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重慶:大足石刻 保護利用開啟新篇章
原標題:《重慶市大足石刻保護條例》于6月1日起正式實施大足石刻 保護利用開啟新篇章
大足石刻臥佛
千手觀音修復後的效果
學習貫徹《重慶市大足石刻保護條例》的座談會現場
《重慶市大足石刻保護條例》宣傳活動 攝/羅國家
6月1日上午,大足石刻景區門口,工作人員面向遊客“擺攤”宣講:“我們大足石刻的保護條例出臺了,大家都來了解一下。”
同一時間,一場學習貫徹《重慶市大足石刻保護條例》的座談會在市群眾藝術館召開,來自全市的知名文化專家齊聚一堂,表達對《條例》實施的期待與激動。
這些活動,共同指向全市文化界的一件大事:作為我市第一部針對單個歷史文化遺産的專項法規——《重慶市大足石刻保護條例》于6月1日起正式實施,標誌著大足石刻將得到更加嚴格規範、更加全面細緻、更加科學合理的依法保護和管理,也標誌著大足石刻保護利用開啟新篇章、邁上新臺階。
背景立法保護彰顯重大價值
專門將大足石刻納入立法保護,意義何在?
大足石刻研究院負責人表示,具體可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是彰顯和體現大足石刻重大價值的需要。大足石刻不僅是中國石窟藝術的典型代表,也是世界石窟藝術的最後一座豐碑。代表了西元9—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準,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1999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是迄今重慶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産。對大足石刻予以立法保護,對於彰顯和體現其重大價值,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是履行國際公約對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管理的需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公約》明確要求,應當對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文物的保護採取立法性保障措施。因此,大足石刻有必要制定地方性法規來進行保護。
早在1998年,市政府已經頒布了《重慶市大足石刻保護管理辦法》,對加強大足石刻的保護、合理利用世界文化遺産資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該負責人表示,19年時間,中央相關法律法規都進行了多處修改,辦法沒有及時跟進修訂,已無法滿足大足石刻保護利用的需要。而縱觀全國,很多世界文化遺産地或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都制定了相應的地方法規,如《甘肅敦煌莫高窟保護條例》、《大同市雲岡石窟保護管理條例》等,都通過立法對文化遺産進行了相應保護,為此,《重慶市大足石刻保護條例》其實也是在借鑒其他省市文化遺産保護立法方面先進經驗,並結合我市多年來在大足石刻保護和利用實踐中的經驗積累,經過多方論證、修改完善後形成的。
亮點列出負面清單規範保護利用
那麼,《條例》的亮點和特色是什麼呢?
大足石刻研究院負責人,《條例》明確了保護對象和適用範圍,大足境內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的北山摩崖造像、寶頂山摩崖造像、南山摩崖造像、石篆山摩崖造像和石門山摩崖造像,均適用於《條例》。同時,列出了負面清單,針對一些破壞石刻的行為,明確了懲戒舉措,進一步規範了大足石刻的保護利用。
具體可以從5方面來看:一是進一步關注了與文物相關的環境保護,強調了文物保護不僅是指文物本體,也包括與之息息相關的環境甚至歷史信息。《條例》很多條款對文物保護環境都作了明確的要求和規定。如在文物建設控制地帶內不能開山採石、不能隨意砍伐樹木、不能破壞水系等等。
二是更加重視遺産保護的日常監測,《條例》明確要求大足石刻保護管理機構應當建立大足石刻監測制度,對影響大足石刻保護的各種因素進行監測。
三是充分考慮了景區活動對文物保護的影響,大足石刻作為世界文化遺産需向公眾展示,就會涉及到各種活動,而這些活動可能存在不利於文物保護的因素。因此,《條例》對此作了相關規定,對於如何進行合理利用、如何進行開發都有限制性的要求。
四是實施綜合執法,一個景區範圍本身不大、涉及的執法主體不少,必然就會造成一些執法的空白點。通過綜合性的授權執法,彌補了執法的空白點,更彌補了文物保護的空白點。
五是增強了對文明旅遊的規範力度,《條例》規定,刻劃、涂污、張貼、攀爬、損壞文物或者文物保護設施的,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責任。而在禁止吸煙標誌區域內吸煙、在禁止閃游標志區域內閃光拍攝,以及觸摸、攀爬設有禁止觸摸標誌的文物,或者在大足石刻其他附屬設施上涂寫、刻劃、張貼、攀爬、污損,抑或進入景區封閉管理區域的車輛不按規定路線行駛的,都將受到處罰。
落實明確責任加強保護促進合理利用
下一步,該如何落實,真正發揮《條例》的作用?
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嚴格落實責任,對照《條例》規定,抓好任務分解、責任分工、到人到事。同時,進一步做好大足區的文物保護與利用規劃,始終以尊重歷史、宗教和藝術為原則,紮實做好大足石刻監測巡視工作。此外,促進合理利用,加大文旅融合,積極推動大足學研究成果轉化。
《條例》專門對加強文物利用作出了具體規定,對大足石刻的利用也具有指導意義。比如,《條例》在倡導加強大足石刻歷史、藝術、科學等價值的研究和傳播的同時,對利用工作提出了要求,最顯著的特點是突出了文旅融合。充分考慮大足區文化旅遊實際,在確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鼓勵發展文化旅遊。對拍攝文物本體的商業拍攝,利用大足石刻開展活動,旅遊講解服務人員品質,景區內交通秩序,商業網點規劃佈局等,進行了一一規範,這對景區而言,是“尚方寶劍”,也是“定心丸”。
保護研究利用多管齊下 千年石刻煥發光彩
《重慶市大足石刻保護條例》的出臺,對大足石刻而言意義重大。
這些年,除了積極推動《條例》出臺,關於大足石刻的保護利用,從未停止過腳步。
保護 進入預防性、科學性保護階段
如今,遊客進入景區,都能看到千手觀音“金碧輝煌”的形象。而為了讓遊客一睹這般景象,當地用了8年時間。
千手觀音造像位於大足石刻寶頂山石窟大佛的南崖,開鑿于南宋,是我國最大的集雕刻、彩繪、貼金于一體的重要代表作品。經過800多年的歲月,早已病害纏身。2008年,“大足寶頂千手觀音搶救加固保護項目”被列為國家石質文物保護一號工程。
千手觀音造像集石質、彩繪、漆層、金箔等多種材質為一體,修復工作極為複雜。專家工作隊首次將一些國際先進的高科技技術運用到修復中,如工業X光探傷、紅外熱像探測、三維視頻顯微鏡觀察等,在高溫潮濕環境下的彩繪造像保護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2015年6月,修復完工後的千手觀音造像以一襲“金身”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
以此為契機,大足石刻研究院建立了大足石刻監測中心,持續觀察石刻的病因病害情況,為石刻的保護提供借鑒,這標誌著大足石刻保護進入了預防性、科學性保護階段。目前,大足石刻寶頂山臥佛保護修繕工程已啟動了整體修復,該工程也是“十三五”時期國家文物保護修復的示範性項目。
文物研究院負責人表示,重慶氣候潮濕,在臥佛的修復過程中,除了治理水害,還要克服風化石加固和石質彩繪加固的問題,是此項工程面臨的三大難題,完成後,將為川渝地區石刻保護提供保護修復樣本。
研究 構建完善“大足學”
作為中國以地名“學”的學問,“敦煌學”已經成為我國區域文化之一,關於大足石刻的學術研究也一直在進行中。
該研究院負責人介紹,基於大足石刻藝術、文化內涵等內容研究的“大足學”,已經取得一定成果。目前,大足石刻的考古報告用時5年,已經形成初稿,分十卷十八冊,超百萬字。
除了石刻內容的研究,大足石刻所採取的藝術領域的展現手法等都在進一步深挖中,比如大佛石窟裏面的排水設施建設,利用的是石窟的天然縫隙進行銜接,可以説是用了建築學的手法,這些成果的發現,對進一步合理保護利用大足石刻,具有積極作用。
利用 規範服務設施 減輕景區承載壓力
大足石刻的利用,從通俗意義來講,就是加強文旅融合。
大足石刻景區作為國家5A級景區,這些年,加強了景區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包括停車場、衛生間、遊客接待中心等都全面提檔升級。
該負責人表示,就是通過服務設施的完善,將遊客從核心景區向外遷,減輕景區的承載壓力,儘量避免對景區環境造成破壞。
“隨著《條例》的實施,我們的保護利用將有法可依,實現更好發展。”該負責人表示。
趙童 張亞飛 王榮橋 圖片由大足區委宣傳部提供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