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石柱縣河嘴鄉唱好“精準”三部曲 助力脫貧攻堅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重慶石柱縣河嘴鄉以扶志、扶智、扶治為著力點,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等核心問題,同心唱好“精準識別”“精準組合”“精準施策”三部曲,力求高品質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唱好“精準識別”曲準確定位“幫扶誰”
“只有做好精準識別這一基礎性工作,才能準確把握好‘幫扶誰’這一重點和難點,沒有“精準”為標準,幹起工作來就會處於被動狀態。”河嘴鄉黨委副書記譚千紅説道。
鄉村幹部入戶走訪推進扶貧工作
據了解,今年以來,河嘴鄉按照脫貧攻堅“回頭看”“自查自糾”等工作部署,成立23個工作組,以“1圖5表”為基礎,按照“以戶找房、以房找戶”為原則,對照“兩不愁三保障一達標”及“四進七不進、一齣三不出” “八步兩評議兩公示一比對一公告” “住房安穩的界定”“低保政策”等標準,對全鄉3443戶進行全面排查摸底,並對所有農戶基本信息及貧困戶、低保戶、五保戶享受政策情況進行公示,對貧困戶和擬納入對象戶反復研判,深入甄別,確定出全鄉在冊貧困戶332戶1272人。
2017年,縣政協副主席馬世蘭任河嘴鄉包幫領導,縣供銷社、縣誌辦、縣人保財險公司為包幫部門,縣統計局及規上企業縣城建開發公司等多家企業全力參與,26人組成7支駐村扶貧工作隊,共90人分別結對幫扶全鄉332戶1272人,實現村和貧困戶全覆蓋。
唱好“精準組合”曲 扶志扶智再扶治
面對以前單純借助“輸血式”的外部幫扶卻幫而不富,助而不強,貧困戶缺乏脫貧致富的志向和勇氣,缺乏職業技能和自力更生創業的實際,河嘴鄉為提高扶貧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將“扶志”“扶智”與“扶治”有效結合,唱好“精準組合”曲。
扶志方面,河嘴鄉通過貧困戶講自己的脫貧故事、獎勵創業脫貧等方式,結合現有産業及産業大戶等補助政策,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激勵貧困戶克服“等靠看”等消極思想,通過自生努力發展産業,走勤勞脫貧之路。據統計,在已脫貧銷號貧困戶290戶1131人中,有4戶申辦了家庭農場,其中2戶申報股權收益扶貧模式並帶動其他貧困脫貧;有67戶成為辣椒、中蜂、長毛兔、山羊、綠殼蛋雞等鄉內主導産業大戶;172戶貧困戶靠發展産業脫貧。
扶智方面,河嘴鄉通過建立衛生檔案,特別針對因病致貧的104戶405人,重點進行健康衛生知識培訓和心理撫慰,協助改善居住環境衛生,幫助養成健康生活習慣,降低發病率;同時通過定期開展農村適用技術培訓、雨露培訓計劃、發放培訓資料等方式,讓全鄉缺技術致貧的135戶512人,至少掌握種植養殖實用技術1種以上,以此提升貧困戶自身“造血”功能,有效鞏固脫貧成果。
扶治方面,該鄉將扶貧工作與法治宣傳、矛盾糾紛調解、信訪問題排查等工作有機結合,對貧困戶強化維權知識培訓,強化醫療保險、農民工意外傷害、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投保知識培訓,在貧困村組建辣椒、中蜂等專業合作社,吸納137戶貧困戶為合作社成員,提升貧困戶組織化程度,增強貧困戶抵禦風險能力。
河嘴鄉銀杏堂村50余歲的何家群一家4人因缺技術致貧。在參加鄉政府舉辦的實用技術培訓後,何家群一家自主創業,養殖山羊200多只,同時每年種植辣椒在10畝左右。通過就業培訓,鄉政府聯繫何家群兒子外出到浙江溫州務工,如今每月工資收入突破6000元。從“輸血式”扶貧轉化到“造血式”扶貧的過程中,何家群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榜樣。
鄉村幹部走訪扶貧戶深入了解情況
唱好“精準施策”曲 確保真脫貧脫真貧
近年來,河嘴鄉以群眾增收為根本目標,通過精準施策,既著眼于增強脫貧動能,壯大群眾發展産業的基礎,打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組合拳,大力實施産業扶貧“錢袋子”工程,突出穩定脫貧拔窮根,確保真脫貧脫真貧。
據了解,2016年河嘴鄉脫貧銷號貧困戶152戶569人,鞏固脫貧貧困戶138戶562人,雙風、旗峰兩村實現整村脫貧,貧困戶人均收入達到4550元以上。
今年以來,該鄉建成主導産業辣椒3802畝,辣椒專業村兩個,綠殼蛋雞存欄2.7萬隻,高山蔬菜、山羊養殖、中蜂養殖示範園各1個,産業發展覆蓋64.35%貧困戶(全家外出務工123戶佔35.65%);實施項目扶貧項目48個,整合資金2656萬元,兩個貧困村實現公路組組通暢、戶戶建有人行便道,群眾滿意率達98%;易地搬遷53戶202人,目前已全部入駐。
與此同時,按照11種長效扶貧方式,發展1種産業模式的貧困戶達170戶,發展2種産業模式的貧困戶達112戶,發展3種産業模式的貧困戶達42戶,發展4種以上産業模式的貧困戶有21戶;引進和培育的經營主體46個,其中“黃水人家”5個,第一輪23個經營主體申報股權收益扶貧,第二輪12家經營主體申報股權收益扶貧,有望345個貧困戶與各經營主體建立利益連接機制。實現全鄉345個貧困戶都有1個産業項目1個長效扶貧方式1個長效分紅方式。
長溝村貧困戶李世群通過雨露計劃培訓,外出到萬州等地參加廚師培訓後,在村裏辦起農家樂成為“黃水人家”的同時,並通過股權收益模式,帶動村裏的貧困戶袁德福等人走上脫貧路。
“在鄉村兩級和駐村扶貧工作隊的精準幫扶下,隨著鄉村旅遊熱的興起,我通過發展農家樂産業,在脫貧路上走出了新路,為確保真脫貧、脫真貧打下了基礎。”李世群介紹道。(供稿 圖/文 石柱縣新聞中心 隆太良 編輯 朱明達)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