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一帶一路”綠色産業發展論壇舉辦 綠色産業迎來發展機遇
2017廣西(柳州)“一帶一路”綠色産業發展論壇日前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舉辦。本次論壇緊扣“創新、和諧、共享”主題,是落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會議成果清單的行動。論壇吸引了國內外環保産業專家參會,對“一帶一路”建設及綠色産業發展進行了深入解讀,共同探討機遇與挑戰,探索解決問題之道。
“一帶一路”給綠色産業帶來機遇
新型産業群正在加速形成,在激活綠色産業的同時,帶動了地區間生態環保合作
從2013年至今,“一帶一路”戰略得到進一步深化和落實,隨著頂層設計的逐步完善,綠色産業也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院長兼總工程師王金南表示,國家《“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今年環境保護部印發的《關於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以及《“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合作規劃》,都為我國綠色産業“走出去”指明瞭方向。在金融層面,亞洲投資開發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以及籌建中的“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基金也為綠色産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國務院參事、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表示,在當前國家大力發展“一帶一路”戰略的形勢下,3個新型産業群正在加速形成,一是綠色産業群,二是旅遊産業群,三是先進製造産業群。這些産業群的涌現,符合我國當前發展國情,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在吸收先進技術的同時,可以為各國人民帶來優質的生態産品。
“一帶一路”在激活綠色産業的同時,帶動了地區間生態環保合作。廣西壯族自治區環保廳副廳長歐波表示,“一帶一路”合作開啟以來,廣西作為“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充分發揮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鄰的獨特優勢,積極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合作技術框架下的環保國際合作。注重與沿線國家的生態環保交流,不斷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和互聯互通,推動綠色“一帶一路”的建設。
“一帶一路”國家綠色發展面臨挑戰
企業需要綠色技術作為“走出去”的前提和支撐,應提升環保社會責任感
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是發展中國家普遍面臨的難題,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在給沿線各國帶來機遇的同時,又使他們面臨怎樣的挑戰?專家們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有專家表示,國際産能合作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壓力。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投資量大,多集中于能源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可能會對當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廊道保護等帶來較大挑戰。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王燕説,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隨之而來的大量資源能源消耗,也給環境保護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中國企業如果沒有綠色技術作為前提和支撐,只單純“走出去”,綠色發展就無從談起。
此外,海外投資企業環保實踐有待提高。中國已成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和第二大對外投資國,但是部分企業的環境保護社會責任感不強,在海外投資建設過程中忽視生態環境風險並壓縮環保投入。王金南號召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應自覺堅守生態底線,堅持綠色發展,否則會對“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戰略帶來影響。
多方攜手、優勢互補促發展
構建生態環保合作平臺,發揮企業環境治理主體作用,推動可持續生産與消費
與會專家也對企業如何“走出去”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王金南認為,要構建生態環保合作平臺,推動環保社會組織和智庫交流與合作。
“企業要遵守法律法規,促進國際産能與基礎設施建設的綠色化。發揮企業環境治理主體作用,強化企業行為綠色指引,鼓勵企業加強自身環境管理,推動企業環保信息公開,推動綠色基礎設施建設;要推動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化建設和運營管理,強化産業園區的環境管理。”與會專家説。
同時,要推動可持續生産與消費,發展綠色貿易。王燕認為,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中,要貫徹綠色發展理念,著眼于全球資源配置,採取境外投資、工程承包、技術合作、裝備出口等方式,推動綠色製造和綠色服務率先走出去,積極推動中外綠色製造領軍企業加強合作,共同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業綠色發展。
此外,專家表示,要推動綠色資金融通。促進綠色金融政策制定,探索設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基金,引導投資決策綠色化。通過積極對接亞洲投資開發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機構,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更多金融方面的支持。(廖清州)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