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清明假期三天 重慶旅遊收入超百億元
原標題:清明假期三天 重慶旅遊收入超百億元 3天接待遊客1361.71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00.8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8%、35.2%
四月七日,重慶李子壩,遊客們在“輕軌穿樓”處饒有興致地拍攝“輕軌穿手指”的幽默照片,好不開心。特約攝影 鐘志兵
4月7日,市文旅委發佈數據稱,清明節三天,重慶全市共接待境內外遊客1361.71萬人次,同比增長12.8%;實現旅遊總收入100.89億元,同比增長35.2%。手機漫遊1576.41萬台次,入渝漫遊725.53萬台次,同比增長88.5%;離渝漫遊850.88萬台次,同比增長35.1%。
這組數字的後面,反映的是重慶旅遊經濟發展的強勁勢頭,展示了重慶旅遊“五張牌”(三峽、山城、人文、溫泉、鄉村)的卓越成效,讓幸福産業成色更足,讓市民遊客幸福感更高,“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美妙樂章越奏越響。
鄉村遊俏立群芳
巴渝田園成“富春山居圖”
在重慶全力打好“鄉村牌”、推進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帶動下,巴渝田園風光、秀美鄉村變成了聚寶盆。清明節期間,踏青賞花遊成為市民放鬆心情、愉悅身心、尋找鄉愁的一種時尚,也成為我市假日旅遊市場的一大亮點。
數據顯示,北碚縉雲山、江北鐵山坪、巴南雲篆山和南岸南山片區等鄉村旅遊片區分別接待遊客2.36萬人次、4.8萬人次、8.05萬人次和29.82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33%、11.6%、4.3%和14%。遠郊的永川區黃瓜山片區接待遊客10.79萬人次,同比增長26.05%;墊江縣牡丹櫻花世界接待遊客9.2萬人次,同比增長19.02%;南川區生態大觀園等納入監測的鄉村旅遊點接待遊客11.6萬人次,同比增長14.85%。
融合農、旅、文三要素的鄉村旅遊正在全市遍地開花,産業間的良性互動在加速形成。鄉村旅遊的人氣更加火爆,氣氛更加熱烈,效益更加實在,呈現一舉多贏的局面。
都市遊熱鬧非凡
“山城牌”打出亮麗旅遊品牌
山環水繞、江峽相擁,山水城燈交相輝映,跨江大橋長虹臥波,輕軌列車穿越山水,高樓大廈鱗次櫛比……重慶被譽為“站立著的城市”,瑰麗的立體景觀在全世界大城市中鮮有出其右者。一張“山城牌”,吸引八方遊客在重慶“行千里·致廣大”。
數據顯示,重慶主城區各大商圈、景區受到大量遊客青睞,都市旅遊人山人海、異常火爆。其中,觀音橋商圈都市旅遊區3天共接待遊客38.7萬人次,同比增長108.06%;洪崖洞接待遊客27.8萬人次,同比增長379.31%;長江索道接待遊客5.68萬人次,同比增長26.41%。
文旅融合釋活力
“人文牌”打出發展加速度
山水是重慶的“顏值”,人文是重慶的“氣質”。清明假期,在各大景區的成績單中,一批具備可親近性、可觸摸性、可體驗性的文旅融合産品亮點紛呈。
具有濃郁巴渝文化特色的磁器口古鎮,在假期推出“我們的節日·清明”之“文化磁器口,清明詩瓷茶”主題文化活動,3天接待遊客20.58萬人次,同比增長16.53%;重慶自然博物館舉辦了“愛鳥周”觀鳥活動及“熊貓特展”,共吸引遊客1.82萬人次,同比增長14%;豐都名山景區舉辦清明祭祖、廟會等一系列節日活動,共接待遊客近13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10%、878.29%。
此外,重慶的紅色旅遊表現不俗,多個景點景區開展了清明祭英烈等多種活動,吸引大量遊客前往紅色旅遊景區祭奠和旅遊,納入市文旅委統計的16個紅色景區景點共接待遊客26.23萬人次。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劉伯承元帥紀念館、楊闇公故居、萬州革命烈士陵園、趙世炎烈士紀念館等5家紅色革命文物景區成為遊客參觀祭奠的熱點,佔遊客總人次的93.2%。
溫泉旅遊發展全面提速,縉雲山—北溫泉旅遊度假區接待遊客逾13萬人次,悅榕莊、柏聯、心景、縉雲小住等特色溫泉酒店及民宿平均客房入住率達到90%;巴南東溫泉風景區接待遊客3萬人次,同比增長3%,南溫泉風景區接待遊客4.8萬人次,同比增長7.36%。
精品景區收入實現穩步增長,納入市文旅委統計直報點的12個“百萬遊客俱樂部”旅遊景區共接待遊客67.68萬人次,同比增長10.52%,實現門票收入2368.15萬元,同比增長13.78%。
伴隨著文旅融合碰撞的“火花”,重慶旅遊“五張牌”縱深推進,有故事可説、有美景可看、有項目可玩的渝州之旅,正在聚合磅薄新動能。(記者 韓毅)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