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垃圾“變廢為寶” 城市“輕盈美麗”
原標題:重慶科技學院 重慶市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協同創新中心 垃圾“變廢為寶” 城市“輕盈美麗”
6TPD機械爐排式垃圾焚燒中試線
被垃圾包圍的城市,無論經濟如何向好發展,人們的生活也不會變得美好。
目前,生活垃圾處理已成為困擾城市發展的重要問題。事實上,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生活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
如何將生活垃圾“變廢為寶”,讓生活垃圾也能“錢”途無量?
重慶科技學院致力於研究垃圾焚燒發電技術10餘年,建成重慶市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協同創新中心,用研發的技術成果引領著全球垃圾的資源化處理。
關鍵詞:背水一戰
誕生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爐排式焚燒技術
大型機械式爐排系統是垃圾焚燒處置的關鍵技術與裝備。
前些年,我國的垃圾焚燒裝備大都採用歐美引進技術,每年要繳納高昂的專利許可費。更重要的是,國外引進的爐排式焚燒技術並不能完全適應我國生活垃圾高水分低熱值的特點。
有不少引進了國外先進技術用於垃圾焚燒發電的公司苦不堪言,燃燒不穩定、二次污染物難於控制等重大技術難題依然無法得到很好的解決。
這種現狀不斷拷問著:能否研發出更加適合高水分低熱值垃圾特點,且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爐排式焚燒技術?
重慶科技學院用10年時間給出了答案,即匯聚資源、協同創新。
2006年12月,重慶科技學院牽頭,聯合重慶市科委以及垃圾焚燒行業企業共同成立了重慶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研究院,也是我國首家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研究單位,並於2013年獲批重慶市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協同創新中心。
10年來,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究竟在重慶取得了怎樣的進展?
第一階段,成功替代進口産品。
重慶科技學院與合作企業,協同開展技術創新。以引進技術關鍵裝備的改進和國産化為主要攻關目標,如液壓系統、高速離心式霧化器、爐排片材料、燃燒自動控制系統等均在此階段形成了自有技術。
第二階段,建成國內首座6TPD機械爐排式垃圾焚燒中試線。
在政府部門支持下,重慶科技學院與市科委和相關企業聯合成立了集政産學研用於一體的國內首家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研究院,這便是協同創新中心的雛形。基於兩段式爐排系統等系列專利成果,建成國內首座6TPD機械爐排式垃圾焚燒中試線,為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垃圾焚燒核心技術的産業化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三階段,引領高校協同技術研發攻關。
在爐排系統核心技術研發並中試成功後,由重慶科技學院牽頭,聯合國內外行業領軍企業、重慶大學、重慶理工大學、重慶環境科學研究院等單位成立協同創新中心,發揮各單位的優勢,對整個集成技術進行優化提升研究。
從無到有,從引進技術到原始創新,重慶站在了全國爐排式焚燒技術研發的前端,已成為國內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的重要研究基地。“資源共同投入、技術有限獨享”的協同創新模式,打響了“研發、中試、産業化”一體的全流程協同攻關“組合拳”。
關鍵詞:走向市場
助推協同企業發展壯大 國內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
技術研發並不是協同創新中心唯一使命,科研成果産業化應用正是協同創新中心終極目標。
目前,該協同創新中心研發專利和中試基地有力助推了重慶垃圾發電企業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爐排式垃圾焚燒爐裝備製造商和全球一流企業。
作為協同創新直接“受益者”,企業通過協同創新中心的成果轉化不斷壯大,目前已形成2個核心技術工程公司和多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公司,建成全球最大的垃圾焚燒爐總裝基地,相關技術成果已應用於廣東、江蘇、山東、四川、重慶等地84個城市,建成182條生産線,年處理垃圾約3000萬噸,國內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
同時,垃圾焚燒關鍵技術與裝備還成功出口到美國、德國、泰國、印度、埃塞俄比亞等國家,填補了我國垃圾發電技術及裝備出口的空白,踐行了國家“一帶一路”倡議。
研發成果助推企業近3年實現銷售收入65億元,獲得了顯著的直接經濟效益。
“技術的持續創新永遠在路上”。近年來,該協同創新中心還在已有的機械爐排式生活垃圾焚燒技術基礎上,瞄準國際上的技術前沿,研發出城市生活垃圾氣化燃燒處置技術,成功搶佔國際上關於新一代垃圾處置技術研發的制高點。該技術研發得到了重慶市科技攻關項目、美國公司等的經費支持,並於2015年建成了10TPD機械爐排式垃圾氣化燃燒中試生産線。
從中試的情況來看,該生産線能夠連續、穩定地産生合成氣,相比傳統的垃圾焚燒技術而言,預計減少煙氣排放超過30%,提高燃燒效率50%以上,平均每噸垃圾能發電500千瓦時左右。
目前正計劃建立示範性生産線,為新一代更清潔、更高效的垃圾氣化技術大規模産業化打下更好的基礎。
關鍵詞:以人為本
建垃圾焚燒發電技術領域的人才“孵化池”
協同創新,表面上看是校企之間的牽手,形式上是研發資源的匯聚,實際上則是人與人之間的合力。
無論哪一種技術研發,都離不開創新人才的支撐。
基於這樣的理念,重慶科技學院在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時最根本的立足點就是以人才引進、培養為根本,打造國內垃圾焚燒發電技術領域的重要人才培養基地,同時推進自主創新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最終支撐重慶乃至全國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垃圾資源化處理研發與産業基地、人才培養基地。
目前,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協同創新中心已建有國家環保部工程中心、哥倫比亞大學地球中心中國分中心和兩條垃圾焚燒及氣化燃燒中試生産線等科研教學平臺,科研教學儀器設備價值6000余萬元,辦公和試驗場地面積達4500平方米。
築好了人才“孵化池”的硬支撐後,該中心培養鍛鍊了一批國內該領域的高水準專業技術人才隊伍。
近年來,10名中心骨幹成員晉陞為教授,吸引5名博士加盟,其中海外留學博士2名。培育出2013年及2014年重慶市“百名工程技術高端人才”各1名。新增重慶市教委創新團隊1個。現有研發人員35人,其中包括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日本三重大學等院士及巴渝引智計劃專家。
作為國內垃圾焚燒發電技術領域的重要人才培養基地,每年為協同單位及國內同類企業輸送人才近200名;吸收數十名熱能與動力、機電工程等專業研究生、本科生直接參與研發、實驗;承擔各相關專業的畢業設計、技能訓練等工程實踐環節的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協同創新中心內的員工培訓、深造也在中心執行。
人才聚力是協同創新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重慶科技學院以“深度融合、權益共享、注重實效、追求卓越”為發展理念,探索出了高效的協同創新運行模式,為更多高校和企業的人才協同創新搭建更大更高的平臺。
關鍵詞:應用轉型
以辦學實力為後盾驅動中國環保産業升級
重慶市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協同創新中心的發展勢態與研發成果折射出的正是重慶科技學院應用轉型發展之路。借力科研展現高水準人才培養實力,重慶科技學院也因此獲得中國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副理事長單位、重慶市屬高校轉型發展聯盟理事長單位。協同創新中心要取得更好的發展,離不開學校的應用轉型。
目前,該校設有13個教學院(部)、50個本科專業、2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領域,擁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萬餘人。建校65年來為我國石油、冶金行業和重慶區域培養了12萬名合格人才,並在石油與化工、冶金與材料、機械與電子、安全與環保等領域形成鮮明特色。
主動融入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積極推進轉型發展,該校著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連續7年保持在90%以上。
該校堅持行業性、地方性、開放性應用型辦學宗旨以來,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協同創新中心正是産教、研教深度融合的重大成果,真正做到了校校協同、校企協同,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方面集聚人才。
以不斷提升的辦學實力為後盾,協同創新中心發展前景無限。
據介紹,該中心將進一步提升服務企業的能力,重點優化不同地域垃圾焚燒發電廠的運營技術,提升環境效益、管理效益,解決好企業實際問題。同時積極主動到行業企業中去尋找需求,找準合作點,拓展研究方向,重點開展油泥、污泥、生活垃圾等多類廢棄物協同處置技術研究。
另外,該中心還將持續優化合作機制,以服務垃圾焚燒發電行業企業為核心,打造優秀研發團隊,並深度融入行業區域發展。結合重慶市“6+1”産業發展規劃,將智慧化、大數據、“互聯網+”理念與技術融入垃圾資源化以及多類廢棄物協同處理全流程、全産業鏈,主動、切實融入重慶地區,進而輻射到全國的裝備、環保、信息産業發展中。
恰如重慶科技學院原校長嚴欣平所言,學校將一如既往全力支持協同創新中心發展,在人財物方面給予充分保障,打造人才聚集高地、科研創新高地,建設高水準的協同創新中心。(王小寒 圖片由重慶科技學院提供)
協同創新中心授權發明專利
序號 | 專利名稱 |
1 | 多列分段驅動複合式生活垃圾焚燒爐 |
2 | 兩段式垃圾焚燒爐 |
3 | 複合式爐排焚燒爐一次風供風裝置 |
4 | 分段驅動複合式爐排系統 |
5 | 橫向錯開佈置的焚燒爐爐排 |
6 | 具有橫向運動的往複式爐排系統 |
7 | 一種頭部凸臺橫向、前後錯位佈置的焚燒爐爐排 |
8 | 順逆推爐排綜合系統 |
9 | 垃圾焚燒爐用爐排組 |
10 | 複合爐排裝置 |
11 | 垃圾焚燒爐用複合爐排組 |
12 | 帶多刀刃凸臺的爐排片 |
13 | 頂面存在高度差的爐排片 |
14 | 順逆推爐排綜合導軌裝置 |
15 | 焚燒爐爐排橫向錯開佈置及補償裝置 |
16 | 複合爐排結構參數匹配調節裝置 |
17 | 垃圾發電預處理系統 |
18 | 垃圾風選分類系統 |
19 | 均勻布料裝置 |
20 | 具有烘乾功能的垃圾焚燒給料裝置 |
21 | 內藏式垃圾焚燒給料裝置 |
22 | 臺階烘乾式垃圾推料裝置 |
23 | 一種高速離心式霧化器的霧化盤 |
24 | 一種雙級霧化式高速離心霧化盤 |
25 | 一種用於煙氣凈化處理的高速離心式霧化器霧化盤 |
26 | 一種用於垃圾焚燒發電爐排的耐磨耐蝕抗氧化合金 |
27 | BP神經網絡在S7-300系列PLC中的實現方法 |
28 | 利用垃圾氣化焚燒合成氣的鍋爐發電系統 |
29 | 可回收滲濾液的垃圾焚燒推料裝置 |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