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探尋古詩中的綦江:綦水一帶環 瀛嶺千峰矗
綦江區老瀛山。 記者謝智強攝
“綦水一帶環,瀛嶺千峰矗。”清代詩人吳宗衍的一首《癸亥重九日登崇山步捷墀黃少府韻》,帶我們走進依水而生的綦江。
綦江古時曾屬巴郡、南州、渝州、重慶府等,繼而為重慶市所轄。它地處四川盆地東南與雲貴高原接合部,南與貴州習水、桐梓兩縣接壤,與城同名的綦江由南到北貫通全境,是重慶通往貴州的交通大動脈,因此,綦江素有“重慶南大門”之稱。
位於交通要塞的綦江,誰為這裡寫下了第一首詩?“我認為是南宋抗蒙名將王堅。”説這話的是綦江區政協退休幹部、作家胡世博。
胡世博告訴記者,據《道光綦江縣誌》記載,王堅曾在綦江做客,並登上觀音岩(位於綦江城邊,上世紀30年代因修建公路被毀)留下《遊觀音岩》一詩:“兩載南州客,懸岩此日登。翠環千丈壁,紅映一龕燈。索句拈枯筆,憑高倩老藤。閒身何所托,拋劍欲依僧。”
至於王堅之前有沒有文人墨客為綦江作詩?沒人能確定。因為在宋代,綦江分屬兩地,北邊屬南川縣,多為漢人居住;南邊則是少數民族居住地,雙方衝突不斷。
“戰亂頻繁,加上縣轄地域的變動,沒有史志資料證明宋代之前綦江還有詩歌記載。”胡世博説。
儘管如此,歷朝歷代都不乏文人學士匯聚綦江。
相傳,唐代大詩人李白流放夜郎時,見綦江李公壩景色迷人,故在此居住多年。後人為了紀念李白,將此處取名“李公壩”。
“李公壩”一名延續至今,如今已成為綦江花壩旅遊景區的名片之一。至於這一地名是否真的為紀念李白到此來過,還有待專家學者進一步考證。
據《道光璧山縣誌》所載,“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楊慎也曾來到綦江,寫下“行到蜀南欲盡頭,江邊深處隱扁舟”的詩句。
綦江留存詩作數量最多的是明清時期,達百餘首。這一方面是因為明清時期距離今天時間不長,便於史料留存;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在明清時期,綦江進一步繁榮,這也促進了詩歌的蓬勃發展。
除了是交通要塞外,綦江秀麗的山水也是吸引眾多文人墨客到來的一大緣由。100多年前,清人楊榮就曾為綦江的老瀛山作詩:“誰挈瀛洲妥帖安,濃雲蒸處影漫漫。落花流水三春暖,古木高風九夏寒。”
位於綦江東南部的古劍山,因景色宜人,古代文人也頻頻造訪。清代詩人陳錕就在登山時賦詩:“古劍高難拔,森然勢插霄。”清朝綦江貢生張先達也為之傾倒,寫下詩句:“危梯盤屈路潛通,絕頂頻教眼界空。”
為延續綦江詩脈,目前,綦江區委宣傳部、區文化委等單位正在編寫《綦江歷代文人作品選》一書,挖掘、梳理涉及綦江的詩歌,並加以註釋與鑒賞。(記者 李珩)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