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巫山 夯實産業根基 發力鄉村旅遊
9月6日,巫山縣雙龍鎮安靜村,位於長江支流大寧河小三峽滴翠峽內的魚頭灣,因這個大灣形似鰱魚頭而得名。記者 蘇思 攝
雙龍鎮位於重慶巫山縣西北部,距縣城水路里程15公里,公路里程60公里。全鎮以高山峽谷地形為主,幅員面積141.9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佔比高達75%,耕地面積僅佔18%,是重慶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
2014年建檔立卡時,全鎮20個村子中共識別出貧困村15個,貧困戶1203戶4082人,貧困發生率達13.37%。近日,記者在雙龍鎮採訪時了解到,該鎮通過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夯實産業根基,並依託當地豐富的旅遊資源謀劃第三産業發展,走出了一條適合當地發展的脫貧路子。如今雙龍鎮貧困人口已減至576戶2143人,貧困發生率也下降到7.02%。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記者到雙龍鎮時,該鎮黨委書記易前聰正在萬家村跟村幹部們交代扶貧搬遷相關事宜。
“雙龍鎮整個地形可以用‘一口歪著的鐵鍋’來形容。”易前聰介紹,雙龍鎮海拔在175—1800米之間,四週群山環抱,地勢東高西低,大寧河從鎮中蜿蜒而過,將整個鎮分為河東、河西兩個區域。
因山高坡陡,修路難度極大,2015年之前,全鎮各個村幾乎都沒有像樣的公路,村民出行基本靠步行。交通不便,加上本身耕地面積少,在農業生産方面,當地群眾也多是自給自足,無法靠此增收。
“都説‘窮則思變’,可現狀難以改變,那就只能走。”易前聰説,村裏有勞動力的中青年幾乎都外出打工了,只剩婦女、兒童、老人留守在家中。
為改變當地的貧困面貌,雙龍鎮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群眾脫貧信心。整合資金3206萬元,全鎮已硬化公路32.5公里,整修村級産業道路51條169.4公里,新修16條18.3公里,群眾出行難得到極大改善。
如今在雙龍鎮,摩托車已成為當地人出行必備的交通工具。“目前全鎮已實現通村通暢,但是通社道路及人行便道建設還有待繼續推進。”易前聰説,今年內將把全鎮剩下的56條通社道路全部打造成標美路。
“目前,我們正在全力改善群眾住房。”易前聰説,目前,雙龍鎮群眾住房還不夠安全,近年來雖已完成624戶的易地扶貧搬遷和165戶的C、D級危房改造工作,但全鎮仍有土坯房住戶688戶。對此,鎮上正在規劃建設微型集中安置點20個,屆時將根據群眾的意願,按照“應搬盡搬、應改盡改”目標,全面改善群眾住房安全問題。
增強産業“造血”能力
近年來,交通改善的同時,雙龍鎮也在中藥材、核桃、板栗等原有産業的基礎上,發展了脆李1萬餘畝、柑橘1000余畝,再加上傳統種植和養殖業,村民基本家家戶戶都有增收途徑。
但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原有的茶葉、板栗、核桃等産業後期管護難度大,新發展的脆李、柑橘等産業雖初具規模,但仍需幾年才能進入收益期。
為推動産業更好發展,增強産業“造血”能力,如今,雙龍鎮將全鎮産業進行了重新規劃,按照海拔劃分為高、中、低三個區域,制定了高山發展乾果、烤煙、中藥材,中山發展蔬菜、李子,低山發展柑橘的産業佈局,並打算分別增加李子、柑橘種植面積6000畝、1000畝。
“此前的産業都是村民自己發展,比較零散,不成規模,導致了管理不到位等問題。”易前聰説,下一步在産業發展方面要走市場化路子,鎮上將引進農業企業參與産業發展,然後讓村民以土地等形式入股,建立起企業與村民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這樣一來,村民除了有土地租金和務工收入,年底還可享受收益分紅,不僅村民收入得到保證,産業發展也能夠持續。
此外,在産業發展上,雙龍鎮還實施了“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派出村民到李子種植大鄉曲尺鄉以及鄉村旅遊發展較好的建平鄉,分別學習李子種植、管護方法和鄉村旅遊發展經驗。通過“取經”,目前雙龍鎮的李樹長勢良好,全鎮農家樂數量也有所增加。
據介紹,下一步,該鎮還準備鼓勵村民發展山地雞養殖,養山地雞不怎麼費勞力,而且這裡林地面積廣,養殖條件十分適合。這樣一來,村民又能夠增加一筆收入。
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雙龍鎮雖山多且陡,但是具有獨特的高山峽谷風光,又有大寧河流過,加之其地處國家5A級景區小三峽腹心地帶,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特別是一到秋季,在滿山紅葉的映襯下,更能凸顯出青山綠水的秀美。
隨著交通不斷改善,雙龍鎮決心大力開發境內旅遊資源,打造以鄉村旅遊為主導的立體經濟,讓群眾在家門口吃上旅遊飯。
現安靜村已在旅遊發展上初嘗甜頭。該村有一處景點名為魚頭灣,位於小三峽內,因形似鰱魚頭而得名。最佳觀景點位於該村三社的一座山上,從山上向下望,不僅可看到魚頭灣全景,還可俯瞰部分小三峽美景,不時從大寧河上開過的遊船,如同一條條魚在水中暢遊。
隨著魚頭灣近兩年聲名鵲起,安靜村變得不再“安靜”。村支部書記趙長保告訴重慶日報記者,現在平均每天有30多名遊客來到安靜村,而紅葉節高峰期每天近300人。借此,村裏已發展起了4家農家樂。
村民趙長華家就是其中之一。去年,趙長華利用自家的二層小樓辦起了農家樂,目前以餐飲為主,有床位3張。“我這裡每天都有遊客來光顧。”趙長華説,去年僅農家樂這一塊,就為他帶來近3萬元的進賬。
村裏有了人氣,在廣州打工的趙培宇也于2015年返鄉開始創業,購買了200多只孔雀,吸引遊客觀賞,去年共計收入5萬元左右。
“我們村一共八個社,旅遊資源主要分佈在一、二、三社。”趙長保説,村裏下一步的發展思路是,鼓勵一、二、三社發展鄉村旅遊,“到時候遊客來了總要吃飯,那麼其他社就著重發展種植和養殖業,這樣一來,就把第一産業、第三産業有機結合起來了。”
趙長保介紹,如今遊客漸多,為保證接待能力,村里正鼓勵村民開辦農家樂,只要對自家房屋進行改廁改廚,並通過驗收,還可獲得3萬元的補貼,目前已有5戶貧困戶有了發展意願。(記者 栗園園)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