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民生>正文

用理想照亮農村留守兒童的未來

2017-08-08 09:23:17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劉詩揚 | 責編:石麗敏

【社會民生 列表】用理想照亮農村留守兒童的未來

  農村留守兒童在重慶科技館學習新知識,感受現代科技的魅力。

  在“寒門難出貴子”言論大行其道的當下,農村留守兒童的未來牽動人心。成長于農村的他們,究竟如何才能在未來的學業競爭、就業競爭、社會競爭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標?

  3年前,重慶市武隆團區委獨闢蹊徑,抓住農村留守兒童在新知、眼界、格局等領域普遍缺失的現狀,打造出以理想為突破口,“一對一”跟蹤幫扶並貫穿孩子整個成長期的方案。

  3年來的持續幫扶實踐證明:理想可以穿透現實,理想也可以照亮農村留守兒童的未來。

  山裏孩子上起國際關係課

  “英國大笨鐘位於倫敦的威斯敏斯特,它的名字其實只是來源於英語Big Ben的漢語音譯……”7月14日上午,一堂課正在進行,內容涉及世界地理、歷史、文化、風俗等。假如忽略授課地點、講授者和聽課人,這會是大學裏一堂很普通的課。

  然而這並非大學課堂。講課的地點,在武隆區浩口苗族仡佬族鄉中心小學校;授課老師是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講師;聽課學生是該小學的50名學生。

  這門課叫《做有國際視野的小學生》,是武隆團區委組織開展的“關注留守兒童·理想與未來”幫扶活動的一部分,參與的小學生,大多是農村留守兒童。

  “從埃及神廟到瑪雅文明,從工業革命到航天探索,我希望以此向這些留守兒童展示一個有別於他們的生活圈,但又真實而多彩的世界。”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講師李智婧笑言,給一群小學生講授國際關係學,這還是平生第一次。

  “坦率説,我們開設這樣的課程,最初的確引來一些不解。”作為組織方,武隆團區委負責人陳正爐坦言,有人認為小學生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對這些太過宏大的課程根本聽不懂。

  然而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課程中,50名小學生無一要求上廁所,甚至下課後孩子們還不願離去。

  “我只能説,這是一個奇跡。”校長田仁衛對此發出感嘆。

  交給農村留守兒童關於理想的選擇權

  田仁衛口中的“奇跡”,不單指這堂課上這群小學生們表現出的高度專注與紀律性,而是更多源於上課前後孩子們關於理想的選擇變化,給他帶來的強烈震撼。

  上課前,組織者給所有孩子發了一張白紙,讓他們寫出自己的理想。然而收上來的答卷令人大跌眼鏡。

  原來,這些農村留守孩子大部分的理想,總結起來只有兩個字:找錢(或掙錢)。

  “説實話,我不吃驚。”看著這些字跡稚嫩的答卷,田仁衛的臉上充滿苦澀與無奈。

  “留守的孩子非常早熟,他們都很清楚父母外出打工是為了賺錢,所以孩子們對錢有著異乎尋常的複雜情感。”田仁衛表示。

  然而,當兩個多小時的課程結束後,組織者再次要求孩子們重新選擇理想時,諸如“旅行家”“美食家”“宇航員”“週游世界”“畫家”“翻譯家”等答案全部出現。

  “娃娃們那興奮的聲音,我聽得出來,他們心裏理想的種子真的發芽了。”當了20年老師的田仁衛表情有些激動。

  事實上,據武隆團區委調查統計,該區農村留守兒童父母一年回家一次的佔55.8%,兩年回家一次的佔38.9%,三年或以上回家一次的佔5.9%。接近九成的孩子對成長環境持不樂觀態度,理想對他們而言,就是以金錢來衡量。

  “宇航員並不比廚師高貴,但關於理想,我們有必要交給他們完整的選擇權。”在陳正爐看來,農村留守兒童的理想與其成長環境息息相關,因為“環境會影響選擇”。

  他認為,目前有一種説法叫“寒門難出貴子”,但農村學生無論是智商還是學習刻苦程度,都不遜於任何人,顯然問題另有癥結。

  “寒門學子在高考競爭和未來競爭中,最缺的恰恰是看待世界的眼光和境界,以及緊跟時代的新知識和新技能。”陳正爐表示,正是基於這樣的出發點,3年前他們決定啟動“關注留守兒童·理想與未來”幫扶活動。

  長期幫扶點亮孩子的理想之光

  與一般幫扶不同,“關注留守兒童·理想與未來”幫扶活動,著重于對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的安全感缺失、知識面單一、視野狹窄、理想蒼白等涉及到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不足,量身定制幫扶計劃。

  更為重要的是,這項幫扶採取的是貫穿孩子們整個成長期的長期跟蹤幫扶計劃。

  為解決留守兒童安全感缺失問題,武隆團區委整合社工、志願者等,以“一對一”的方式對100名留守兒童進行心靈關懷長期幫扶,確保做到每週打一次電話、每月改一次作文、每季度過一次集體生日。

  農村生活條件有限,許多孩子至今沒見過火車,於是武隆團區委就利用節假日組織農村留守兒童前往主城參觀高鐵車站和重慶科技館、乘坐輕軌。

  “我的夢想是環遊世界,去各地旅行……為了這個夢想我會堅持到底的,等著我!”這是留守兒童董佳華(化名)在一篇名為《我的夢想》作文中寫下的心聲。

  而就在3個月前,同樣是這個孩子,在作文《我的爸爸媽媽》中,還深深沉浸在兩年都見不到父親的哀傷中。

  除了“一對一”的長期關懷,武隆團區委還開展了“四點半課堂”“七彩假期”留守兒童志願服務等一系列活動,以學習新知識、開闊視野的方式,漸漸熏陶留守兒童的心。

  針對逐漸成長的留守青少年,他們採取“團幹部+社工+志願者”的方式,利用武隆本地返鄉大學生資源,每年組織不低於100名大學生志願者走進學校、鄉村,開展“逐夢未來”高考交流會、高考志願填報輔導、“陽光未來·助力扶貧”等志願服務;另外積極對接高校大學生“三下鄉”團隊到武隆開展社會實踐,走進鄉村關愛留守兒童,近兩年就有來自市內外的31支高校大學生“三下鄉”團隊參與各類幫扶活動。

  他們幫助留守青少年學習IT信息技術等新知識,同時介紹高校特點、專業填報等信息,並傳授大學中的學習計劃,引導求職就業和職業規劃。

  “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改變農村孩子每當遇到高考志願填報、畢業求職時,就茫然無措的困境。”長期參與團區委志願活動的武隆大學生聯誼會發起人、聯誼會團委書記曹瀝丹説。

  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間,在重慶市武隆團區委的幫扶下,共有95名留守青少年最終考上大學。其中,有近30名留守青少年考上“985”或“211”重點高校。

  “理想可以穿透現實,理想也可以照亮未來。”陳正爐動情地説,經過這幾年的摸索實踐,我們發現只要持續不斷地關愛幫扶,農村留守兒童完全可以成為社會優秀人才。(記者 陳波)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