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南川:發力鄉村旅遊 走出由黑轉綠的蝶變之路
葡萄園成為學生們的科普實驗基地
(南川區委宣傳部供圖)
過去的重慶南川區南平鎮是煤炭重鎮,全鎮擁有大小煤礦數十家。現在,因煤炭資源枯竭,煤炭企業關停,該鎮經濟正面臨著轉型發展。
由黑轉綠,走生態發展之路是南平鎮尋求出路的突破口。
因煤而興 因煤而衰
“百年南平,一煤獨大”。
煤炭曾是南平鎮立足的根本。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南平的後山煤礦、高壽橋煤礦、龍洞碥煤礦就很有名,到了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南平的煤廠以迅猛之勢,遍地開花,大大小小的煤炭企業有十幾家。
煤炭行情好的時候,南平鎮的工業經濟幾度成為鄉鎮發展的代表。
然而,煤炭越採越枯竭,煤礦越挖越深,南平鎮也變了——全鎮採空區密布,土壤層蓄水能力喪失,1.8萬畝耕地常年缺水。
缺水,讓豐收成為一種奢望。“種啥啥都長不好,只能將就過。”南平鎮玉龍村村民鮮思明告訴記者,玉米和紅苕基本上都用來喂豬,一年到頭除幹打盡,也就指望著年底賣豬的幾千塊錢。
玉龍村是南平鎮採煤的“重災區”之一,地陷、沉降時有發生,村民生活得提心吊膽,一刮大風下大雨就怕屋子垮,別人往屋裏躲,他們卻是往外跑。即便有些錢,也不敢建新房——因為這裡到處是採空區,新房也不能保證安全。
隨著煤炭價格的走低,加之開採難度大,煤礦入不敷出,紛紛關停。支柱産業走向沒落,鎮裏也開始尋求替代産業。
從地下到地面 從黑金到綠色經濟
“我們的目標是發展鄉村旅遊。”南平鎮相關負責人説。位於該鎮的神龍峽景區,是距離主城較近的漂流玩水好去處,年接待遊客10萬人次以上,足可以支撐附近村民發展農家樂。
村民何德文是較早嗅到商機的人。早在幾年前他就率先成立了何園農莊,近幾年每年年收入都達到了10萬元以上,引得周邊村民紛紛仿傚——短短幾年,距離神龍峽最近的永安村便發展起110家農家樂,多數村民都在景區的帶動下,成了這條旅遊産業鏈上的一分子,吃上了“旅遊飯”。
在昔日的採空區,替代産業也開始紛紛崛起。近日,記者在南平鎮紅山村看見,採空區不見了以往的荒涼情景,一個體驗式的休閒農莊呈現在世人面前。
老闆徐忠毅,以前是一名煤老闆,如今轉型發展農業。他説,“煤炭産業是夕陽産業,終究是被淘汰的對象!”農業賺錢雖然沒有煤炭來得快,但細水長流,時代在變,我們也要改變。”他的農莊面積約100畝,分為接待區、親子遊樂區、種植區幾個部分,目前農莊建設基本完成,將擇日開業。
適應發展潮流,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南平鎮不少曾經的煤老闆也逐漸明白了這個理兒,紛紛從地下向地面轉移。原高壽橋煤礦老闆楊家烈搞起了玻璃加工;原蓋石煤礦老闆練啟祥現在辦了一家生豬養殖場,年出欄生豬上萬頭,今年還流轉了天馬村500畝土地發展茶葉産業。
調産業結構 現代農業鼓“錢袋子”
在南平鎮看來,鄉村旅遊是帶動其他産業發展的源頭。“我們大力推進神龍峽旅遊綜合開發項目建設,打造集花卉觀光、濱水體驗、山鄉度假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度假旅遊目的地,著力擴大鄉村旅遊經濟帶;同時積極引導當地村民發展配套産業。”該鎮相關負責人説。
2013年,南平鎮引進重慶綠航母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發展茶産業。現在,紅山村五社、六社的土地都成為了茶園,一社、四社也規劃成為了茶葉展示中心。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在基地打工等方式,在家門口實現了增收就業。“在基地打工每天有六七十元的收入,加上土地流轉費,一年能收入2萬元左右。”村民陳仕福説,前年他還在貴州打工,眼看村裏茶葉基地越來越大,便選擇留下來。
在永安村,新近打造的葡萄園在這個炎熱的夏季吸引了不少遊客。“選擇這裡,最重要的原因是周圍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旅遊市場;其次,永安村的土壤富含硒元素,這裡的有機硒葡萄,每公斤硒元素可達40微克,是普通葡萄的10倍,産品品質有保障,自然不愁購買人群。”葡萄園投資者表示。
富硒葡萄、紅山茶葉是南平鎮調整優化産業結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該鎮依託生態優勢,在永安、雲霧、紅山村重點發展茶葉産業,著力打造萬畝茶葉基地;在石慶村、玉龍村採取公司+農戶、業主+農戶的模式帶動發展蔬菜基地1000余畝;在水豐村大力推廣發展中藥材産業,種植藥材300余畝;在永安、天馬等旅遊沿線大力發展葡萄、晚熟李、桃子、西瓜等水果産業,初步形成集採摘、娛樂、休閒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産業,越來越多的農民也依靠現代農業産業鼓起了錢袋子。(記者 顏安 通訊員 隆運嬌 )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