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專題>正文

超高速鐳射熔覆技術: 為中國綠色製造再添新動能

2017-10-31 18:36:47 | 來源:科技日報 | 編輯:高爽 | 責編:石麗敏

【環保視點 科技環保圖文摘要】超高速鐳射熔覆技術: 為中國綠色製造再添新動能

機械總院與德國弗勞恩霍夫鐳射技術研究所聯合開展技術開發

【環保視點 科技環保圖文摘要】超高速鐳射熔覆技術: 為中國綠色製造再添新動能

超高速鐳射熔覆技術

【環保視點 科技環保圖文摘要】超高速鐳射熔覆技術: 為中國綠色製造再添新動能

超高速鐳射熔覆技術製備液壓活塞桿耐蝕涂層

  就像一束光,直直射向噴塗表面,上下兩個椎體對稱交織,短短不到兩小時便迅速完成了20米長的柱狀鍍層。

  “和傳統的熔覆鐳射技術相比,超高速鐳射熔覆技術的工作效率要快上百倍。”看到這項新技術時,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先進製造技術研究中心(CAMTC)所長王淼輝掩飾不住興奮,在他看來,如果能將該項技術引入國內,將極大地解決我國長期以來存在的電鍍污染問題,同時制約傳統熔覆技術大規模推廣的最大瓶頸——效率也將迎刃而解。“這是最有可能成為替代電鍍等污染型産業的技術。”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傳統的工業製造加工或者再修復,往往都需要通過電鍍技術。電鍍技術雖然曾一度在金屬表面防護、裝飾加工等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並且在電子工業、通信、軍工航天等領域也有大量的功能性電鍍技術應用,但其長期以來帶來的污染問題讓許多製造企業頭疼不已。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王淼輝説,淘汰落後污染産能,是工業製造企業必須面對的一道關卡,進行綠色環保的技術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環保問責倒逼技術轉型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礦液壓支架生産國,不僅滿足國內各煤礦使用,而且出口美國、德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印度、東南亞等國。然而液壓支架的核心部件立柱、千斤頂均需要進行表面防腐和耐磨等處理,在製造和維修兩個方面每年需要處理的量就有近百萬平方米之多,這對於企業成本而言也是一個極大的負擔。

  “在煤機液壓支架的再加工方面,傳統電鍍工藝給企業帶來的環保壓力非常大,並且使用電鍍技術鍍層在品質、性能以及大修週期、修理費用等使用後期的成本維護方面也存在許多缺陷。”北京煤礦機械裝備有限責任公司工藝研究院院長杜春海坦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必須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促進我國産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

  事實上,早在多年以前,不斷加大污染企業、設備的關停力度,就已經給製造生産商們帶來了很大的衝擊。與北京煤礦機械裝備有限責任公司一樣,近些年在國家節能環保政策的指導下,許多企業已經紛紛著手進行技術轉型升級,不斷加大環保方面的工作力度,通過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應用,從根本上提升製造過程的環保水準,實現智慧製造、綠色製造。

  “儘管有行內人士認為現階段鍍硬鉻技術也很成功,但事實上現在普遍使用的三氧化鉻(CrO3),又稱六價鉻(Cr6+),連同其他有鉻成分的物質被歐盟委員會于2013年定義為對人體有害物質,同時規定這些物質只能在獲得歐洲化學品總署的特殊且有限期認證後才能使用。”最早提出超高速鐳射熔覆技術的德國弗勞恩霍夫鐳射技術研究所(Fraunhofer ILT)的孵化企業亞琛聯合科技公司(ACunity GmbH)總裁洪臣表示,基於以上考慮,歐盟國家可能會不允許在金屬部件中使用鍍硬鉻,由此便迫切需要另一種工藝來替代鍍硬鉻。

  “超高速鐳射熔覆技術完成的熔覆涂層冶金品質高、稀釋率低、變形小、表面光潔度高,屬於先進環保的再製造加工技術,在工業再製造領域能極大地減少企業的後續機加工成本,能有效延長産品使用週期,為企業節省大量後期維修費用。”王淼輝表示。

  中德合作共研熔覆技術

  説起第一次與德國弗勞恩霍夫鐳射技術研究所和亞琛聯合科技公司的接觸,王淼輝至今印象深刻。

  對於長期深耕增材製造領域的王淼輝而言,超高速鐳射熔覆技術無疑在他的興趣範圍之內。“我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提出,自主創新可以有3種實現形式: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王淼輝認為,超高速鐳射熔覆技術屬於先進製造、增材製造、綠色製造領域,是“中國製造2025”的重大戰略規劃發展方向之一。“通過引進德國先進工藝技術,形成研究基礎、研發資源、市場應用等多方面的優勢互補,並在國內市場中加以驗證推廣,形成産業化、智慧化、標準化,繼而進行二次研發改進,這對於我國實現‘中國製造2025規劃’有很好的實踐意義。”

  據介紹,該技術最早由德國弗勞恩霍夫鐳射技術研究所提出,亞琛聯合科技公司作為其孵化的創新企業圍繞該技術開展了一系列的市場化拓展性研發,對核心裝備進行改良與升級。當王淼輝團隊前去考察時,敏銳的洞察力迅速讓他決定在特定行業推廣此項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針對我國的市場需求,研發配套的工藝、裝備、材料和應用驗證,並建立相應的標準體系。

  一個是在高性能3D列印用金屬粉末材料方面有著雄厚的理論研究和技術基礎,在關鍵技術上處於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準;一個是國際上最頂尖的應用型鐳射技術研究所之一,在鐳射增材製造、鐳射熔覆、鐳射材料加工等方向取得了傑出成果。2013年,經過深度交流,雙方一拍即合,隨即開展了聯合研究工作。

  今年,在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促進協會年度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中,超高速鐳射熔覆技術榮獲了Fraunhofer科技創新獎。這一獎勵表明,該技術在工程産業中實現推廣應用,是增材製造領域革命性的突破。與此同時,今年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與德國弗勞恩霍夫鐳射技術研究所共同申請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戰略性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大型金屬構件超高速鐳射熔覆及其粉末製備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應用”項目。其中,德方負責裝備開發,中方負責工藝與材料開發,並分別在國內外典型産品上實現應用。

  王淼輝表示:“通過中德合作,我們引進吸收德國先進製造裝備與技術,針對中國市場的産品特色開發相應的配套材料與工藝,同時將我們的粉末産品銷往歐洲。這一優勢互補可進一步推動超高速鐳射熔覆技術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應用。”

  成果轉化市場前景廣闊

  “我們希望用超高速鐳射熔覆技術直接對接中國的市場需求,實現綠色先進製造,在節省生産成本的同時,提高産品的使用週期。”這正是洪臣選擇來中國的初衷。他介紹:“普通的鐳射熔覆技術速率是0.5—2米/分鐘,而超高速鐳射熔覆技術可達到50—200米/分鐘,鍍層速度至少提高了100倍。超高速鐳射熔覆技術的另一個優點是:目前可以在零件表面製備大規模的同成分涂層,這將有可能生産出在生命週期內不會磨損的創新零件。”

  目前,北京煤礦機械裝備有限責任公司正計劃與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以及亞琛聯合科技公司開展三方戰略合作,針對煤機液壓支架立柱表面的耐腐蝕涂層製備技術進行工藝研發。該技術以10倍以上的效率在零件基體上製備了不同厚度的耐腐蝕涂層,已經通過標準鹽霧試驗測試(GBT 10125-2012),耐腐蝕性評級達到國標(GB_T6461-2002)9級水準。

  “我們有産品升級和製造技術提升、淘汰落後技術的需要。超高速鐳射熔覆技術在高品質性能基礎上的高效率、成本適中和製造過程中的綠色環保,以及技術今後的拓展空間讓我們感興趣。”杜春海表示,“其在增材製造、零件再製造以及複合性能材料研發、高端零件價值性能提升和降低成本等方面都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將進一步提升我國製造行業的水準。”

  經過半年的奮戰,全球第一台超高速鐳射熔覆設備已由亞琛聯合科技公司按照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先進製造技術研究中心的技術需求交付完成,第一台樣機將用於中德雙邊開展大量的可行性研究以及小批量生産。“相信不久大家就可以看到超高速鐳射熔覆技術在國內的應用實例。”王淼輝認為,超高速鐳射熔覆技術的發明是增材技術發展歷程中的革命性一步,它在未來將會極大地刺激金屬3D列印技術的産業化應用。

  2015年全球鍍硬鉻市場約為136億4000萬美元,而熱噴塗市場達75億6000萬美元。保守計算,如果超高速鐳射熔覆技術可以捕捉到10%份額的市場,這種新工藝就可以擁有20億歐元的年市場容量。

  “煤機液壓支架立柱表面涂層的年需求量可達數百萬平方米,市場需求份額可達數十億元。今後中德合作雙方還將著眼于高耐磨性涂層的超高速鐳射熔覆技術研發,在冶金軋輥、海工裝備、汽車製造等行業繼續推廣這一綠色再製造技術,同時也將進一步往智慧製造領域拓展,未來可實現智慧自動化生産,從而減少人力成本。”王淼輝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