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上市險企上半年保費收入超9千億
原標題:上市險企上半年保費收入超9千億 壽險競爭格局還將生變
四家A股上市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已經悉數披露上半年保費收入情況,合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9116.88億元,同比增長21.28%。
在一片漲聲中,上市保險公司陸續交出今年上半年的答卷。
截至目前,四家A股上市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已經悉數披露上半年保費收入情況,合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9116.88億元,同比增長21.28%。
具體而言,中國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3462 億元,同比增長18.3%;中國平安原保險保費收入3411.49億元,同比增長32.91%;中國太保原保險保費收入1631億元,同比增長24.13%;新華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612.39億元,同比下降13.79%。
近年來,在中小保險公司黑馬頻出的競爭態勢下,上市保險公司的發展壓力不言而喻。安永最新發佈的《2016-2017保險業風險管理白皮書》顯示,目前,保險業競爭加劇,激烈的競爭態勢已從第二梯隊擴展到第一梯隊。不過,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資産驅動型保險公司面臨著業務結構轉型的迫切需求,預計保險業還會發生顯著性的格局變化。
這對率先完成轉型、追求價值增長的上市保險公司而言,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國壽集團董事長楊明生在其上半年經營形勢分析會上強調,調整優化業務結構,把提升價值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逐步實現規模取向到價值取向的轉型,堅持“重價值、調結構”不動搖。
不過,行百里者半九十,實現價值增長僅是跑贏上半場。上市保險公司如何繼續保持、擴大領先優勢,需要圍繞“金融服務實體、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主題,探索保險産品、銷售服務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如數字化、科技化、智慧化或將成為競爭的關鍵。
壽險競爭格局還將生變
上市保險公司壽險業務增速高於財險,價值增長特徵明顯。上半年,平安人壽、平安養老、平安健康的原保險保費收入分別為2265.16億元、102億元、9.8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38.67%、10.41%、216.13%。平安壽險的個人業務保費收入2278.3億元,其中新業務保費收入987.6億元。
太保壽險原保險保費收入1105.51億元,同比增長34.43%。太保壽險個人客戶業務保費收入1069.5億元,其中代理人渠道保費收入981.72億元。代理人渠道新保業務保費收入364.4億元,期交保費收入352.39億元,佔比高達96.7%,保費結構持續優化。
在轉型中的新華保險,受保費結構調整、銀保渠道躉交保費下降影響,原保險保費收入增速呈現負增長,但是上半年同比下降13.79%的降幅已經有所收窄。保監會數據顯示,1-5月,新華保險每月的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降幅在17%-30%的範圍內,基本呈現逐月遞減的態勢,6月單月的原保險保費收入110.85億元,環比增長71%,同比增長8.56%。
究其原因,與新華保險續期保費增長不無關係。此前,新華保險董事長兼CEO萬峰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時表示,其要建立續期增長模式,即依靠續期保費增長,推動總保費增長。“2015年,新華保險續期保費收入160億元,2016年完成230億元,2017年預計280億元。如果這些業務按照目前繼續率88%,甚至退一步70%計算,也是將近500億元的續期保費收入。”
萬峰在新華保險上半年經營分析會議上表示,新華保險要在今年年底基本完成轉型任務,明年開始進入發展期,形成新的發展態勢。目前,新華保險的轉型發展已經初見成效,但是轉型基礎尚待加強。從外部市場環境來看,從嚴監管成為行業常態,轉型發展成為行業趨勢,競爭領域將更加趨於集中,壽險行業的競爭格局也將發生變化。
對於壽險市場格局可能産生的變化及影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面對現有的監管環境,大型保險公司壓力相對較小,因為其已擁有成熟的個險隊伍,價值型業務佔比較高;中小保險公司尤其是中短存續期産品佔比較高的公司壓力相對較大,這些公司主要依賴銀保渠道,個險隊伍剛剛起步,現金流壓力不小。在這種形勢下,大型保險公司優勢更為顯著,這在市場份額上將會出現明顯表現。不過,從長遠看,評判保險市場發展情況的依據不在於市場份額或競爭力的差異,而在促進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制度和規則是否更加健全。
主動下調車險業務佔比
在財險上,上半年,平安産險和太保産險原保險保費收入都有不同程度增長。其中,平安財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034.4億元,同比增長23.5%;太保産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525.6億元,同比增長6.9%。
對於最為引人關注的車險業務,兩家財險公司雖然雙雙實現增長,但是在其全部業務中佔比下降。具體而言,平安産險車險保費收入802.6億元,同比增長13.6%,佔全部業務保費收入的77.6%,去年同期佔比84.3%,佔比下降6.7個百分點。
太保産險車險保費收入394.48億元,同比增長4.76%,佔全部業務保費收入的75.06%,相較去年同期略降1.5個百分點。此外,國壽財險公司非車險業務保費收入佔比同比提升4.6個百分點。
對此,一位上市保險公司財險業務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稱:“大型保險公司都在主動調整業務結構,提高非車業務佔比,車險業務佔比下降符合預期。車險業務競爭激烈,上行空間相對狹窄。一些保險公司為了追求規模,在明知虧損的情況下依然不得不做車險業務。其實,從國際經驗看,國內車險業務佔比也是過高。”
前述提及安永發佈的報告顯示,2016年,車險業務保費收入共計6834億元,同比增長10%,佔財險公司保費收入的74%,但是納入統計的60余家財險公司中,僅有14家承保盈利。 從利潤分佈的情況看,車險業務的承保利潤依然主要來自於財險“老三家”,即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三家車險業務承保利潤高達110億元。
該上市保險公司財險業務負責人認為,以企財險、家財險為主的財險業務利潤空間相對較大,並且能夠較好體現保險參與社會管理職能,與國家發展戰略密切相關,具有一定發展前景。在車險二次費改以及市場經濟結構不斷調整的背景下,各家財險公司將會積極謀求差異化的市場戰略。
安永亞太區保險業主管合夥人趙曉京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非車險業務的發展情況與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監管政策扶持以及財險公司轉型需求密切相關。例如,在財政補貼農險的政策支持下,農險保持快速發展,各家保險公司紛紛推出農險區域試點;責任險在政府職能轉變的過程中,起到了保險參與社會管理的作用,幫助政府有效減少公共事故發生的概率或挽回公共事故導致的損失。
科技化是競爭關鍵
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發現上市保險公司壽險、財險業務領先優勢明顯,但這僅意味著上半場的領先,而數字化、科技化、智慧化或將成為下半場加速發展的關鍵因素。當然,價值增長是保險公司發展的基礎和核心,金融科技是手段和途徑,後者服務於前者。
對此,上市保險公司已經形成共識。楊明生在國壽集團上半年經營形勢分析會上指出,要把科技放在更為重要的位置,做好人工智能領域佈局,推進智慧移動互聯基礎建設,利用智慧移動互聯推進金融産品、銷售支持和商業模式創新,組建中國人壽金融科技平臺。
據悉,國壽集團與百度已就人工智能、機器人、智慧投顧等方面進行了多次接洽,並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車聯網等技術領域開展合作,並將進一步探討共同成立泛互聯網基金等相關領域事宜。
此前不久,中國太保的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2017-2019年發展規劃,其中明確提及圍繞創新數字體驗、優化數字供給、共享數字生態三大目標,實施數字太保戰略舉措;打造 C 端(客戶) 、B 端(渠道用戶)、E 端(內部員工)三大數字化應用産品,通過去層級、去仲介、去行政化,實現業務模式創新和流程再造。例如,太保壽險向行銷員提供的投保契約工具“神行太保”,已經實現個險新保出單全覆蓋。
與其他保險公司相比,中國平安在這一領域的發展更為迅猛,其已在雲服務、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佈局,並提出打造更加強大的、開放式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近期,中國平安更是首次全面披露了五大創新科技,包括人臉識別技術、聲紋識別技術、預測AI技術、決策AI技術以及平安區塊鏈技術等。
總之,有機遇更有挑戰,如果不能順應互聯網的趨勢,就會面臨市場淘汰壓力。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明晰的是,價值增長、用戶體驗始終是保險公司經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金融科技應用的核心;離開價值增長、用戶體驗,金融科技應用將會成為空中樓閣,無法真正滿足用戶需求、市場期待,更無法為自身經營帶來價值。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