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專題>正文

將生態優勢打造為核心競爭力 南川描繪綠色發展美麗畫卷

2017-10-23 15:25:12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高爽 | 責編:石麗敏

【環保視點 綠色康養 圖文摘要】將生態優勢打造為核心競爭力 南川描繪綠色發展美麗畫卷

南川城區

【環保視點 綠色康養 圖文摘要】將生態優勢打造為核心競爭力 南川描繪綠色發展美麗畫卷

南川區鄉鎮片區生活垃圾壓縮站

【環保視點 綠色康養 圖文摘要】將生態優勢打造為核心競爭力 南川描繪綠色發展美麗畫卷

南川區鄉鎮污水處理廠

【環保視點 綠色康養 圖文摘要】將生態優勢打造為核心競爭力 南川描繪綠色發展美麗畫卷

潔凈的農村環境

【環保視點 綠色康養 圖文摘要】將生態優勢打造為核心競爭力 南川描繪綠色發展美麗畫卷

半溪河

  生態文明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內容。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重慶南川的“綠水青山”應該怎樣保護、利用?

  近年來,南川區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緊緊圍繞“工業強區、旅遊名城、生態花園”戰略定位,以改善環境品質為核心,深入實施五大環保行動,紮實推進環保專項行動,切實解決環境問題,促進了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的統籌協調發展,將生態優勢轉化成核心競爭力,描繪出了一幅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美麗畫卷。

  1 五大環保行動 建設大美南川

  金秋十月,漫步南川城市鄉村,四處綠樹掩映、空氣清新、道路潔凈,映入人們眼簾的是一幅幅生態、潔凈、美麗的圖景。

  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水準不斷提高,生態環境在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中的地位不斷凸顯,環境問題也成為重要的民生問題。

  “通過深入推進實施‘藍天、碧水、寧靜、綠地、田園’五大環保行動,認真貫徹落實‘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我們打好了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南川區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南川區加大工業企業污染治理,開展城區揚塵污染集中整治攻堅行動,大力實施城區“推清工程”,城區建成無煤區,整治餐飲油煙污染250家;加快城鄉污水處理、垃圾清運體系建設,建成30個鄉鎮污水處理廠、31個鄉鎮垃圾中轉站及7個片區壓縮式垃圾轉運站,城市第二生活污水處理廠即將建成投用,完成工業園區“一園四組團”工業污水處理廠建設,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8%;建成城市污水管網135公里,改造新舊城區污水管網20公里,建成天星至城區污水管網,在全市率先實現鄉鎮垃圾、污水“兩污”處理全覆蓋……

  一系列“組合拳”的實施,使五大環保行動成果斐然。近年來,南川區域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位居區縣前列,大溪河、蒲河、黎香溪、蘆溝溪4條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實現達標。

  南川區先後創建成為市級生態區、環保模範區,全域獲批國家生態公園,成功創建成為國家衛生城市,全面啟動全國文明城區創建,積極爭創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國家森林城市;黎香湖獲批國家濕地公園,山王坪成為全國首個喀斯特生態公園,建成九鼎山、永隆山、花山3個城市森林公園,南川被列為全國首批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成功創建市級生態鎮13個、市級生態村39個。

  2 堅持綠色本底 助力轉型發展

  在重慶,南川有主城“後花園”之美譽。

  南川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境內有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等5頂國家級桂冠于一身的金佛山,面積達1300平方公里,佔全區幅員面積的50%;北部生態農業園區面積達576平方公里,佔全區幅員面積的22%。全區林地保有面積達230萬畝,森林覆蓋率穩定在50%以上,是距離主城區最近、生態最優的區縣。

  然而,南川也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過去相當長一個時期的發展依賴於資源驅動,同時也催生了一大批技術落後、污染較重的“五小企業”,積累了諸多歷史遺留的環境問題,給生態環境保護帶來了巨大壓力。

  為推動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綠色發展,南川區委、區政府提出把生態優勢作為核心競爭力來培育,確立了把南川建設成為“工業強區、旅遊名城、生態花園”的發展戰略定位。

  近年來,南川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加大“綠色供給”,推進産業生態化、生態産業化,加快發展方式轉變。

  為此,南川區積極化解過剩産能、淘汰落後産能,關停並轉20家重污染企業,對嚴重影響城區環境的文鳳煤焦化廠實施環保關停。

  如今,南川區大力培育鋁銅材料、精細化工、機械裝備、食品醫藥和電子信息、新型建材、新能源“4+3”新型工業體系,大力發展生態農業、鄉村旅遊、養老養生以及資源循環利用等産業,推進資源型城市産業轉型。

  3 發揮生態優勢 推進生態扶貧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動員全黨全社會力量,打響了脫貧攻堅戰。

  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南川區突出生態保護與修復,走出了一條“生態建設、資源保護、産業發展、文化傳承”相得益彰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通過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石漠化治理等重大生態工程,全區已實施退耕還林14.8萬畝,新一輪計劃實施27萬畝,投入近6500萬元實施石漠化治理工程,共治理岩溶區域69萬畝。

  通過全面推行河長制,南川區建立了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河長體系,並確立了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河長。全區27條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河流,所有河庫層層有人抓、段段有人管,全區重要河庫生態安全得到保障,河道水質明顯改善,河道環境顯著改觀,實現河暢、水清、坡綠、岸美。

  通過實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全區將區域特色、綠色發展融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規劃,4個市級農民新村示範點完工,完成34個鄉鎮(街道)99個行政村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成為全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點。大力實施“特色小鎮·美麗村莊”建設計劃,大觀鎮大觀園入選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市級示範片,大觀鎮中江村、三泉鎮觀音村等四鎮四村16個居民點被評為“美麗宜居村莊市級示範點”,11個村莊被住建部認定為“綠色村莊”。

  此外,通過堅持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南川區積極發展培育避暑納涼型、景區依託型、産業支撐型、體驗觀光型等生態旅遊産業,大力發展休閒、康養、運動、建設等生態健康産業,有效帶動了全區農民脫貧增收。

  4 補齊環保短板 強化落實整改

  9月15日和20日,南川區重慶特珍食品公司等5家單位因環保整改落實不到位、整改進度緩慢等問題,其負責人被南川區環保局集中約談。

  一週時間內,兩次約談環保違法單位,這在南川區尚屬首次。而這只是南川區強力推動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的一個縮影。

  中央環保督察以來,針對督察組及自查發現的問題,南川區堅持以最堅決的態度、最迅速的行動、最有力的舉措、最嚴厲的紀律,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

  為此,南川區把反饋問題整改作為“一把手”工程,由區委書記、區長擔任整改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實行“雙組長”制加以推進。

  南川區列出整改清單,形成“1+10+18”整改方案,即:1個總體方案、10個反饋問題專項整改方案和18個自查問題專項整改方案,逐一明確整改任務書、時間表、責任人,真正做到全面改、深入改、徹底改、改到位。

  通過財政投入、政府融資、PPP等多種方式,南川區籌集資金6億元,分類實施城鎮垃圾收運處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城區空氣品質綜合整治、大溪河等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環境監管能力建設等16個環保重點項目,量化工作抓手,補齊環境污染治理、環保基礎設施及環境監管能力建設等短板,夯實環保工作基礎。

  目前,南川區10個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提前兩個月全部完成整改,18個自查問題整改按計劃進度加快推進,通過舉一反三、堅決徹底、全面具體整改環保問題,切實加強生態環境監管,不斷鞏固整改成效,區域環境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全區生態環保工作水準得到整體提升。

  王靜 榮瑞瑞

  圖片由南川區環保局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