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豐都 解決用水大問題 長短結合助增收
三建鄉優質水稻基地。
(本欄圖片均由豐都縣三建鄉提供)
重慶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大多處於深山峽谷之中,路途遙遠,但其中有這麼一個“另類”,它距離重慶主城只有一個半小時,距離縣城只有半個小時,還毗鄰著國家濕地公園、水利風景區。坐擁相對優越的區位條件,卻被列入了深度貧困鄉鎮序列之中,原因何在?
9月18日,記者來到豐都縣三建鄉,一探究竟。
後發優勢難抵先天劣勢
外出務工收入不穩
一條並不寬敞的水泥路構成了鄉場的主幹道,道路兩旁的房子既無風貌改造,也無粉刷修飾,看上去灰撲撲的,有些門窗還殘缺不全。
串起鄉里6個村的主幹道也坑洼極多,寬度大多不到4米,且沒有安裝防護欄,著實讓人有些心驚膽戰。
“2013年底,重慶北到豐都的動車開通後,從我們鄉到主城只要一個半小時,進入性雖然不差,但這個後發優勢抵不上惡劣自然環境帶來的先天劣勢。”三建鄉黨委書記廖海江告訴重慶日報記者。
三建鄉是全市實施整體避險搬遷的4個鄉鎮之一,危岩時刻威脅著場鎮。自2010年市裏做出了整體避險搬遷的決定之後,老場鎮建設就趨於停止,場鎮還維持著7年前的面貌。
三建鄉的海拔從200多米直到1200多米,從河谷往山上爬升特別明顯,遠遠望去,公路挂崖邊,田土豎起來。
這樣的地形,修路特別難。全鄉7村1居委中,有6個村僅靠一條水泥路出行,長年累月各種車輛碾壓,早已破舊不堪,通行性較差。
全鄉現有耕地1.4萬餘畝,其中15度以下耕地僅有3620畝,加之喀斯特地貌帶來的蓄水、保水能力弱等問題,給群眾的生産、生活都造成了很大影響。
於是,大部分群眾都選擇了外出務工,多在浙江一帶搞拆遷,沒有多少技術含量,收入也不穩定。2016年,三建鄉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9元,居豐都縣末位。
牽住脫困牛鼻子
解決用水大問題
這樣一個深度貧困鄉鎮的脫貧之路怎麼走?三建鄉給出的答案是從基礎設施抓起,缺啥就補啥。
作為典型的望水興嘆地區,過去兩年,三建鄉利用項目資金新建微水池71口,整治渠堰21公里,新建了一個自來水廠,全鄉有集中供水點15處,覆蓋群眾約5000人。
在紅旗寨村一社,村民王波的灶房裏,一口大缸接滿了乾淨的自來水。
紅旗寨水廠幾個月前投入使用,日供水能力500噸,為當地村民解決了用水這一大難題。過去,村民們用的是從水池裏接出來的水,水質不佳,有味道,怨言頗多。但是,一旦連續幾天不下雨,水池裏的水用光了,村民們又開始“懷念”起那些有味道的水。
脫貧攻堅開始以來,三建鄉將基礎設施建設放到重要位置,其中人畜飲水和灌溉又是放在第一位的大事,建成投用了包括紅旗寨水廠在內的一大批水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老百姓的用水條件。而被市裏列入深度貧困鄉鎮進行幫扶後,該鄉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找水工作。
“我們初步選定在鄰近的南天湖鎮廠天壩村修建一個120萬立方米的中型水庫,在夜力坪村新建1座10萬立方米的水庫,並引龍河鎮崇實水庫的水到魚泉子村,配套建設水渠管網、供水站等,徹底解決全鄉水源難題。”廖海江表示。
發展鄉村旅遊
實現農民增收
聽聞有人來鄉里採訪,雙鷹壩村村民委員會主任陶小平,主動提出帶重慶日報記者去村裏轉轉。跟著他,重慶日報記者來到了雙鷹壩村的一處山谷裏。這個名叫雙鷹河峽谷的地方,小河潺潺,半山的崖壁裏,還有幾個溶洞,科考探明有十幾公里深,一直通到南天湖景區。
“我一直覺得這裡的景色挺好的,想打造一個景點,但是需要找到投資者。”陶小平説,只要這裡能開發出來,老百姓不管是搞農家樂還是賣土特産品,增收的機會都比現在多得多。
陶小平的想法,代表了三建鄉下一步的發展思路:發展鄉村旅遊,實現農民增收。
事實上,三建鄉夾在雪玉洞與南天湖兩大景區之間,毗鄰龍河國家濕地公園和龍河谷水利風景區,發展旅遊具有一定的優勢。
“好好利用現有的資源,應該能夠將看點變為景點。”廖海江説。比如雙鷹河峽谷,旅遊界相關人士考察後,認為這裡完全具備打造4A級景區的條件和資質。
與雙鷹河峽穀類似,該鄉以新場鎮為中心的半小時車程範圍,還可以開發出魚泉子休閒垂釣、石龍門石林獵奇、廖家壩登山體驗等鄉村旅遊景點。
産業佈局需長短結合,旅遊開發畢竟需要一定時間,因此近年來鄉里也利用扶貧資金髮展起了筍竹、花椒、核桃、豬腰棗、板栗等産業,提高貧困群眾的自我“造血功能”。明年,該鄉還將發展筍竹8000畝,使其成為帶動群眾增收的主導産業。(記者 顏安)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