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區縣>正文

城口:築牢因病致貧返貧的“防火牆”

2017-05-23 09:15:11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李世丹 | 責編:胡雨

  在邊遠的城口山區,醫療保障水準總體偏低,大病負擔較重;區域內醫療救治能力不足,患者外轉費用高。貧困群眾健康狀況較差,缺乏健康意識等已成為貧困人口致貧、返貧的主要原因。

  “健康是基本的民生。築牢因病致貧返貧的‘防火牆’。”5月21日,城口縣相關負責人介紹,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該縣創新舉措,不斷完善醫療服務網絡體系,建立健全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救助制度,提升醫療保障水準,擴大醫保報銷範圍,拓寬醫療救助覆蓋面,針對貧困群眾實施政策“互補疊加”,引導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減輕了貧困群眾醫療負擔,緩解了貧困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

  提高醫保報銷比例,降低醫保起付線,降低貧困群眾醫療費用

  2016年10月,巴山鎮黃溪村村民陳啟愛從4米多高的房頂摔下來,造成尾椎壓折性骨折。

  “醫生説做手術要交4萬元,當時心都涼了半截。”陳啟愛家並不寬裕,在外打工的兒子聞訊寄回了2.5萬元錢。丈夫趙必興説,不動手術,陳啟愛就要癱瘓,“只好東湊西藉為妻子做手術。”

  住院10多天,陳啟愛花了3.2萬元醫療費用。讓趙必興沒想到的是,合作醫療保險報了9000多元、民政醫療救助1500余元。趙必興説,過去只能報銷7200元。

  “提高醫保報銷比例、降低醫保起付線。”城口縣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16年開始,城口縣將農村貧困人口在縣級醫療機構居民醫保住院報銷比例提高10%;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自付費用在起付標準至10萬元內的報銷比例提高10%,達到50%。農村貧困人口在縣級醫療機構居民醫保住院報銷起付線降低50%;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起付標準降低50%。

  據統計,2016年,城口縣居民醫保貧困人口就診,醫保基金支出1403.77萬元,其中大病支出46.98萬元;住院就診統籌支出986.4萬元,大病支出32.6萬元,惠及人口5072人;特病門診就診統籌支出86.4萬元,大病支出14.4萬元,惠及443人2968人次。

  該負責人稱,“提高醫保報銷比例、降低醫保起付線”的政策,全年為貧困人口節約了120萬元醫療負擔。

  建立醫療救助基金和扶貧濟困醫療基金,醫療政策“互補疊加”為貧困戶減壓

  在貧困地區,“小病拖大、大病拖重”的現象屢見不鮮。這背後的主要原因還是貧困群眾缺錢看病、無錢醫病。

  為此,城口縣在“醫保一提一降”之外,對於患大病的貧困戶民政按50%比例進行救助;對於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因病住院發生的醫保目錄外自費醫療費用,按比例實行分段式賠付,每人每年最高賠付15萬元。此外,城口縣還建立1500萬元醫療救助基金,對符合醫保政策範圍內報銷的每一次達到1000元以上的費用採取分段按比例方式給予專項醫療救助,每人每年最高救助15萬元。

  10多年前,貧困戶羅世偉耳朵化膿,以致最後聽力下降。去年12月,他被確診患有細胞癌,前後花去7萬元醫療費用,家庭經濟一下子更拮據了。

  “醫療政策互補疊加減輕了壓力。”羅世偉介紹,還好醫保報銷12459元、民政醫療救助4402元、大病補充保險報銷3904元、專項醫療救助按40%比例救助5847元。“共報銷了26612元,自付41438元。”

  除醫療政策互補疊加外,城口還設立縣扶貧濟困醫療基金,重點解決政策範圍內無法報銷的大額自費和醫保目錄外自付醫藥費,由民政對目錄外醫療費用單次超過3000元的醫療費用採取分段按比例救助,每人每年最高救助額度不超過5萬元。

  今年1-3月,城口縣建卡貧困人員享受住院醫療救助160人次,資金16.5萬元,人次均救助1032元;扶貧濟困醫療救助基金住院累計支出48萬元,受益156人次,人次均救助3077元。

  建立四級醫療服務體系,探索醫聯體分級診療模式,化解貧困群眾“看病難”

  今年1月15日淩晨,城口縣婦幼保健院婦産科收治了一名急診入院的孕婦。該孕婦大量出血,呈休克狀態。經1個多小時搶救,病人暫時脫離生命危險。

  由於病人失血量大,縣內又缺乏冷沉澱等凝血因子,婦幼保健院立即將病人送至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接受治療。3天后,患者病情好轉。經評估後,病人又轉回城口縣婦幼保健院治療,最終康復出院。

  這就是城口縣近年來探索實施的醫聯體分級診療模式——患者首診到基層醫療機構完成必要的診療,如病情超出其診療能力,則立即轉診到上級醫院接受進一步診療;患者疾病進入穩定期後,再將患者轉回基層醫療機構,接受康復治療。

  “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城口縣衛計委負責人稱,按照疾病輕重緩急及治療難易程度進行分級,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形成了理想的就醫格局,“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模式緩解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此外,城口縣還建立健全遠程會診網絡,三家縣級醫院均與三級醫院建立了對口幫扶機制,初步形成“市—縣—鄉—村”四級醫療服務體系,實現了29個醫療衛生單位及部分村衛生室互聯互通,增強了基層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提高疑難重症的救治水準,改善了群眾看病就醫困難。

  據城口縣相關資料顯示,“互補疊加”政策實施以來,因病致貧返貧人口在6922人基礎上減少了2139人。

  引導貧困群眾美化生活環境、摒棄生活陋習,從源頭上去除“病根”

  “既要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更要注重疾病的預防。”城口縣文明辦負責人稱,很大一部分貧困家庭表面看是因病致貧,但根源在於一是不注重環境衛生,房屋陰暗潮濕,病菌滋生,二是不注重自我防護,尤其是從事炮工等粉塵類作業時,不帶口罩,不定期體檢,患上矽肺病等重大疾病。“不良的個人衛生、生活習慣以致越貧越病,越病越貧,必須從源頭上去除‘病根’。”

  因此,城口縣一方面著力改善農村人居條件,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完成改路、改院、改溝、改廚、改廁、改陋習“六改”措施,集中開展整治農村垃圾亂倒、糞便亂堆、禽畜亂跑、柴草亂放、污水亂潑、內急亂拉、棚舍亂搭、農具亂擺、道路亂佔、衣物亂丟“十亂”行為;另一方面開展“崇尚健康”個人衛生養成、“潔凈家園”家庭衛生整治、“健康生活從刷牙開始”等文明衛生知識宣傳普及活動,引導貧困群眾自覺養成勤刷牙、勤洗澡、勤洗手等健康的生活習慣,從源頭上減少貧困群眾疾病的發生。

  “臟亂差不應是貧困戶的標誌。”貧困戶夏澤洪説,環境整治了,個人衛生、生活習慣轉變了,人也變得神清氣爽了,幹事也有了勁頭兒。(劉茂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