流公館小區 “四點半課堂”,該“課堂”是渝中區政府購買的志願服務項目之一,大學生或專業機構參加這項志願服務時,能得到基本的資金保障,這讓參與志願服務的大學生或機構熱情更加高漲了。

  在課堂上,每個孩子既可以認真地做完學校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還可以得到專業心理諮詢師的輔導。心理諮詢師羅玉華每天都會在這裡陪伴孩子,教孩子們學會感恩,懂得付出。

  據渝中團區委負責人介紹,在群團改革的推動下,通用 “群眾點單-志願者接單”的服務形式,“四點半課堂”由課業輔導常規服務衍生出“學業輔導+興趣培養+安全教育實踐體驗”等特色亮點服務內容,進一步滿足市民所需。

  萬州區百安壩街道天臺社區,圍繞“社會自治管理”和“群眾服務”兩大需求,實行菜單式+定單式服務,發揮轄區內高校資源優勢,以黨員為骨幹,學生為主體,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和社區群眾共同參與,組建八支志願者服務隊伍,推動高校與地方在群團改革中攜手互動,實現大學生就業社會認可度更高、社會自治管理水準更高、群眾享受志願者服務更多的“三贏”局面,累計開展志願服務25740余人次,志願服務時長12870小時。今年2月28日,該社區被中央文明辦授予“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稱號。

【社會民生列表】重慶群團改革紀實 圍著群眾轉 扭住服務幹

銅梁團區委打造“青鋒創業”品牌,並在該區熱門景點——安居古鎮設立創業基地,吸引了眾多創客青年入駐。 陳琦/攝

【社會民生列表】重慶群團改革紀實 圍著群眾轉 扭住服務幹

重慶市總工會推出“渝工娘家人”APP,只需動動手指,就可享受各種“常態化”“經常化”服務。 陳琦/攝

  借力“互聯網+” “網上群團”讓服務接地氣聚人氣

  面對互聯網信息技術飛速發展、觸網群體日趨龐大的新趨勢,如何讓群團改革更有效對接服務對象需求?重慶在改革中探索創新,構建小機關、大網絡,積極拓寬群團組織網上聯繫服務群眾的渠道。

  重慶市總工會把“互聯網+”與傳統工會服務有機結合作為改革的重點之一。目前,市總工會官方服務平臺及各區縣、企業總工會子平臺已正式投入使用,線上平臺已匯聚260余萬會員,職工閱讀、關注和互動次數突破150萬。市總工會官方平臺“渝工娘家人”APP自上線以來,與微信公眾號和微博互聯互通,設立了“工會動態”“掌上工會”“技能提升”“渝工創新”等欄目,下載使用量達36.9萬次。

  針對青年群體“網絡化、自主化、小眾化”的特點,重慶團市委以支部為單位,依託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體建立“網上團支部”,讓青年在網上也能找到自己的組織。目前全市已建立“網上團支部”6萬餘個。

  和學生打了20多年交道的黃永宜,如今是重慶團市委挂職副書記。據她介紹,目前全市高校系統網上團支部的覆蓋率達到了98.41%以上,高校網上團支部的活躍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受到青年學生一致點讚。

  “在‘網上團支部’開展工作,説話、活動都要切合年輕人的想法,這樣才能吸引他們。我的理解是,首先要和年輕人‘一起玩’,然後才能帶著他們‘玩’ 。”黃永宜説。

  重慶九龍坡區渝隆大廈18樓,筆名“靜夜寄思”的網絡作家袁銳正在辛勤筆耕。袁銳于去年當選為重慶市網絡作家協會主席,據他介紹,目前重慶全市共有6萬多網絡作家,活躍的有2000多人。

  “重慶的網絡作家,在創作人數、作品量、活躍度、影響力、收入等方面,都在全國排名靠前。但網絡作家雖然有自己發佈作品的網站,但作家本人跟網站並不是主雇關係,也就是説你是個沒有單位的人,沒有‘五險一金’,沒有任何福利保障。”他説。

  袁銳告訴記者,網絡作家的身份時常會帶來尷尬。他回憶自己在辦理貸款購房時,就是由於不能出具有效的單位證明,最後只能到處找朋友幫忙解決。

  2016年,在網絡作家們賴以生存的互聯網上,他們與團市委相遇,隨後,在團市委和相關部門的幫助下,重慶市網絡作家協會應運而生。在這個平臺上,網協的“大神”們除了在寫作技巧、簽約經驗等方面有了更好的交流平臺,在生活中也得到了更多的貼心幫助,“讓我們可以靜下心來,用心創造一個繁榮的網文創作環境。”袁銳説。

  圍著群眾轉,扭住服務幹。重慶群團改革紮實推進,在巴渝大地留下了堅實足音。

  可以想見,隨著重慶群團改革的深化,群團組織將真正成為社會各界群眾的“娘家”,群團組織自身也會更加充滿活力。(崔佳  陳琦  胡虹)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