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民生>正文

小藥箱助力大醫改 家庭醫生成“健康守門人”

2017-12-18 16:55:46 | 來源:華龍網 | 編輯:高爽 | 責編:石麗敏

【社會民生】小藥箱助力大醫改 家庭醫生成“健康守門人”

雙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徵集衛生志願者,帶動居民參與到知識宣傳和健康互動中來。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傅醫生人真好,每次見面都背著一個小藥箱,家裏人吃啥藥,她都記得清清楚楚。”説起家庭醫生傅麗君,家住沙坪壩區雙碑社區的李建紅讚不絕口。

  小小醫藥箱,裝著大民生。華龍網記者深入採訪發現,隨著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不斷鋪開,這种家門口就能享受的健康服務,正逐漸被社區居民所接受。

  特別是今年9月全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推開以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基層有加速趨勢。

  城鎮——

  組團式服務進社區

【社會民生】小藥箱助力大醫改 家庭醫生成“健康守門人”

雙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科主任秦洪斌(右一)上門為居民服務。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傅醫生,不好了,有人暈倒了!”12月5日,雙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外出隨訪回來的傅麗君屁股還沒坐熱,電話就響了。原來,在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數百米外的川劇院,正表演節目的李建紅突然心梗犯了,昏倒在舞臺上。

  傅麗君抓起藥箱就往外走,辦公室裏其他醫生也都趕到現場。只見李建紅昏倒在舞台中央,四週圍滿了驚慌失措的老人。經過傅麗君和同事們一番緊急救治,李建紅甦醒了過來,為120救護車趕到,採取進一步措施爭取了時間。

  處理完緊急情況,傅麗君一扭頭,發現現場五六十號老人眼巴巴地望著她,都擔心下一個暈倒的會是自己。於是,傅麗君以同事焦惠艷為模特,為老人們上了一堂應急救援知識課。

  傅麗君和同事所做的,正是雙碑社區家庭醫生的服務項目之一。除了應急救助,他們還為社區居民開展健康指導、家庭護理、康復指導等個性化服務。

  稍早前,焦惠艷在松江村隨訪時發現,65歲的方小平老人因做了右腿股骨手術,已在床上躺了6個月。當天,聽到醫生敲門,獨自在家的方小平拖著病腿從床邊移到門口,不到10米的距離,卻花了近10分鐘時間。

  “如果不採用康復措施,再躺下去也無法恢復。”雙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科主任秦洪斌來到方小平家查看情況後,決定將其轉移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經過1個多月的康復治療,方小平重新站了起來,可以自己下地行走,生活也能基本自理。

  據雙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伍永紅介紹,自去年7月啟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以來,中心組建了三支簽約團隊,每支團隊5人,由全科醫生、公衛醫師、護士和健康管理師等人員構成,輪流為雙碑街道、松江村、堆金村三個片區3萬餘居民提供服務,目前簽約率已超過32%。

  針對方小平這樣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庭醫生會上門服務,而針對大多數家庭,家庭醫生團隊則會定期進入小區集中開展健康宣講、義診、用藥指導等。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創新工作方式,在居民樓裏徵集衛生志願者,帶動居民參與到知識宣傳和健康互動中來;與上級醫院建立長效機制,定期邀請專家為轄區居民提供健康篩查、用藥調配指導等服務,以幫助居民控制和減少慢性病發生。

  鄉村——

  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

【社會民生】小藥箱助力大醫改 家庭醫生成“健康守門人”

江寧醫生的這臺多功能生理參數監測儀,可以測試血壓、血糖、心電圖等。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在城鎮,家庭醫生以全科醫生為主;在鄉村,家庭醫生則大多由村醫擔任。和城鎮醫生提供組團式服務不同,更多時候,鄉村醫生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

  位於巴南區東北30公里外的迎龍村,以高山地區為主,轄區有300多戶1000余常住人口,且居住分散。負責整個迎龍村疾病治療的是該村唯一的村醫江寧,村衛生室就設立在江寧的堂屋內。

  江寧今年49歲,行醫已有27年。在不少老人眼裏,江寧就是自己的依靠。家住樵坪一處山腰的謝韋芳老人患有10多年慢性支氣管炎,她家距離村衛生室有10多裏山路。每次發病,謝韋芳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給江寧打電話。

  不管是在白天還是深夜,只要遇到病人突發疾病,江寧都會立即趕往病人家中。早些年,村裏的道路尚未完善,出門只能靠步行,路上少則花費10多分鐘,多則1個小時。隨著交通條件改善,5年前,江寧買了一輛摩托車代步,節省了不少出診時間,能更快為病人提供治療。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d017c292cb7f1ba0b9b961_副本

在江寧醫生的衛生室裏,藥品均明碼標價。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有時候出診地點較遠,路過其他病人家時,江寧還會順道上門回訪,查看病人病情是否好轉,是否按要求服藥等,因此,他常常一齣診就是半天。

  在迎龍村,大多病人都是老年人,且以慢病為主,江寧對他們的病情病類瞭如指掌。有時候病人情況不佳,江寧還會陪同其轉診到南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幫助治療醫生快速了解病人情況,以確診控制病情。

  近年來,隨著醫療衛生體制的不斷完善,江寧的衛生室有了很多變化。桌子上放著一台多功能生理參數監測儀,可以測試血壓、血糖、心電圖等。這是去年全市為鄉村醫生集中統一配備的,有了它,為病人診斷方便了許多。

  除此之外,為了提高鄉村醫生的診療能力,南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月會邀請市級醫療機構的醫生為大家做培訓,巴南區人民醫院也會定期提供學習培訓機會。同時,江寧還能享受到政府每月發放的生活補助、藥品補助和診療補助,收入較以往有了提高。

  有了好政策,江寧的幹勁更足了。而今,除了上門提供常見病治療和向上級醫院轉診外,他開始嘗試健康評估、康復指導等工作,還與南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科醫生何朝峰、公共衛生科護士黃晶晶組成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目前已和160多戶村民簽約。

  現狀——

  分級診療格局初步形成

  一直以來,實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就是轉變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模式,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功能,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為此,重慶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2016年11月16日,市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健康扶貧工程的實施意見》,為解決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發起實施健康扶貧工程。2016年,重慶七部門出臺《關於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實施意見》,全面啟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來自市衛計委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全市累計簽約210萬戶、732萬人,簽約覆蓋率24.27%,其中,老年人、慢性病人、孕産婦、0至6歲兒童、殘疾人等重點人群簽約率達34.85%。到10月底,全市共簽約933萬人,城鄉簽約覆蓋率31%,重點人群簽約率60%,超額完成了年度任務。

  人社部門也推出了差異化的醫保支付政策,今年全市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從45元提高至50元,其中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補助金由每人每年5元提高到10元標準。簽約家庭參保人員醫保門診統籌標準提高至人均60元,報銷限額100元。

  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把患有重特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肺結核、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家庭、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和建卡貧困戶作為重點簽約對象,並優先覆蓋轄區內老年人、孕産婦、兒童、殘疾人、因病致貧的扶貧對象等重點人群。服務內容從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為主,逐步增加預約就診、預約掛號、及時轉診等基本醫療服務及康復理療、居家看護、托老關懷等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

  通過上門服務和快捷轉診,一方面方便了社區居民,另一方面還避免了醫療資源浪費,促進了“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就診模式的形成。市衛計委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佔總診療量的52.8%,分級診療下轉患者年增長50.4%,縣域內就診率達90%,較去年同期增長明顯。

  未來——

  家庭醫生或走上網絡

  隨著改革不斷深入,路徑進一步清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思路和形式也在不斷擴展。

  永川、黔江等區縣正探索利用手機APP,打通線上和線下諮詢通道,使居民能夠與家庭醫生隨時互動。在九龍坡,當地運用短信、微信、QQ群等平臺,定期向居民推送健康知識,全天候開通家庭醫生電話,暢通溝通渠道。家庭醫生還可以根據居民個體情況,在線給予健康指導,或者上門採取有效的健康管理干預措施。

  隨著越來越多區縣主動將家庭醫生服務搬到網上,家庭醫生或更多借助“互聯網+”,將觸角伸向更廣泛的基層。

  今年3月,重慶在全國率先上線的“12320健康信息服務平臺”,搭建起健康科普、醫療資源兩大數據庫和一個信息服務平臺,匯集專業書籍、專家撰寫的健康知識3萬餘條,連結全市200余所醫療衛生機構、1400余所預防接種點和10萬餘名醫生。這個平臺就好比一個超級智慧化的“家庭醫生”,不僅能實現健康百科、預約掛號、預防接種、婦幼保健、醫檢報告查詢等特色服務,還有醫生在線提供問診、心理援助等服務。居民只需登錄,足不出戶,就能實現健康管理。

  除了本地的探索,互聯網巨頭騰訊也在前不久和重慶市政府達成醫療領域的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互聯網+醫療”。其人工智能産品“騰訊覓影”將助力基層醫療機構提升篩查診斷效率,讓偏遠地區患者也能享受優質醫療資源。

  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隨著越來越多家庭醫生的出現,未來,家庭醫生更像是一個家庭的健康管家,能針對家庭成員的不同情況,提供針對性的健康服務,成為居民的“健康守門人”。(記者 黃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