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黔江:發展村級特色産業 邁向致富之路
原標題:黔江這個“領頭雁” 養魚種水果 村民跟著他幹不操心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1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李詩素)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是要肩負起農村産業帶頭人的重任,不僅是做到自己有效益,還要引導和帶動更多老百姓從傳統農業走向現代農業的耕作模式,從低收入産業跨越到高效益的立體農業,讓原本貧困的家庭,通過産業發展實現脫貧增收,成為群眾致富的帶頭人。
6月30日,筆者獲悉重慶市黔江區石家鎮滲壩村的徐洪波,就是回鄉創業的一個典範。為了敬孝,他選擇辭職回家照顧母親;在脫貧攻堅中,他帶著村民一起發展産業;為當好領頭雁,從種養技術和産品的銷售,他不讓村民操一份心。筆者走進滲壩村,採訪了當地産業發展帶頭雁徐洪波。
徐洪波(左)打撈泥鰍出售。特約通訊員 李詩素 攝
回家敬孝 攜手發展村級特色産業
“我回來發展這些産業,也是因為家裏的老母親,父親去世後她一人在家裏,我只好回來陪伴在她身邊。”徐洪波説,回來後還得有收入,他只好在土地上做文章。
據了解,徐洪波之前在上海、浙江務工,直到2010年才回到黔江,在一家裝飾公司上班,每月有8000多元較固定的收入。2017年,徐洪波的父親因病去世後,妻子要在城裏照顧兩個學生,他只好選擇辭職回家照顧母親。
回到家裏沒有了固定收入,兩個學生讀書要用錢,一家人在生活上要開支。徐洪波抽時間外出學習考察水産養殖和果樹栽培技術,並選擇適合當地養殖的泥鰍和果樹栽培。
考察回來,徐洪波原打算只流轉60畝田地,用20畝養泥鰍,40畝栽果樹。如果發展成功,再擴大種養殖規模。徐洪波把自己的想法,彙報給村幹部和武陵都市報社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幹部後,支持他再找幾個合夥人,結合當前精準扶貧工作把産業做大。
於是,徐洪波與原來的老村主任徐寧、現擔任村支部書記的徐亞林、多年在外打工的鄭海燕達成合作協議,聯手打造滲壩村的特色示範産業,帶動全村群眾增收。
2018年3月,由徐洪波承頭,流轉了附近71戶村民的300余畝田地,請工人開挖出來後,經鎮科協和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利用30畝稻田養泥鰍,餘下的土地全部栽沙糖桔、軟籽石榴、甜柿、脆紅李等優質水果,並成立“滲壩村種養殖股份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後,當年有36戶村民以土地入股形式加入到合作社,其中建卡貧困戶13戶,今年共分得紅利34823元。
徐洪波(右)將待售泥鰍打撈隔開餵養。特約通訊員 李詩素 攝
脫貧攻堅 帶著村民一起創業
“魚塘建好後,泥鰍苗是去年4月下旬投放到塘裏,9月就開始銷售。泥鰍是一個見效比較快的産業,前後只餵養5個月時間,當年收入了20萬元。”徐洪波説,由於第一次接觸這個産業,技術不夠成熟。如果按現在的技術,至少收入30萬元。
徐洪波説,見效慢的只有水果,要在明年才開始挂果,真正達到豐産期要在2022年。目前,果樹基地套種有油菜、洋芋、紅薯、蔬菜等農作物,這些賣了可以補償果樹未挂果期間的土地租金。
今年,徐洪波等幾個領頭人,投資新建魚塘50畝,養殖無鱗鯉魚、草魚和黃臘丁。目前,他們正在與農戶洽談,利用稻田套養泥鰍和魚。
這段時間可算是徐洪波最忙的季節,基地白天晚上都離不開人。新增的魚塘餵養的鯉魚、草魚、黃臘丁,是今年4月投放的。鯉魚、草魚放到塘裏就有斤多重,現在就可以銷售到市場上,只有黃臘丁要到9月才能上市。
“不見兔子不撒鷹,群眾就是圖實惠,要考慮到風險和成本。我們在做,群眾在看。當看到我們有了效益,做他們的動員工作也就順利得多。”徐洪波説,從去年開始,合作社帶動2戶人養魚和泥鰍,38戶村民利用撂荒地種植不同品種的水果。
去年經滲壩村4組村民倪輝,經合作社的帶動和技術上的指導,他家餵養的4畝草魚,當年收入2萬餘元。5組的任鳳培,用自家的5畝稻田養魚和泥鰍,收入3萬餘元。
滲壩村全國農業科技示範基地。特約通訊員 李詩素 攝
當好領隊 不讓村民操一份心
“不管做哪樣,只要有徐洪波帶著做,我們膽子就要大些。他種啥,我種啥;他養啥,我養啥,不擔心技術和銷路。”4組的建卡貧困戶徐強笑呵呵地説。
徐強家因學因病導致貧困,2018年,他在徐洪波的水果基地打工時,在徐洪波的動員下,利用自家的撂荒地種了3畝沙糖桔,他平時在水果基地務工時,學會怎麼管理,他家的種的沙糖桔與基地基本是同步管理。
還有因自然災害導致貧困的村民徐天和,因病因學致貧的徐艷,均在徐洪波的帶動下,將自家撂荒地種上了甜柿、臍橙、沙糖桔等特色水果。
徐洪波與村民在水果基地鋤草。特約通訊員 李詩素 攝
目前,滲壩種養殖股份合作社,現入股社員80余戶,其中王川、鄧品高等13戶建卡貧困戶,通過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為合作社社員。他們長期在基地務工,每年除領到土地租金,還要分得紅利,可以説是一舉多得。
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徐芹、徐天輝、徐天奎等38戶村民,于2018年,分別種植甜柿、沃柑、臍橙、沙糖桔、脆紅李、軟籽石榴等特色水果,涉及該村3組、4組、5組農戶。
2018年,徐洪波的水産養殖基地,成功申報為全國農業科技示範基地。今年3月,徐洪波所在股份合作社新擴建水産養殖基地50畝,包括原泥鰍養殖基地,計劃養殖泥鰍280萬尾,清水魚32000尾,收入達到100萬元。400畝特色水果基地,在2022年,畝産效益均達到1萬元以上。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