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科教>正文

重慶七中 為孩子更美好的未來奠基

2017-06-29 11:04:00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陳香 | 責編:石麗敏

【科教標題摘要】重慶七中 為孩子更美好的未來奠基

科技教育活動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

【科教標題摘要】重慶七中 為孩子更美好的未來奠基

2017中高考,重慶七中再創佳績

【科教標題摘要】重慶七中 為孩子更美好的未來奠基

體藝教育讓學生全面發展

  教育,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段教育歷程便是一段生命歷程。

  在重慶七中看來,教育不是一種簡單的技術行為,而是一種深切的生命關懷。是對學生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的關懷;更是對學生當下生命乃至未來生命的關懷。

  關注當下、激揚青春,著眼未來、奠基人生。七中以“為未來育人,育未來有用之人”為辦學理念,秉承“未來教育”理念,展開大膽探索。她縱深課程改革,鑄就優秀教師隊伍,發揚體育優勢,打造科技品牌……盡可能地激發學生學習潛能,提供施展舞臺,讓學生全面健康多元成長。

  誰對人的研究更加透徹,誰對教育規律的把握更加深刻,誰就找到了振興民族、造福人類的幸福和希望。重慶七中,為孩子更美好的未來奠基。

  A 亮課改之劍 用響噹噹的教學品質説話

  “上課時認真聽課是最重要的,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非常全面,一定要跟著老師的節奏走,遇到問題積極思考、大膽發言,大家思維碰撞後會有更多收穫……”近日,獲得沙坪壩區文科最高分的黃翔毓將自己的“秘訣”和大家分享。

  黃翔毓是大家眼裏不折不扣的學霸,學習效率高、成績好。很多人問起他的秘訣,他直言就在40分鐘課堂上。

  “我們學校2012年就開始嘗試分層走班教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需要自由選擇班級,特別受益。”黃翔毓以自己為例,改革之前課堂上延伸的內容少,改革之後,因為學生水準接近,老師在課堂上加深難度,拓展思路,講解習題時更有針對性,學習效率高。

  在40分鐘的課堂上,老師也不是填鴨式滿堂講。讓黃翔毓印象深刻的是,歷史老師金世會經驗豐富,課堂信息量大,一個選擇題別人可能只講2分鐘就過了,但是金老師會花費20分鐘讓學生明白前因後果,培養探究的能力。此外,語文、數學等課堂經常通過以啟髮式、探索式、討論式教學。“讓大家掌握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這才是最重要的” 黃翔毓説。

  從2012年開始,重慶七中陸續將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方案中的數學、物理、化學、英語等課程由低到高被分為A、B、C三種層次,學生可以結合自己實際選擇相應班級上課。

  積極踐行分層教學的陳勇老師坦言,分層教學堅持“因材施教”,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老師講課更有針對性,學生消化吸收更容易,讓優生更優,普通學生能在原有基礎上提升,每個學生都享受到適合自己的優質教育。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重慶七中一直以大魄力和巧智慧深入推進課改。

  2010年,學校創新提出“168問題導學學習模式”,七中課改成為全市新課改的樣本學校;2012年,學校又在全市率先突破班級藩籬,開始了“走班制分層教學”,讓課改不斷縱深發展。

  追求教育真境界,教育改革不停步。2014年七中拉開“走班制體藝選項教學”實踐探索的帷幕。

  學校以項目學習的方式深度推進課改,體育課變成了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等項目,音樂課變成了聲樂、鋼琴、陶笛、口風琴、舞蹈等項目,學生通過走班選課選出自己最喜歡的課程;開發了國粹京劇、韓語、歐美著名大學概況等30多門課程,為孩子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大餐”。

  課改給予學生的是素質教育,是綜合能力的提升,是響噹噹的成績。今年高考學校共843人參加高考,上線率99.9%,重點本科上線率突破500人,上線率達到59.3%。劉恒洋、韓雨成同學分別超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規定線26分和36分。王維康、經秋雨同學的專業和文化綜合分達到清華大學錄取要求。軍飛、民飛上線4人。

  B 開體育之花 成就更多“球霸+學霸”型人才

  “人生的每一次考試、考驗其實都像一場足球比賽,只要心態平穩、不服輸、不放棄,發揮出自己最好水準就是勝利。”這是在今年高考中獲得理科640分好成績的龐瑞楓對自己的總結。

  熟悉龐瑞楓的人都知道,他不僅成績優異,還是足球特長生,作為校足球隊的重要成員曾和隊友在全市乃至全國足球比賽中摘金奪銀。

  既能在考試中拿高分,又能在球場上摘獎牌,集“學霸+球霸”特質于一身的龐瑞楓其實是七中學子的典型縮影。作為足球傳統學校,七中培養了很多既會踢球又品行好的優秀人才。比如敖安全、秦光樵、白禮銀等老一輩足球明星,魏新、包慶、彭曉芳、王鍇等重慶球迷熟悉的球員,以前也是重慶七中的學生。

  在學校看來,大力發展校園足球不僅僅是為了繼承傳統優勢,而是希望更多學生享受足球運動的快樂,淬煉足球精神,全面發展、多元成才。

  也許有人會問,踢足球、搞課外活動難道不會影響學習嗎?

  對此,龐瑞楓的答案是:踢足球不但不會影響學習,反而對做人、學習有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龐瑞楓説:“足球精神的特質是頑強、堅持、不服輸,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我也不會退縮,而是積極和同學、老師溝通破解難題。同時,足球訓練中我們也要積極動腦思考,無形中活躍了思維,在解題時會尋找最佳思路,提高效率。”

  在七中看來,體育和學習絕不是單選題,兩者相得益彰,相互促進。因此,體育項目的開設不僅讓孩子體育技術過硬,而且頭腦靈活,善於思考,無論在學習生活或者各類挑戰中都能無所畏懼,勇往直前,取得突破。

  如今的七中,不僅在足球項目上優勢更優,而且也在跆拳道、田徑、射箭、藝術體操等項目中多點開花,為孩子們提供更多成長舞臺,讓他們發光發彩。

  唐一恒獲得2013年重慶市100米亞軍,李君哲獲得重慶市中學生田徑錦標賽400米欄冠軍,張靜、劉雪飛兩位同學在2012年重慶市第四屆運動會藝術體操比賽中更是包攬球操、繩操等4個項目的金、銀牌,並奪得團體賽金……數據顯示,學校已經為各級體育專業隊輸送了250多名優秀體育人才,並向北大、清華等高校輸送了200多名優秀體育特長生,去年劉星宇同學就以超過清華大學簽約錄取分數線57分實現自己的“清華夢”。

  從一枝獨秀到全面開花,重慶七中的體育特色為什麼能一直保持長盛不衰?

  分層分類,因材施教。據了解,作為重慶市首批3所體育創新學校之一,重慶七中圍繞“天天鍛鍊,健康成長,終身受益”的目標,建設校園體育三級課程基地,並構建了基礎型、發展型、專長型三級體育課程,以此實現對學生進行體育普及教育、滿足興趣愛好,發展體育特長不同層面的培養。

  “塔尖的高度,一定取決於塔基的厚度。”七中學校負責人認為,學校同樣重視基礎型、發展型的體育課程,鼓勵學生人人參與,將體育運動融入個人生活、學習的一部分,既強健體質、鍛鍊意志,也發展個人特長。

  為此,學校倡導健康向上的體育文化,每年組織開展七中運動會、“東川校園杯”足球賽、籃球賽等運動項目比賽,形成班班有球隊、周周有賽事、人人來活動的體育氛圍。同時開展“東川體育藝術節”,讓全校師生都參與其中感受體育的樂趣。

  學校多一個平臺,孩子就多一個可能。高2017級足球特長生在捧得全國校園足球冠軍桂冠後,高考再創佳績,共20人參加高考,重點本科上線18人,上線率90%。首屆美術班共44人參加高考,重點本科上線39人,上線率88.64%。其中,雷豐瑞在專業測試中,獲得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第10名,最終以文化超32分的成績順利考入中央戲劇學院;唐若詩專業文化超過中國美術學院錄取要求;石曉璞、鄭懿專業、文化考試表現優異,可望被中央美術學院錄取……

  捷報還在陸續傳來。可以説,重慶七中以豐富的平臺墊高了孩子成長的起點,讓他們從這裡飛向更高、更遠的天空。

  C 揚科技之帆 讓創新的“火把”照亮前行路

  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是沒有前途和希望的,科技創新教育是推動學生素質教育,促進其全面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2017年3月4日,七中學生譚揚和隊友在2017FTC中國北京站中沉著冷靜、發揮出色,最終斬獲全國一等獎,並獲得麥考瑞獎。兩個月之後,他和隊友在全國總決賽中又有不俗表現,受邀參加FTC世界錦標賽。

  “譚揚是一個有實力、有潛力、對自己要求非常高的孩子。”據學校老師曹頻介紹,譚揚從小就喜歡鼓搗一些家電,只要有説明書,他就能修理得遊刃有餘。上了高中,接受了專業的學習,成長更快。如今的他獲得了“重慶學神”稱號,參加了“重慶市創新人才培養雛鷹計劃”,擔任隊長參加了FTC科技挑戰賽、FLL工程挑戰賽、NOC信息技術賽等賽事,拿了許多獎項..

  譚揚的成長不僅僅是個案。重慶七中歷來重視科技教育,在初一年級開設科技課程,高二年級開設通用技術課程,選派專門的科技教師進行任課,對全校學生進行科技教育的普及。同時,學校還組建機器人團隊參加比賽,並開展各類科技社團活動以及機器人培訓活動,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浩然自從加入了學校科技團隊後展現出巨大潛力。他動手能力強,腦子靈活,有時會將在遊戲中的一些想法巧妙地帶到機器人的搭建中來。

  在2016FTC科技挑戰賽全國總決賽的前3個星期,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團隊決定將機器人由創新型改為得分型,大家需要對機器人進行全面拆裝。面對壓力,高浩然和隊友們相互配合,並提出機器人模組化改變,最終獲得全國總決賽中亞軍。

  “我們的科技團隊就像一艘正在行進的大船,真正在推動這艘船向前的是學生,而老師們就像是這艘船上的‘導航員’。”教練張文韜説,老師們盡職盡責,全力護航學生成長。例如非科班出身的張東老師為了趕在比賽前搭建好機器人愣是熬了3個日夜;楊桃老師為了盡可能地幫助學生解決編程困擾,每天下班後到睡覺前都不斷自學,更新知識面。

  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推動著七中的科技之船駛向更深更遠出。近5年來,學校學生參加各類科技比賽屢獲獎項。

  激發學生興趣,培育科技素養。重慶七中的科技教育顯然並不僅僅是為了培養發明家、科學家,而是在科技教育活動中提升孩子們學習和思考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讓學生享受創造的樂趣。

  連結>>>

  成就教師 奠基未來

  好學校是能夠讓學生快樂成長,讓教師幸福發展的學校。

  2004年來校任高中語文教師,一年後就代表學校參加市級賽課比賽和國家級賽課比賽並斬獲佳績,楊渝蓉老師的經歷著實讓人震驚。

  “是七中的信任、支持、培養成就了更好的我。”楊老師坦言,賽課期間,整個教研組的老師成為她的智囊團,在不斷的説課與磨課中讓自己脫胎換骨、迅速成長,去年被評為“重慶市最美女教師”、“重慶市好老師”。

  七中仿佛一塊能為老師提供能量的“能量場”,讓老師實現華麗蛻變。王紅星剛剛畢業進入七中,七中就給他安排了一位“師傅”——重慶特級物理教師劉虹。王紅星每週堅持先聽“師傅”的課,然後再自己備課、探究摸索,逐漸在模倣學習中找準了自己的教學風格。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青年的成長與培養是一所學校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在青年教師的培養上,重慶七中毫不含糊,著重以“現在之名師”助力“未來之名師”,成立“名師工作室”,並依託“青藍工程”,不遺餘力地為學校青年教師搭建成長平臺。除了教師成長平臺之外,學校還繼承併發揚“三層四定”校本教研的優良傳統,建立和完善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努力讓教研成為教師的一種生活方式。教師馬妮亞説:“參加各類教研活動讓自己實現了從一位專職教師到研究型、學術型教師的轉變。”

  一個個成長起來的青年教師,正匯聚成一股強勁的力量,托舉起重慶七中美好的未來。(周珣 黎敏)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