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美食>正文

一碗重慶小面的40年 曾經憑糧票才能吃

2018-12-10 13:46:18 | 來源:重慶晨報 | 編輯:歐平淑 | 責編:石麗敏

【食在重慶 圖文】一碗重慶小面的40年 曾經憑糧票才能吃

【食在重慶 圖文】一碗重慶小面的40年 曾經憑糧票才能吃

舒家華在美食節上做的南泉豌豆面受到食客青睞。

【食在重慶 圖文】一碗重慶小面的40年 曾經憑糧票才能吃

舒家華年輕時就練就了一次最多能端16隻面碗的絕活。 受訪者供圖

  重慶人離不開小面!一碗小面,大有乾坤。它將川菜的麻辣鮮香體現得淋漓盡致,已成為重慶市民餐飲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被稱為“小面大師”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舒家華的眼裏,小面更是這座城市的一個文化符號和靈魂象徵。

  經過四十多年更迭,他做的南泉豌豆面,除了味道還和當年一樣,其餘的也和這個時代一樣,發生了巨大變化。

  豌豆面“鼻祖”始於南泉

  據説,“南泉豌豆面”是現在重慶豌豆面的“鼻祖”。1935年,瀘州的王運章夫婦在全國各地做起了小攤販生意,就憑一鍋水,一碗麵,豐衣足食。

  1945年,他們來到南溫泉定居下來,這裡水質優良,是和面、做面的上選。隨著生意慢慢做大,開起了門面,由於開在建文峰腳下,南泉汽車站對面,客人們習慣把他們家的面叫做“南泉豌豆面”。

  1956年,隨著公私合營,南泉豌豆面劃歸到“南泉飲食合管處”,合管處還經營有理髮店、甜食店、旅館、餐館和茶館。舒家華的父母就在店裏上班,和王運章夫婦關係很好,於是他從小在麵館進進出出,學著打下手,有時晚上睡覺也是在店裡長凳上。

  1976年,我市開始實施退休頂替制度,17歲的舒家華頂替父親,進入南泉豌豆麵店上班。當時實行旱澇保收,自負盈虧,不僅要通過賣面賺到自己的工資,還要負責三名退休工人的工資,經營壓力很大。於是舒家華下決心,把做面技術學到手。上班第一天,他就拜了王運章為師。

  那時候還不能光明正大地學,否則被叫做“資本主義扶貧”,只能悄悄地拜師學藝,半夜兩三點他就起床燉豌豆。

  如何把豌豆燉得更“火巴”

  做面其實大有講究,麵條選用上等大麥,去麥麩後,碾磨成麵粉,經過大雜木案板、長捍麵杖、長切刀等加工,做出來的手工面才滑爽、筋道,久煮不渾湯,麵湯還帶有濃郁的麥香味。

  調料是小面的靈魂。當時面的作料就有12種之多,辣椒、花椒、蔥花、薑蒜、花生、豬油、芝麻醬……師傅打作料時,勺子一顛就知道有多少量,每一樣的誤差不會超過0.5克,保證了味道的穩定性。

  豌豆必是一大早到市場上精挑細選,選擇顆粒飽滿、沒有雜色的大白豌豆。先浸泡12個小時,然後加入燉好的“筒子骨”(豬大骨),放在鼎鍋裏,吊在灶上,用幾乎看不到的細火慢煨一整晚。做出來的的豌豆金燦燦,火巴嚕嚕,達到火巴而不爛、一抿即化、過齒留香的標準。

  掌握了做豌豆面的精髓,1979年,舒家華參加了全市餐飲技能大賽,獲得“技術標兵”稱號,南泉豌豆面的名氣也進一步打響。

  1978年,隨著改革開放,來的客人更多了。老店換新裝,修建了一幢六樓一底的大樓,用來做旅館和餐廳。

  乒乓檯上擺面碗,一手能端16碗

  南泉是重慶人郊遊的勝地,老人和小孩,談戀愛的,外地來旅遊的,都習慣在遊玩後吃一碗豌豆面。

  那時,和其他小麵館一樣,南泉豌豆麵店面簡陋,一面大白墻,天花板一個破舊的風扇。煮麵的是直徑一米二的大鍋,店裏8張桌子,有3張桌子用來打作料。

  店裏當時每天大約要賣出600斤面,8張桌子根本不夠。麵館隔壁的郵局有一張乒乓檯,午飯高峰時期,乒乓檯上都擺滿了面碗,大部分客人只能站著吃,為了加快打作料的速度,舒家華練就了一手能同時端起16個碗的絕活,一伸手臂,土碗“噌噌”地疊上去,還能穩穩地走路。

  那時候,每到週末,很多青年男女坐車到南泉公園散散步,坐一趟遊船,再上岸吃一碗唇齒留香的豌豆面。兩個人2元錢就能度過愉快的一天了。這一碗麵,是不少青年約會篇章中最後一道固定曲目。

  吃碗小面也要憑糧票

  改革開放初期,買什麼東西都必須憑票,小面也不例外。舒家華還記得,當時一碗豌豆面的價格是8分錢外加2兩糧票。對這個糧票還有要求,必須是省糧票,還得是粗糧票,細糧票和全國糧票都買不了。

  他時常看到有客人排上了號,由於票證不合要求,手裏有錢卻買不了面,急得直跳腳的場景。

  那時候,一大盤炒肉片的價格是2毛錢,這樣算起來,吃碗小面也是有些奢侈的事。

  當時來吃麵的人們,都特別專注于眼前的那一碗麵,舒家華也特別喜歡看,食客們把豌豆一顆一顆夾起來放進嘴裏滿足的表情,等把麵條吃完後,再打一碗河湯,撒點蔥花,順便把面碗涮一涮,湯汁喝得一點不剩。

  糧食吃緊,“豌豆面”裏沒了豌豆

  舒家華説,通常一斤面可以挑5到6碗。如果再澆上一瓢豌豆,會顯得面更“旺實”,而且還抵餓。那時還有不少人吃不飽飯,所以一瓢豌豆便顯得彌足珍貴了。

  1980年左右,糧食一度吃緊,糧站的豌豆供應不足,導致豌豆面裏面的豌豆越舀越少,最後連一顆也沒有了。

  每一位來吃豌豆面的市民都是一臉失望,又無可奈何。就這樣,豌豆大約中斷了一年左右。很多來南泉郊遊的市民吃不到有豌豆的豌豆面,有意見了,向政府反映,要求恢復供應名副其實的南泉豌豆面。當時九龍坡區有一位趙區長,得知群眾反映此事後,專門來店裏點了一碗豌豆面,面端上來,他看到以後眉頭一皺,問舒家華,“小鬼,你們的豌豆面,怎麼能沒有豌豆?群眾咋能滿意啊!”

  於是,趙區長特別給店裏批了2000斤豌豆。舒家華如獲至寶,趕緊到隔壁21車隊借了個車,去糧站運了一車豌豆回來。

  麵館又飄出豌豆的香味了。

  小面也要有設計感,逐漸走向標準化

  豌豆重新回到了碗裏,南泉豌豆面名氣越做越大,食客紛至遝來,隨著物資供應不再吃緊,除了豌豆面,店內又陸續增加了炸醬面、牛肉麵,品種越來越多。

  1986年,舒家華因工作需要調離南泉合作飲食商店。第二年,我市推行以承包經營為主體的經營責任制,南泉豌豆面也承包給個人自主經營,改成中餐炒菜館。

  上世紀90年代,“下海”浪潮席捲全國,舒家華也順應潮流,辦理了停薪留職去往海南、廣州、深圳、內蒙、北京等各地廚房打工,學習沿海的先進飲食理念。

  儘管舒家華已是多家川菜、粵菜餐廳的總廚師長,但他心中始終放不下一碗重慶小面。2000年後,重慶的小麵店越開越多,每天早上吃一碗小面成為重慶人的飲食傳統。他回到家鄉做小面培訓,在培訓了上千名小面廚師之後,他決定重新開辦“南泉豌豆面”。2013年,南泉豌豆面在南坪萬達廣場長途汽車站出口又開了起來。此後陸續被評定為“重慶老字號”和重慶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

  在舒家華看來,改革開放後,中國居民食物消費水準提高,飲食結構由單一型向多元化發展。食客對食材、味道的要求也越來越挑剔。

  “一碗小面,如果還是完全以前一模一樣的做法,可能就沒人吃了。”舒家華深諳這個道理,於是在傳統口味基礎上加以創新。他自創的一種豌豆面被他稱作“三分天下”:以拌面打底,上蓋淺黃色的軟糯豌豆,金黃色的肉醬肉末,油綠色的原生韭菜,各佔三分之一,再加入黃豆和碎米芽菜,拌勻後香氣四溢。

  小面走出國門,3天賣出上千碗

  “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人們對就餐環境要求越來越高。”舒家華説,已不單單是享受美味食物這麼簡單,也注重用餐時的體驗。就算是吃一碗小面,食客都更願意選擇有無線網絡、整潔、環境舒適的餐館。

  2017年9月,南泉豌豆面參加在倫敦舉辦的“中英美食節”。在倫敦塔橋下,重慶小面的香味吸引了當地華人和老外,攤位前排起了長隊,有人排隊一個多小時,只為吃碗地道的重慶小面。舒家華還從重慶帶去了老蔭茶,現場泡上一大壺,吃完面再來一口熱騰騰的茶。三天賣出1200多碗小面。此後,在法國、俄羅斯等國家也都進行了展銷,當地很多人都知道了中國有一種奇妙又美味的食物叫做“重慶小面”。

  舒家華認為,一碗小面,就是一種人生。小面承載著重慶人對生活的熱愛,打上了時代的烙印。哪怕是一碗簡單的面,也能吃出人間百味。(記者 紀文伶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