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區縣>正文

石柱小辣椒做成大産業

2017-09-22 09:19:55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劉詩揚 | 責編:石麗敏

【區縣聯動】【石柱】石柱小辣椒做成大産業

9月11日,譚妹子辣椒加工廠工人正在將新鮮辣椒進行烘乾處理。

記者 夏琳 攝

  9月,又到辣椒豐收季,重慶石柱縣下路街道上進村的辣椒火紅一片,在烈日下顯得格外喜慶。11日一大早,上進村高興組的譚春福就帶著老伴兒,拉著4大麻袋辣椒趕往村委會——三紅辣椒專業合作社的收購車正在那裏等著他們。

  “今年辣椒收成好,這個月已經賺了一萬四了,到收成結束,今年最少得賺兩萬塊。”坐在三輪車上,譚春福沉浸在豐收的喜悅裏,算起賬來也透著一股高興勁兒。

  地處渝東南武陵山區的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是國家扶貧重點縣。近年來,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小辣椒成了帶動當地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大産業。如今,石柱已經變身為全國有名的辣椒生産縣,全縣辣椒種植面積30.3萬畝,被稱為“中國辣椒之鄉”。當地85個貧困村中,有33個村都在這一主導産業區內。

  “辣椒股權”助農脫貧致富

  前幾日,儘管石柱各地雨水不斷,47歲的劉洪成卻仍整天撲在自家5畝辣椒地裏。辣椒豐收了,他和妻子從早忙到晚,“累是累了點兒,但是心裏高興。”

  劉洪成家住三河鎮紅明村中林組,一家4口都靠土地養活,以前主要種玉米和水稻,家庭年收入不到3000元,加上妻子患有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服藥,兩個兒子要上學,日子過得讓人發愁。

  2015年,縣上和三河鎮的扶貧工作隊開始對劉洪成一家進行幫扶。劉洪成成了椒農,通過“辣椒股權”的形式,每年還能享受到固定分紅和效益分紅。

  像劉洪成這樣的貧困戶是怎麼享受到産業扶貧的“辣椒紅利”的呢?原來,近年來,石柱縣整合財政支農和扶貧資金,通過股權收益、基金收益、信貸收益等多種模式,將市場經營主體與貧困戶進行捆綁,經營主體、村集體、貧困戶分別按5:1:4持股,貧困戶可以通過持股分紅的方式實現增收,獲得穩定的長效收益。

  劉洪成所在的紅明村目前共有682畝辣椒。據紅明村村支書馬讚茲介紹,合作社對口幫扶的貧困戶目前戶均種植3畝辣椒,每畝産值在3000元左右;合作社還為每個貧困戶配股8000元,每個農戶每年的固定分紅加效益分紅合計不少於960元。

  目前,劉洪成家現有的5畝辣椒地,每年保底收入超過1萬元,如果加上縣裏給每畝辣椒地300元的補貼,加上他自己還種了1畝中藥材,以及辣椒專業合作社的配股分紅,一家人全年收入在2萬元以上。

  同樣的幾畝田,現在一年能掙這麼多錢,這是劉洪成以前沒有想到的。他打算用這兩年賣辣椒存下的錢修幢新房,“明年春節前一家人便可告別破舊的土坯房,住進一樓一底的新居了。”

  四大機制讓椒農吃下定心丸

  時值正午,在下路街道上進村村委會門前,譚春福正將辣椒過秤並裝上貨車,一旁的收購專員做著詳細的記錄。譚春福告訴重慶日報記者,以前在外打工奔波多年,吃夠了苦頭,近幾年回家後種植辣椒,可算嘗到了甜頭。

  事實上,從2006年石柱縣大力發展辣椒産業以來,一直在不斷探索實踐,如今已形成並完善了“産業服務、價格統籌、風險保障、市場管理”四大機制,有力地推動了辣椒産業發展。

  具體來説,就是推行合作社和訂單生産模式。合作社與鄉鎮(街道)簽訂基地建設合同、與農戶簽訂種植收購合同,繳納履約風險保證金,並在産前傳遞市場信息,産中指導技術、配送物資,産後收完收盡,椒農生産不愁、賣椒不愁。

  “辣椒專業合作社成立必須交5萬元保證金,若不按辣椒行業協會規定的價格收購,發現一次罰款1萬元。收購價由協會制定,可充分保證農民的利益。”縣農委主任羅偉説,在辣椒收購期間,縣辣椒行業協會根據市場信息確定全縣辣椒統一收購價格,同時根據市場波動隨時調整統一收購價格。當市場價格低於最低保護價時,執行最低保護價收購。

  與譚春福一樣,全縣許多椒農都隨著不斷發展壯大的辣椒産業,走上了脫貧致富路。如今,全縣3/4的鄉鎮種植辣椒、2/3的農戶吃著“辣椒飯”。

  截至2016年底,石柱的辣椒産業化已帶動7219個貧困戶種植辣椒2.6萬畝,2016年戶均辣椒種植收入超過1萬元。截至今年5月,全縣已審定辣椒産業扶貧項目48個,折股量化資金3918萬元,配股到戶1959個貧困戶,預計未來5年可實現戶均年增收12800元。

  搭上農村“電商快車”

  “我現在是坐在家裏收錢,安逸得很!”今年72歲的劉學富是下陸街道天泉村的貧困戶,因為患有風濕病行動不便,自家農産品常常銷售不便甚至滯銷。

  今年2月以來,對口幫扶天泉村的石柱三紅辣椒專業合作社成立了一個“譚妹子”微信銷售平臺。像劉學富這樣的貧困戶可以將自己的農産品放在平臺上去賣,合作社負責物流運輸,天泉村的貧困戶就此搭上了“電商快車”。

  “上個月我在網上賣農産品賺了1000多元,有辣椒、土雞蛋,還有我自己曬的幹豇豆。”劉學富説。

  “近年來,石柱著力培育了石柱辣椒、石柱黃連、石柱莼菜等一批競爭力強、知名度高的品牌農産品。但是,受交通運輸、信息不對稱等種種因素影響,不少農民的土特産成為滯銷貨。”石柱縣商務局局長錢林介紹。

  為實現特色農産品更好地“觸網”,石柱這幾年逐步建成了一個完善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體系。例如,在全縣31個鄉鎮(街道)孵化、培育200多個電商帶頭人;建設具有網上代銷代購、代收代發及其他增值服務功能的鄉鎮村電商公共服務站點182個,實現鄉鎮級服務站全覆蓋,村級服務站點覆蓋率為75%。

  同時,出臺了電商扶持政策,將農村電商物流服務功能融入電商服務站點,大部分站點實現了“農村物流+電商”二合一服務功能。

  “以前,土雞能不能賣出去,心裏完全沒有底。現在上網賣土雞,好賣價更高!”説起“觸網“後的變化,橋頭鎮的劉一君喜不自禁。

  在三星鄉石星村的電商服務站,站長付小麗賣的農産品有個統一品牌——“三星牌”,如三星香米、三星土雞蛋、三星水果等。去年,付小麗通過淘寶及微信平臺,為全鄉農戶銷售雞蛋5萬餘枚、香米50噸以上,月均營業額5萬元。

  據統計,今年1-8月,石柱縣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6.5億元,其中農副産品、民俗産品、鄉村旅遊産品等網銷額達2.8億元。(記者 劉薊奕)

  重報集團中央廚房出品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