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區縣>正文

萬州國稅:修好致富路 助推幫扶村脫貧奔小康

2017-08-09 16:39:02 | 來源:新華網 | 編輯:劉詩揚 | 責編:石麗敏

  七月的萬州,如炭火炙烤著大地。臨近中午,重慶市萬州區高梁鎮康勝村第一書記、第四批全國稅務領軍人才周洪波正坐在壓彎枝條的李子樹下,和村民李福坤一邊聊致富經,一邊等進村收購李子的水果商販。

  周洪波不時抬頭看一眼李子園旁寬敞的公路,這條彎彎曲曲沿山而建的嶄新公路,搭建起大山與城市的聯繫,連接起山區農民致富的渴望和外界市場的需求,托起了精準扶貧的重任。

  幾年前,李福坤就瞄準晚熟脆李熱銷的商機在堂屋後的山坡上栽了20來棵李子樹。兩三年過去,當初的小樹苗進入盛果期,一棵李子樹差不多能産近七八十斤果子,20多棵樹一年下來就是近1500斤。按當時的市場價,1斤李子5-10塊錢,1500斤李子就能收入近1萬塊.這對在家務農的李福坤來説,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了。看著滿樹的果子,李福坤既高興又發愁。高興的是樹上的李子即將變成鈔票揣進腰包,愁的是村裏公路窄,一般的貨車進不來,水果商販不願到村裏收果子,只能自己一背篼一背篼背到城裏的市場上去賣。但這種肩挑背扛的方式既費時又費力,而且由於雨水較多,很多果子還沒採摘就生蟲爛在樹上了。這讓李福坤很是著急,辛辛苦苦施肥澆水、鋤草打藥,前前後後忙活兩三年,眼看滿樹李子即將得到回報,卻因為道路不通貽誤了售賣時機,把前期投入全給賠了進去。

  這是2016年周洪波從萬州區國稅局到康勝村就任第一書記最先了解到的情況。一上任,他便組織了一次院壩會,請眾鄉親説説自己的困難和最想得到幫助的地方。

  很多村民針對村裏的道路問題抱怨:“公路不好,農忙時拉點化肥農藥要費好大神”“建房的材料拉不進來,磚瓦還是請人背進來的”“收水果的貨車進不來,家裏種的水果全爛在了樹上”……對村裏道路的毛病,和周洪波一同入村的萬州區國稅局結對幫扶駐村工作組的同志可以説深有體會。來村委會的路上,恰好遇到一輛迎面駛來的三輪農用車,怎麼錯讓都無法直接通過,還是最後把車退到300多米外的臨時交匯處才順利通過。

  然而,修路是個大工程,落到實處還真不是件容易事。村兩委班子過去並非沒有意識到道路暢通對村裏發展的重要性,但説一千到一萬,最後還是錢的問題。村裏沒錢,村民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如何妥善解決修路資金,又不額外增加村民負擔,才是“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組要解決的核心癥結。為解決修路的資金問題,扶貧辦、高梁鎮、結對單位萬州區國稅局,能想的辦法都試了一遍,最後總算在沒增加村民一分錢負擔的前提下,籌齊修路款,讓鄉親們期盼已久的“小康路”動了工。周洪波帶領駐村工作組的同志測距離、選路基、算材料、計工時,天天泡在路上。

  一年過去,總共15.7公里的雙向兩車道出村公路和20公里的人行便道竣工驗收,人行便道通往每家每戶,一條條彎彎曲曲、四通八達的柏油路將家家戶戶串聯起來,鄉親們再不用為進出村不便發愁。

  “要致富,先修路”,這句大白話蘊含的樸素道理正在康勝村這個三峽庫區的小山村真實演繹。自從村裏公路修通後,鄉親們幹事創業的膽子大了、熱情足了,李福坤在原來20多棵李子樹的基礎上,將屋後一大片荒地全部承包下來,全部種上了李子樹,建成近5畝的李子園。用他自己的話説:“趁著腿腳還利索,也像人家説的,實現有一個果園的夢想”。

  而更讓村裏人驚喜的是,過去聞“高梁康勝”之名就望而卻步的城裏企業也漸漸走進這個小山村,在村裏投資建項目。前不久,3家農業企業先後投資270多萬元,建成300畝核桃基地、300畝生態休閒農業種植基地和200畝的晚熟脆李基地,預計全面挂果銷售後,將為全村提供80多個就業崗位,增收130多萬元。正如前來考察的馬昌李子核桃基地李姓負責人所説:“康勝村,地是塊好地方,但過去道路不通,進出不便,投資阻礙太大。現在路修好了,正是開發這片‘處女地’的好時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當初,“第一書記”在與村兩委勾勒發展方向時,描繪出依託貝殼山旅遊開發,結合中高海拔和土壤土質特點,大力發展生態種養殖、中草藥種植的生態發展藍圖。這些年,背靠的貝殼山深林公園開發速度加快,來休閒度假、養生避暑的人越來越多。但一墻之隔的康勝村卻沒有感受到旅遊開發帶來的實惠,大多數遊客過村口而不入,甚至不知道有康勝村這個地方。這一是由於村裏道路不通、往來不變,二是發展落後、沒有什麼拳頭項目,打不響名聲。

  如今,伴隨腳下這條公路的建成,村裏生態開發的步子也大大加快,一批過去想都不敢想的項目上馬成型。春天看花、夏天吃果、秋天採摘、冬天吃農家菜,四季皆有度假休閒的好去處。看到村裏的變化,老支書朱義發由衷地感慨:“其實我們村離城區只有20公里,但過去就是沒人願意來。自從路修好後,村裏變化很大。週末到村裏吃農家菜、做農家人、體驗鄉村生活的人越來越多,很多在廣東、江浙一帶打工的人都陸續選擇回鄉創業。”

  而談及今後的發展,在李子園嘗到甜頭的李福坤又有了新的想法:“聽説城裏人現在愛到農村耍,我正準備辦一家農家樂,也讓城裏人嘗嘗我家祖傳的手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